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05篇
  免费   3224篇
  国内免费   1696篇
耳鼻咽喉   269篇
儿科学   629篇
妇产科学   132篇
基础医学   1989篇
口腔科学   744篇
临床医学   3947篇
内科学   2645篇
皮肤病学   338篇
神经病学   747篇
特种医学   11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862篇
综合类   8807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996篇
眼科学   289篇
药学   3952篇
  35篇
中国医学   3190篇
肿瘤学   1497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989篇
  2021年   1198篇
  2020年   1088篇
  2019年   605篇
  2018年   592篇
  2017年   986篇
  2016年   635篇
  2015年   1299篇
  2014年   1701篇
  2013年   2000篇
  2012年   3077篇
  2011年   3069篇
  2010年   2826篇
  2009年   2616篇
  2008年   2696篇
  2007年   2588篇
  2006年   2318篇
  2005年   1761篇
  2004年   1253篇
  2003年   974篇
  2002年   790篇
  2001年   642篇
  2000年   525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8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669例住院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增进对冠状动脉扩张的认识。方法 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5日连续有106305位患者在北京阜外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收集冠脉造影发现的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共697例,取其中病历资料完整的669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冠状动脉扩张患病率为0.656%,单纯性冠状动脉扩张占冠状动脉扩张的10.31%。冠状动脉扩张共累及878支冠状动脉,好发部位依次为右冠状动脉主支(41.80%),前降支主支(25.40%),回旋支主支(21.64%),及左主干(4.78%)。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大部分为男性(84.75%),吸烟者占31.99%,伴高血压者占34.68%,伴高脂血症者占31.54%,而伴糖尿病者仅占11.36%。22.12%的冠状动脉扩张患者有心肌梗死病史,23.77%的冠状动脉扩张患者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史。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40%以上冠状动脉扩张患者血浆总甘油三酯偏高,70%以上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而20%以上总胆固醇偏低;30%以上脂蛋白(a)偏高;36.62%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偏高。结论冠状动脉扩张的患病率较低,最多累及右冠状动脉主支,多见于男性,除糖尿病外与冠状动脉危险因素相似,大多数冠状动脉扩张患者血脂水平控制不良。冠状动脉扩张可能与炎性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采用超声回波强度界面多级分解法定量评价急性钝挫伤后人体肌肉高频超声二维图像纹理特征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检测10例男性上臂肌肉单纯急性挫伤患者的局部肌肉二维超声图像,于脱机状态下通过Matlab 7.0软件选取患者同一图像上的肌纹理正常感兴趣区(ROI)和肌纹理疑似损伤ROI,提取两个ROI的纹理灰度值的均值(Mean)、灰度值的标准差(SDev)、纹理的密致性(NOB)、纹理基元形状的不规则度(IRGL)、纹理基元的平均大小(SOB)、纹理分布的均匀性(HOD)、纹理分布的方向性(DOD)和纹理分布的周期性(POD)8个特征参数,采用超声回波强度界面多级分解法自动计算两个ROI之间8个纹理特征的相似度差值。选取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同部位正常肌肉二维超声图像作为对照,任意选取两个ROI,计算两个ROI之间上述8种纹理特征的相似度差值。对上臂肌肉挫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8个纹理特征的相似度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上臂肌肉挫伤区局部肌束回声增强,肌纤维层次紊乱,纹理模糊,回声变化较周边肌纹理正常区显著。急性上臂肌肉挫伤患者肌纹理疑似损伤ROI和肌纹理正常ROI之间IRGL、DOD、POD、Mean和SDev等5个纹理特征相似度差值与健康志愿者任意两个ROI之间该5个纹理特征相似度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基于超声回波强度界面多级分解法的计算机辅助定量评价技术能够对急性挫伤后肌肉高频超声二维图像纹理特征变化做出较人眼识别更精细的量化诊断,可能具备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索对老年重度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该院筛选出68例老年重度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时间选为2016年5月—2018年5月,使用抽签法对68例患者进行分组,各34例。实施一般护理为对照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优化护理为实验组,观察两组产生的护理效果,并对护理后老年日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护理前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都有显著改善,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度烧伤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优化护理临床效果更佳,可以促进其早日恢复,提升了日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3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各4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各25例;多支血管病变58例,单支病变7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0名为非冠心病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ET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冠心病各组血浆E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均<0.01);STEMI组、NSTEMI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95.6±14.7) pg/ml、(89.6±11.2) pg/ml比(67.2±8.5) pg/ml比(35.7±5.8) pg/m门,且UAP组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STEMI组和NSTEMI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冠心病组中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81.3±12.6) pg/ml比(64.5±10.3) pg/ml],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其检测对于观察病情、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顺行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一站式治疗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6~2020-01入住该科确诊的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采用超声引导下顺行穿刺左下肢腘静脉或小隐静脉建立通路,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技术后置入溶栓导管,一期或二期植入髂静脉支架。结果16例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中有11例患者选择左侧腘静脉穿刺,5例患者选择左侧小隐静脉穿刺,穿刺成功率为100.00%,平均抽吸量为(178.20±14.20)ml,技术成功率为100.00%,尿激酶用量为(150.59±60.92)万U。7例患者一期植入髂静脉支架,9例患者为溶栓后植入髂静脉支架,血栓清除率Ⅲ级患者13例,血栓清除率Ⅱ级患者3例。无致命性出血、症状性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顺行左下肢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及髂静脉支架可以为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简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可提高远期效果,降低远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随着口腔种植手术的广泛开展,种植导板在术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术前诊疗计划的设计,还有助于种植体在牙槽骨中的正确定位、成角优化,从而最终达到兼顾功能和美学的术后效果。以修复为导向设计种植导板应用于临床,可相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随着椎形束CT(CBCT)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在传统种植导板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化技术,完成了各种改良式种植导板的制作,由此推进了种植导板的发展。该文对常用的口腔种植导板的分类、优缺点以及计算机辅助外科种植导板进行综述,为临床中种植导板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海马背侧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后胶质细胞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激活的关系,及Aβ25~35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方法观察海马背侧注射Aβ25~35后不同时段小胶质细胞(MG)、星形胶质细胞(AS)的激活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海马组织中的含量;Nissl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存活;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注射Aβ25~35后海马内抗特异性标记小胶质细胞(ox-42)、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p-p38MAPK的表达与TNF-α、IL-1β的含量同步增加,于7d达到高峰,而Nissl阳性神经元数量逐渐减少,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则逐渐增多,亦于7d达到高峰。结论海马背侧注射Aβ25~35可能通过激活胶质细胞和p38MAPK,使TNF-α,IL-1β含量增加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998.
Fracturing fluids are important media for hydraulic fracturing. Typically, the fluids are gelled using a polymeric gelling agent.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over the years have focused primarily on improving the rheological performance, thermal stability, and the clean-up of crosslinked gels. In this study, novel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of a low-damage fracturing fluid combining an ionic polymer gel (hydroxypropyl 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guar-cationic guar) and a bola surfactant fluid (bola carboxylate polypropylene glycol) is carried out and it is reported to have improved properties and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the dual system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olymer gels and surfactant fluids. The viscosity of the fracturing fluid shows a sudden increase upon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nd excellent self-assembly recovery after shearing. The fracturing fluid exhibits pH-responsive viscosity changes and low permeability impairment,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a network structure and supramolecular microspheres at different pH values.

Fracturing fluids are important media for hydraulic fracturing.  相似文献   
999.
In this study, an enhanced test strip, based on a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the cadmium-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 complex, but not metal-free EDTA,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colorimetric sensor was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or the detection of cadmium in aqueous samples containing excess EDTA. Through a process of silver enhancement, the visual detection limit for Cd(II) was 5 µg/L under optimised conditions and the limit of detection for semi-quantitative detection could be as low as 0.35 µg/L by using a scanning reader. The calibration curve showed that the colour intensity decreased as the Cd(II)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in the range of 0.5–5 µg/L. The other metal ions did not interfere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Cd(II). The recoveries of drinking water samples were from 98 to 108%. Consequently, the assay could be employed as a potential on-site screening tool for the detection of Cd(II) in water samples.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4(interleukin-24,IL-24) 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否在体外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s)对宫颈癌CaSki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分离培养小鼠未成熟DCs,将已成功构建的带有IL-2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小鼠未成熟DCs,提取CaSki细胞裂解物负载DCs,制备DC疫苗,Western blotting检测IL-24蛋白的表达;PE-Annexin V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能力;裸鼠荷瘤模型体内研究带有IL-2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DCs在体外诱导的CTLs对宫颈癌CaSki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IL-24蛋白高表达;DCs疫苗诱导产生的CTLs后与CaSki细胞共培养,对CaSki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DCs疫苗诱导产生的CTLs促进CaSki细胞凋亡,增加cleaved caspased-3蛋白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该疫苗具有抑制CaSki细胞形成克隆的能力。裸鼠的成瘤实验表明,带有IL-2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DCs可以抑制体内肿瘤的形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IL-24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DCs制备的DCs疫苗可诱导CTLs,从而抑制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