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65篇 |
免费 | 1916篇 |
国内免费 | 108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2篇 |
儿科学 | 255篇 |
妇产科学 | 122篇 |
基础医学 | 1283篇 |
口腔科学 | 325篇 |
临床医学 | 2195篇 |
内科学 | 1596篇 |
皮肤病学 | 214篇 |
神经病学 | 577篇 |
特种医学 | 96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717篇 |
综合类 | 5622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2183篇 |
眼科学 | 187篇 |
药学 | 2243篇 |
40篇 | |
中国医学 | 1767篇 |
肿瘤学 | 8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5篇 |
2023年 | 234篇 |
2022年 | 654篇 |
2021年 | 749篇 |
2020年 | 748篇 |
2019年 | 324篇 |
2018年 | 361篇 |
2017年 | 564篇 |
2016年 | 423篇 |
2015年 | 755篇 |
2014年 | 1022篇 |
2013年 | 1175篇 |
2012年 | 1741篇 |
2011年 | 1837篇 |
2010年 | 1640篇 |
2009年 | 1430篇 |
2008年 | 1534篇 |
2007年 | 1561篇 |
2006年 | 1354篇 |
2005年 | 1056篇 |
2004年 | 802篇 |
2003年 | 657篇 |
2002年 | 561篇 |
2001年 | 442篇 |
2000年 | 330篇 |
1999年 | 111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癌旁组织磷酸化酪氨酸蛋白的变化。方法:17例食管癌切除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和Western印迹技术研究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及各级病变组织中磷酸化酪氨酸蛋白的变化。结果:癌旁正常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不典型性增生和鳞癌中存在75000,60000和55000 3条区域蛋白,75000最明显。75000区域蛋白半定量结果表明癌与癌旁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是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常见的蛋白类型,意义当需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初产妇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头高浮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与治疗的214例初产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头高浮且无其他任何相关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214例初产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头入盆且无其他任何相关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潜伏期及活跃期,对产后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和体质检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潜伏期低于8小时、8~16小时之间及活跃期低于4小时的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阴道正常顺产和剖宫助产的人数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例数以及新生儿平均体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胎膜早破后胎头高浮极易引起难产且严重危害围产儿体质,产科医护人员需要重视胎膜早破胎头高浮孕妇的临床观察,加强孕妇的孕期保健,产前严密观察孕妇头盆关系,严格试产.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石家庄市中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共计1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地榆升白片联合利可君升白治疗,治疗组用康艾注射液60 m L溶于质量分数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 m L中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白细胞、中医证候、卡氏评分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证侯、提高卡氏评分及临床疗效方面有明显优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升高白细胞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疗效,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综合征(MODS)大鼠胃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形态学变化及MODS胃肠慢波活性减弱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7只,分为正常组和MODS组。对各组取胃体、胃窦、小肠标本,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ICC在胃肠道的分布,并用电镜观察ICC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ODS组胃肠肌间神经丛ICC的荧光染色呈间断分布,条带样完整结构消失,细胞间出现较大间隔,细胞突起不明显,细胞数量很少。电镜下见MODS组ICC细胞核皱缩,异染色质趋边,胞膜泡状化,线粒体数量减少,次级溶酶体增多,与邻近平滑肌细胞、神经末梢和其他ICC之间的连接减少或消失。结论MODS可引起胃肠起搏区域ICC数量减少和超微结构改变,直接影响细胞间信号传导,使慢波活性下降,引起胃肠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不同的针刺刺激量施于关元穴对寒凝类痛经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收缩素受体( OTR)及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MLCK)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动情间期3月龄的SD雌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类痛经模型组24只,造模成功后将寒凝类痛经模型组又分为模型组、刺激量A组和刺激量B组,每组8只。除盐水组外,模型组、刺激量A组和刺激量B组均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盐水组和模型组不予针刺,刺激量A组予以粗针、深刺、行手法;刺激量B组予以细针、浅刺、不施手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缩宫素受体( OTR)的含量。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量大鼠子宫组织中MLCK的含量。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的子宫收缩波个数、波峰峰值、活动度及MLCK水平均升高( 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的子宫收缩波个数明显减少( P﹤0.05)、MLCK含量明显降低( P﹤0.01),刺激量B组的OTR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 P﹤0.05);与刺激量A组比较,刺激量B组收缩波个数增多( P﹤0.05)、OTR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 P﹤0.01)。结论不同刺激量针刺关元穴对寒凝类痛经模型大鼠的效应有所不同,粗针、深刺、行手法的效应较强于细针、浅刺、不行手法的针刺效应,提示针刺的刺激量也是决定针刺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确定SIVD患者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Erkinjuntti提出的MRI诊断标准入选SIVD患者70例,根据神经心理学评估分为认知正常(NCI)组和血管性认知损害(VCI)组;详细记录其血管性危险因素、症状和体征,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多数(81.4%)患者表现为肢体肌力减退,其次为步态不稳和构音障碍(分别为40.0%、20.0%),但症状较轻;饮水呛咳和尿失禁各占14.3%。50例(71.4%)患者可检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体征;假性延髓麻痹和锥体外系体征者分别为10例、7例(14.3%、10.0%),共济失调步态异常者仅5例(7.1%)。NCI组和VCI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I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CI组(P〈0.05),贫血、饮酒和吸烟史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仅证实有高血压、糖尿病的SIVD患者更易出现认知损害(P〈0.05),其OR值分别为5.265(1.563,17.731),3.445(1.008,11.772),高脂血症〔OR3.649(0.974,11.466);P=0.027〕对SIVD患者出现认知损害所起的作用尚不能明确。结论年龄可能并不是SIVD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SIVD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可能为高血压、糖尿病,而高脂血症与SIVD认知损害的关系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探索髓核移植接触神经根后对大鼠诱发电位及神经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A组、B组分别取大鼠自体皮下筋膜脂肪及尾部的髓核组织,无压迫下放置在L4~5神经根周围。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天检测大鼠术侧诱发电位。3天时处死大鼠,进行神经根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A组大鼠感觉及运动诱发电位手术前后没有明显变化,B组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神经显微结构观察,A组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组神经外膜水肿、大量炎性细胞侵润,髓鞘水肿。结论:髓核接触神经根后可引起神经周围急性炎症病理改变,并引起神经传导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研究手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对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化学发光的影响。 方法 :选择 70例胃癌患者 ,分别在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前和化疗后 1、3、5、7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 ,分离淋巴细胞进行化学发光 (Ly CL)和细胞周期动力学检测 ,观察其化疗前、后的变化。 结果 :胃癌患者化疗后 2 4hLy CL迅速降低 (P <0 .0 1) ,最低值一般出现在化疗后 3~ 5天 ,然后逐渐上升 ,第 7天时基本恢复至化疗前的水平 (P >0 .0 5 )。同时淋巴细胞增生指数也有相同的变化 ,与Ly CL呈明显的正相关 (r =0 .6 1,P <0 .0 1)。 结论 :测定Ly CL强度变化可反映胃癌患者在术前动脉介入化疗过程中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可作为患者免疫功能改变的动态观察指标 ,指导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