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44篇
  免费   9331篇
  国内免费   6376篇
耳鼻咽喉   807篇
儿科学   1303篇
妇产科学   715篇
基础医学   7335篇
口腔科学   1560篇
临床医学   10876篇
内科学   9404篇
皮肤病学   697篇
神经病学   3302篇
特种医学   32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7994篇
综合类   20069篇
现状与发展   26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7785篇
眼科学   1804篇
药学   10489篇
  121篇
中国医学   7604篇
肿瘤学   5867篇
  2024年   295篇
  2023年   1396篇
  2022年   2804篇
  2021年   4526篇
  2020年   3618篇
  2019年   2550篇
  2018年   2604篇
  2017年   2914篇
  2016年   2478篇
  2015年   4048篇
  2014年   4930篇
  2013年   5183篇
  2012年   7375篇
  2011年   7838篇
  2010年   6269篇
  2009年   5387篇
  2008年   5741篇
  2007年   5355篇
  2006年   4953篇
  2005年   4187篇
  2004年   2979篇
  2003年   2626篇
  2002年   2119篇
  2001年   1890篇
  2000年   1597篇
  1999年   1211篇
  1998年   610篇
  1997年   562篇
  1996年   480篇
  1995年   462篇
  1994年   374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227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152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100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腰椎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皮椎体成形术26例(PVP 组),经皮微波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24例(PVP+MWA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功能状态以及骨水泥外渗情况和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 随访6~36个月,PVP组VAS评分从术前的(7.58±1.06) 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3.27±1.40) 分和术后6个月的(3.08±1.60) 分;PVP+MWA组从术前的(7.67±1.05) 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3.04±1.20) 分和术后6个月的(2.96±1.46) 分,两组术后 1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术前(均P<0.05),但重复测量方差显示,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3,P=0.801)。术后1个月,PVP组的KPS评分较术前提升(21.50±11.32) 分,PVP+MWA组较术前提升(19.92±13.19) 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7,P=0.650)。PVP+MWA 组的骨水泥外渗率(12.5% vs 38.5%,P=0.037)和肿瘤复发率(8.3% vs 30.8%,P=0.048)均低于PVP 组。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单独或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腰椎转移瘤均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两者联合在减少骨水泥外渗及局部肿瘤控制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2.
袁兵  王心东 《新中医》2020,52(1):19-22
以等于或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膏用量为重量应用的标准,按照全国中医院校统编教材(1两=10钱=30 g的古今剂量折算法,根据《方剂学》中"量重为君"的原则,笔者收集整理临床中施治组方重用石膏为君或为臣的公开报道,总结重用石膏治疗急重症和疑难病的疗效。文献研究结果表明重用石膏临床治疗9类急重症和疑难病,均取得良效。对石膏的重量应用有重量高效,继往开来,值得复制研究;小儿重用,难能可贵,要审时度势;个案报道,不容忽视,当规范传承;总结特长,展示特点,利于突出特色等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112例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层的结直肠癌患者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肿瘤长径[<5 cm和≥5 cm分别为37.75%(211/559)、52.26%(289/553),χ^2=23.666,P<0.01]、大体类型[浸润、溃疡、蕈伞、隆起分别为37.04%(20/54)、47.52%(432/909)、34.33%(23/67)、69.51%(57/82),χ^2=13.787,P=0.003]、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分别为34.11%(102/299)、49.00%(317/647)、48.80%(81/166),χ^2=19.771,P<0.01]、错配修复缺陷(dMMR)[是和否分别为26.34%(64/243)、50.17%(436/869),χ^2=43.996,P<0.01]、神经侵犯[是和否分别为48.17%(421/874)、33.20%(79/238),χ^2=16.954,P<0.01]、脉管侵犯[是和否分别为79.16%(338/427)、23.65%(162/685),χ^2=327.493,P<0.01]以及术前癌胚抗原(CEA)[阳性(≥5 mg/ml)和阴性(<5 mg/ml)分别为52.87%(249/471)、39.16%(251/641),χ^2=20.162,P<0.01]和CA199[阳性(≥35 U/ml)和阴性(<35 U/ml)分别为59.33%(124/209)、41.64%(376/903),χ^2=21.465,P<0.01]分层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脉管侵犯和术前CA199阳性是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OR=13.006,95%CI 9.329~17.276,P<0.01;OR=2.194,95%CI 1.513~3.181,P<0.01),dMMR阳性是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OR=0.279,95%CI 0.190~0.411,P<0.01)。结论脉管侵犯是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肿瘤标志物CA199的检测可以作为预测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为诊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 探讨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放疗剂量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2019年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经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癌并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和手术的 116例局部晚期患者临床资料。116例患者中 40~45Gy组 80例,≥45Gy组 36例,分析两组术后pCR率。结果 全组患者的pCR率为38.8%(45/116),40~45Gy组与≥45Gy组的pCR率分别为44%(35/80)和28%(10/36)(P=0.105)。结论 术前新辅助采用较高的放疗剂量不增加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pCR率,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确定合适的新辅助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66.
目的将简明膳食自评工具(SDSAT)应用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评价其信度和效度。 方法本研究通过3个研究分别测量SDSAT的评定者间信度、重测信度和预测效度。研究A选择食管癌术前患者60例,由2位研究者分别进行SDSAT的测量,评价评定者间信度。研究B最终纳入食管癌术后1个月患者30例进行SDSAT的测量,间隔2周复测1次,比较2次结果,评价重测信度。研究C最终共纳入171例食管癌患者通过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3个时间点测量,评价SDSAT对前白蛋白含量的预测程度。 结果评定者间信度是0.854(P<0.01)。 重测信度是0.782(P<0.01)。通过广义预测方程发现SDSAT对患者的前白蛋白含量预测效果好(P<0.01)。结论SDSAT信效度好,适合应用于评价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饮食状况。  相似文献   
67.
We update a patient series that reported a high incidence of infection with Gram-positive cocci in women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ertuzumab and trastuzumab and further characterize this clinical problem. Treating physicians and advanced practice partners identified women who developed infections while on treatment with pertuzumab and trastuzumab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and enrolled them onto this registry trial. Between March, 2014 and May, 2017, 48 patients with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s were reported to have 59 individual infections. The median age was 48 years. Twenty-four patients received neoadjuvant therapy, 17 were treated for metastatic disease, and 7 were treated in the adjuvant setting. Pertuzumab and trastuzumab were combined with carboplatin and docetaxel in 24 (49%) patients, docetaxel in 10 (21%), nab-paclitaxel in 12 (24%), and without other agents in 2 (4%). Granulocyte growth factors were administered in 24 (49%) patients and no patients were documented to be neutropenic. Folliculitis developed in 25 (52%) patients and was counted as a single infection. Abscesses developed at a number of sites in 24 (49%) patients, including a septic knee requiring total knee replacement. Paronychia occurred in 7 (15%) patients, and 5 (10%) developed cellulitis. When cultures were obtained, Gram-positive cocci were consistently identified. Hypogammaglobulinemia was documented in 14 (36%) of the 33 patients tested. Our data continue to support an increased risk of infections with Gram-positive cocci as a potentially serious adverse event in women treated with pertuzumab and trastuzumab.  相似文献   
68.
69.
门桐林  李雪  袁秀敏  张璐 《癌症进展》2020,(6):563-566,613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NSCLC患者的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种组织中PD-1 mRNA和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SCLC组织中PD-1和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PD-1和PD-L1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4^+-PD-1、CD8^+-PD-1、CD14^+-PD-L1、CD68^+-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中PD-1 mRNA和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03±1.92)和(4.95±1.09),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1.72±0.81)和(1.25±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的NSCLC患者NSCLC组织中PD-1和PD-L1的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中CD4^+-PD-1、CD8^+-PD-1、CD14^+-PD-L1、CD68^+-PD-L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1和PD-L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NSCLC的免疫逃逸过程,对其逃逸机制进行研究可以为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白芷酒炖前后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白芷酒炖前后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白芷生品中初步检测出53个峰,鉴定出36个成分;从白芷酒炖中检测出32个峰,鉴定出26个成分;与生品成分比较,酒炖白芷中有22种成分未测到,但新增了12种成分,表明酒炖白芷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结论白芷酒炖后由于受热及辅料黄酒的作用使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存在成分转化,本研究为白芷酒炖的炮制机理及其在都梁丸中应用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