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40篇
  免费   1961篇
  国内免费   1225篇
耳鼻咽喉   210篇
儿科学   409篇
妇产科学   97篇
基础医学   1224篇
口腔科学   412篇
临床医学   2526篇
内科学   1678篇
皮肤病学   152篇
神经病学   349篇
特种医学   767篇
外科学   1788篇
综合类   5522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2297篇
眼科学   230篇
药学   2361篇
  19篇
中国医学   1974篇
肿瘤学   80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556篇
  2021年   780篇
  2020年   633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360篇
  2017年   583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755篇
  2014年   1023篇
  2013年   1246篇
  2012年   1866篇
  2011年   2022篇
  2010年   1768篇
  2009年   1575篇
  2008年   1729篇
  2007年   1632篇
  2006年   1455篇
  2005年   1096篇
  2004年   805篇
  2003年   673篇
  2002年   456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以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P450arom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成三组:子宫内膜腺癌组标本50份、子宫内膜增生症组内膜标本27份、正常子宫内膜组标本20份。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分别测定3组标本中P450arom的表达。结果 P450arom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腺上皮中均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450arom 在正常子宫内膜中无表达。P450arom在子宫内膜腺癌癌组织间质细胞中表达21例(42 %),间质细胞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期别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而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P450arom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腺癌癌组织间质细胞P450arom表达与肿瘤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评估大剂量甲强龙(HDM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复发或高危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2003年6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复发和高危ALL患儿19例,年龄3~16岁,中位年龄7岁;其中男14例,女5例,16例为复发和多次复发,3例为初诊高危组且泼尼松预治疗反应不佳,全部接受大剂量甲强龙联合方案治疗。结果 19例HDMP方案再诱导治疗者,CR 17例,CR率94 %,NR1例,早期死亡1例。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有感染、血压增高、肌无力、消化道反应和凝血功能异常。结论 HDM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复发或高危儿童ALL的疗效显著,在加强支持对症治疗下不良反应可以控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对84例受试对象行MSCT灌注扫描。计算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F)。[结果]实验A组肿瘤组织的HBF、HAF[(435.31±89.21)ml/(100g·min),0.87±0.26]明显高于阳性对照B组[(365.71±67.38)ml/(100g·min),0.72±0.23],实验A组PVTT组织的HBV、HAF[(44.72±11.62)ml/100g,0.93±0.14]也明显高于阳性对照B组[(30.38±28.61)ml/100g,0.72±0.23](P<0.05),而实验A组肿瘤组织的MTT值却短于阳性对照B组[(5.73±4.28)s,(8.22±3.51)s](P<0.05)。实验A组异常灌注组织的HBF、HBV和HAF值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C组。[结论]MSCT灌注参数可反映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血液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关系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区别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荧光免疫微球分析技术检测46例乳腺癌及41例乳腺增生症伴乳腺纤维腺瘤形成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用流式荧光免疫标记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25+IL-2受体细胞(CD25^+IL-2R)、CD3^+总T淋巴细胞(CD3^+T)、CD4^+辅助T辅助细胞(CD4^+TH)、CD8^+杀伤/抑制T细胞(CD8^+TCS)、CD56^+NK细胞(CD56^+NK)和CD19^+总B淋巴细胞(CD19^+B)比例.结果:外周血IL-2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中,IL-2水平在检测线以下组(IL-2=0)与检测线以上组(IL-2>0)比较,CD25^+IL-2R细胞、CD4^+TH细胞和CD56^+NK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L-2水平呈负相关;在乳腺良性肿瘤中,IL-2水平在检测线以下组(IL-2=0)与检测线以上组(IL-2>0)比较,CD19^+B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L-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IL-2水平状态与IL-2-R细胞、Th细胞、NK细胞比例呈负相关,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L-2水平状态与总B淋巴细胞比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肠瘘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4例肠瘘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49岁。卵巢癌3例,子宫内膜癌1例,均为Ⅱc期以上。2例为初次手术,2例为再次手术。4例术前均有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术后均有低热、腹部切口感染,分别于术后11、10、14和12天出现肠瘘,4例均行保守治疗。结果:4例分别于术后18、32、42、31天经保守治疗后肠瘘愈合。结论:肠瘘多发生于困难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之后,临床表现为低热、腹部切口溢液、肠内容物自切口排出,治疗以保守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核增殖抗原Ki-6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前列腺癌和81例前列腺增生手术或活检标本中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64例前列腺癌组织中Ki-67表达有40例,81例前列腺增生中Ki-67表达有8例,其灵敏度63%,特异性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5,P<0.005;前列腺癌各临床分期的Ki-67表达也不同,A、B期与C、D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21.12,P<0.005。结论:Ki-67可作为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以及预后判断的一种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7.
P-gp、GST-π、TS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宫颈癌组织及9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gp、GST-π和T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9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gp、TS蛋白均不表达,GST-π蛋白高表达4例(44.44%)。51例宫颈癌组织中,P-gp、GST-π和TS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5.10%、62.75%和43.14%。宫颈癌组织中P-gp、TS蛋白的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P<0.05)。宫颈癌中P-gp和GST-π蛋白共表达率为29.41%,GST-π和TS蛋白共表达率为29.41%,P-gp和TS蛋白共表达率为19.61%,3种耐药蛋白共表达率为13.73%。P-gp、GST-π和TS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分化和临床分期均不相关(P>0.05)。结论P-gp、GST-π和TS蛋白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原发性多药耐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以熊去氧胆酸(UDCA)为对比,研究法尼醇X受体(FXR)激动剂——鹅去氧胆酸(CDCA)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孕鼠血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及胎鼠预后的影响。方法建立ICP孕鼠模型,将孕17d的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ICP组、UDCA组和CDCA组。比色法检测用药前后各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酸(TBA)水平,光镜下观察孕鼠肝脏病理学变化,记录胎鼠身长、尾长、体重及死胎数。结果ICP组ALT、AST、ALP、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 3);与ICP组比较,UDCA组ALT、AST、ALP明显降低(P<0.008 3),但TBA无明显改善(P>0.008 3);CDCA组ALT、AST、ALP无明显改善(P>0.008 3),但TBA显著降低(P<0.008 3);2治疗组胎鼠的身长、尾长、体重及死亡率与ICP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08 3)。光镜下见ICP组肝细胞肿胀变性,肝血窦变窄,胆管扩张;UDCA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小叶结构正常;CDCA组小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小叶结构正常。结论UDCA能改善ICP孕鼠肝功能指标,但不能有效降低血胆汁酸水平及胎鼠死亡率;CDCA能明显降低胆汁酸,促进胆汁酸代谢,但其安全性还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999.
蒋杨  邹丽宜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35-1437
目的:探讨解酒合剂的作用。方法:观察和比较解酒合剂对小鼠的攀爬活动、翻正反射和睡眠的影响。结果:解酒合剂能明显缓解小鼠因醉酒引起的平衡失调现象,延长小鼠睡眠耐受时间,缩短睡眠维持时间,降低急性酒精中毒的死亡率。结论:解酒合剂具有良好的解酒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SACLF患者132例,同步测定血清VEGF、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甲胎蛋白(AFP),分析血清VEGF水平变化与肝功能状态、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 SACLF患者血清VEGF与Tbi、PT呈正相关,与ALB、CHE呈负相关,与ALT、AFP之间无相关性;有慢性肝炎基础的SACLF者血清VEGF为(147.46±60.99)pg/ml,有肝硬化基础者为(153.85±127.40)pg/ml,有肝癌基础者为(179.24±115.26)pg/ml;SACLF患者早期血清VEGF水平为(126.88±110.43)pg/ml,中期为(233.21±109.04)pg/ml,晚期为(251.44±99.44)p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晚期患者血清VEGF明显高于早期患者(P<0.01);死亡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病情好转者(P<0.01).结论 SACLF患者VEGF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VEGF在SACLF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