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7篇
  免费   1352篇
  国内免费   761篇
耳鼻咽喉   136篇
儿科学   243篇
妇产科学   72篇
基础医学   755篇
口腔科学   219篇
临床医学   1689篇
内科学   1253篇
皮肤病学   208篇
神经病学   268篇
特种医学   505篇
外科学   1279篇
综合类   3838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556篇
眼科学   186篇
药学   1593篇
  19篇
中国医学   1431篇
肿瘤学   65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554篇
  2020年   466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546篇
  2014年   685篇
  2013年   908篇
  2012年   1239篇
  2011年   1293篇
  2010年   1172篇
  2009年   1101篇
  2008年   1146篇
  2007年   1065篇
  2006年   869篇
  2005年   725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龟羚帕安丸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龟羚帕安丸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 VP)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5 4例给予龟羚帕安丸和脉络宁注射液 ,对照组 36例单给脉络宁注射液 ,分别观察其综合疗效及改良UPDRS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改善率 8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 8.3% ,P<0 .0 1。治疗组改良 UPDRS积分减少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龟羚帕安丸治疗 VP确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2.
Ⅱ型浮膝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Ⅱ型浮膝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手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治的68例患者,男57例,女11例;年龄17~60岁。68例共74侧肢体的Ⅱ型浮膝损伤-膝关节内骨折病例,其中双侧肢体Ⅱ型浮膝骨折6例。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是否存在开放性损伤、软组织损伤程度分别采用内固定(髓内钉、解剖钢板)和支架外固定方法,术后均采用统一、系统的康复治疗。术后对治疗结果采用Karlstrom和Olerud的浮膝损伤治疗标准进行评价;使用χ2检验对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差别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1~4年的随访,平均24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64.29%,支架外固定组优良率80.43%。内固定组与支架外固定组比较,膝关节活动受限度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Ⅱ型浮膝损伤应当注重对关节内骨折的复位和减少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破坏。结论:①早期功能恢复期支架组优于内固定组;②牵引后及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③伸膝功能锻炼应当在牵引治疗后即开始,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在手术后3d进行。  相似文献   
43.
采用经皮弧式椎间盘切除器械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22例,21例成功。术后优良率为86.4%。该器械能够避开髂嵴阻挡进入L_5~S_1椎间隙,并增加椎间盘切除量,提高经皮L_5~S_1椎间盘切除成功率。定位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新Vierordt法测定鲁南贝特片中两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鲁南贝特片中氯唑沙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方法采用新Vierordt法不经提取分离直接测定两组分的含量 ,测定波长λ1=2 4 3.9nm ,λ2 =2 5 7.6nm。结果氯唑沙宗线性范围为 (8.4 7~ 4 2 .36 ) μg/ml,r=0 .9990 ,对乙酰氨基酚线性范围为 (8.83~ 4 4 .16 ) μg/ml,r =0 .9994 ,氯唑沙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0 0 .1%、0 .89%和 10 0 .6 %、0 .4 4 %。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可消除两组分的相互干扰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5.
小鼠原位脂肪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了ob/ob小鼠脂肪肝移植模型 ,探讨保证建模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 采用小鼠非动脉化肝移植技术 ,5~ 7周肥胖小鼠为供体 ,正常小鼠为受体 ,双袖套法行原位肝移植。受体肝组织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 ,血清ALT、AST水平检测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法。结果非脂肪肝移植组 (lean to lean)受体长期存活率 (n =10 )为 70 % ,脂肪肝移植组 (ob/obtoagematchedlean)受体存活率为 0 (n =1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脂肪肝移植给体积相当的正常小鼠 ,其短期存活率为 3 0 % (n =10 ) ,所有小鼠术后存活并苏醒 ,但均未超过 2 4h。脂肪肝移植受体ALT水平为 (62 85± 2 93 7)U /L ,AST为 (5 812± 2 942 )U /L ;而正常小鼠移植组ALT与AST水平分别为 (5 96± 114 )U /L ,(1796± 870 )U/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组织学检测显示大量胆管中央凝固性坏死伴出血。结论 该模型的成功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肝原发性肝无功能移植模型 ,为脂肪肝移植后脂肪肝细胞受损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3年7月~2005年6月应用DCS救治的82例严重多发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82例严重多发伤均立即给予液体复苏、急诊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确定性手术治疗。70例经应用DCS后,休克逐渐得到纠正,再次行确定性于术,经过顺利,情况良好。复苏期患者pH、体温、PT值与一般腹腔损伤病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本组70例痊愈出院,12例死于脑疝或多器官衰竭。结论对严重创伤病人,在复苏同时应尽快采用简单省时的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病情稳定后再做相应的手术和治疗,可提高严重创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7.
广东省SARS流行株M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测定广东省不同流行时期13份SARS病毒(SARS CoV)标本的M基因序列,通过分析该基因序列的变异情况,初步了解广东省SARS病毒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异。方法:提取病毒RNA,用M基因特异引物进行RT-PCR,将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13份标本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为99.7%~100%,M基因核苷酸序列只在2个位点(80和203位)发生变异,1株80位点的变化引起编码的氨基酸从苯丙氨酸(F)变为半胱氨酸(C),3株203位变化为无义突变。结论:M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不大,初期和后期M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流行高峰期的毒株相差1个碱基,但氨基酸序列相同;从香港感染病人分离的1株病毒M基因与广东本地感染分离株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  相似文献   
48.
119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  1996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在国内 15个冠心病微创外科中心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198例 ,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 79 5 % ,OPCAB实施率 (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 )为 85 2 %。年龄平均 (6 1 6± 9 0 )岁 ,男性占 77 3%。 18 7%为左主干病变 ,76 9%为 3支病变。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 0 5 6± 0 17。其中二次手术者占 1 5 % ,急诊手术占 9 9%。结果  2 2例为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手术 ,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OPCAB手术。远端吻合口为 (3 1± 0 9)个 ,乳内动脉桥占 6 5 6 % ,桡动脉桥占 18 0 % ;5 2 %病人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住院死亡 14例 ,病死率 1 2 %。其中术后心跳骤停或室颤 7例 ,大出血 2例 ,昏迷伴肾功能衰竭 2例 ,大面积脑梗塞 2例 ,呼吸衰竭 1例。并发症中 ,围术期心肌梗死占 0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占 0 3% ,严重心律失常占 1 2 % ,呼吸系统并发症占 2 0 % ,器质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占 1 2 % ,新发或加重的肾功能不全占 0 7% ,出血二次开胸占1 0 % ,胸骨愈合不良占 0 6 %。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 ,早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一种适宜的皮肤癣菌标准化鉴定方法。方法:用改良KANE/FISCHER皮肤癣菌鉴定系统对福建沿海某部队采取的69株皮肤癣菌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真菌中心保藏的皮肤癣菌ATCC株和临床株13株进行培养鉴定。结果:改良KANE/FISCHER鉴定系统基本可以快速、准确、可靠鉴定红色毛癣菌到种的水平。结论:改良KANE/FISCHER鉴定系统对常见的皮肤癣菌能达到种的鉴定,可作为标准化鉴定方法。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鉴定较传统的鉴定方法更准确、更迅速。  相似文献   
50.
[目的]椎体撬拨植骨成形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早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预防术后形成“空心椎”引起的钉松动、断钉及伤椎再塌陷、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方法及结果]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8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用神经根探子撬拨压缩下陷的伤椎上终板和前中柱,使之复位,经伤椎通过椎弓根植骨成形。术后随访6~18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100%)。脊柱后凸Cobb's角度术前平均23.6°(n=23)矫正至术后平均4.4°(n=23),随访角度5.3°;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由术前平均45%恢复至术后97%,随访时95%;伤椎椎管内矢状径术前平均7.6 mm,术后17.5 mm,随访矢状径17.1 mm,无明显狭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弯曲。[结论]椎体撬拨植骨成形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安全性高,经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恢复了伤椎的强度和刚度,减少了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凸畸形,降低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