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99篇
  免费   5581篇
  国内免费   2972篇
耳鼻咽喉   570篇
儿科学   1134篇
妇产科学   453篇
基础医学   3578篇
口腔科学   1409篇
临床医学   7661篇
内科学   5105篇
皮肤病学   802篇
神经病学   1284篇
特种医学   1739篇
外科学   5254篇
综合类   17303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7611篇
眼科学   649篇
药学   7924篇
  65篇
中国医学   6272篇
肿瘤学   2527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739篇
  2022年   1813篇
  2021年   2250篇
  2020年   2075篇
  2019年   976篇
  2018年   1085篇
  2017年   1615篇
  2016年   1192篇
  2015年   2219篇
  2014年   3149篇
  2013年   3969篇
  2012年   5867篇
  2011年   6130篇
  2010年   5756篇
  2009年   5122篇
  2008年   5029篇
  2007年   4836篇
  2006年   4384篇
  2005年   3510篇
  2004年   2399篇
  2003年   1959篇
  2002年   1474篇
  2001年   1399篇
  2000年   1057篇
  1999年   366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16篇
  1963年   9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人肺血管平滑肌细胞(HPASMCs)黏着斑激酶(FAK)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4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fibronectin(FN)组(作为刺激剂)40μg/m l;川芎嗪组100μg/m l;联合组FN 40μg/m l 川芎嗪100μg/m l。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分别检测FAK蛋白质的表达、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FAK蛋白质在对照组与川芎嗪组中无表达,FN组中高表达(5438±679);联合组(川芎嗪 FN组)中表达降低(3860±435),联合组与F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P<0.01);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示:FN组表现为HPASMCs中G1相的比例减少,S相增高,凋亡率降低,川芎嗪组表现刚好相反。凋亡率比较:依次为川芎嗪组>对照组>联合组>FN组。结论川芎嗪通过减少FAK形成抑制HPASMCs增生,促进细胞凋亡,在防治HPASMCs增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对雌性杜洛克猪(FRDP)皮肤深层结构损伤的进一步的观察,说明其产生增生性瘢痕,为FRDP作为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只FRDP背部造成4种不同深度的创面。将0.038 cm、0.076 cm组视为浅创面组;0.114 cm、0.152 cm组视为深创面组。分别在伤后不同时间点上切取组织标本行HE和弹性纤维(VVG)染色。大体观察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组织病理学观察增生性瘢痕的形态;行瘢痕组织厚度的测定。结果HE和VVG染色观察到正常FRDP背部皮肤存在一种结构单位。深创面组该结构单位的深层部分受损,伤及脂肪穹隆以及腺体。伤后150 d,脂肪穹隆以及腺体结构消失,并被大量堆积的、没有特定的方向、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束充盈。结论FRDP的皮肤深层受损直接导致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为增生性瘢痕的FRDP模型提供了又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993.
林安华  李羲 《中国医师杂志》2006,8(12):1629-1630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SPC-A1/TAX多药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MRP、GST-π的表达;采用MTS法分别检测并比较SPC-A1、SPC-A1/TAX细胞对6种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耐药组MRP、GST-π表达均为阳性,亲本组MRP、GST-π表达均为阴性,耐药组与亲本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C-A1/TAX较SPC-A1除对原诱导药物TAX具有耐受性外,对其他5种抗肿瘤药物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MRP、GST-π在SPC-A1/TAX细胞系中表达与该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的MDR具有相关性,是其MDR产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94.
214例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4年12月从临床感染标本的214株鲍氏不动杆菌,了解其临床分布并做药敏试验,比较其耐药率.结果214株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最多(61株,28.5%),且多见于老年患者(97株,45.3%);对三代头孢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5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4.2%、7.9%、8.9%;发现131株(61.2%)多重耐药菌株.结论碳青酶烯类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仍有较强的活性,但不能忽视对这两类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要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近3年来经病理确诊并同时行超声内镜检查的12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胃异位胰腺的超声内镜图像特征.结果 12例病理确诊的异位胰腺患者中,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75%(9/12).超声内镜下胃异位胰腺均表现为隆起性病变,可发生于胃壁任何一层或多层,以黏膜下层为多见,呈低、中或混合回声,其中不超过黏膜下层的10例均行内镜下切除,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并可根据超声内镜所显示的病变深度决定下一步治疗,且内镜下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广东疟疾联防区2004年监测结果与流行特点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疟疾联合管理在疟疾防治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主动侦查与被动侦查相结合,对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结果疟疾联防的五个地级市2004年共发现疟疾病例136例(占全省病例的60.71%),年发病率0.057/万;五市当地居民血检阳性率为0.31%,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14%,经统计学检验,两者血检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流动人口中的回归人员血检阳性率为1.25%,外来人员血检阳性率为0.14%,经统计学检验,两者血检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在回归人员中,从海南省回归的人员血检阳性率最高,与从其它省回归的人员血检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种职业的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参与疟疾联防的五个地级市全年各月都有疟疾病例发生,其中六、七月达到最高峰。病例的季节分布与广东省传疟媒介的季节消长相吻合。结论通过联防,2004年广东省联防区内疟疾发病率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输入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明显减少,流动人口疟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97.
弓首蛔虫及狮弓蛔虫线粒体基因组nad4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犬、猫常见蛔虫的线粒体DNA(mtDNA)中烟酰胺脱氢酶亚基Ⅳ基因(nad4)部分序列(pnad4),以期找出它们之间的序列差异和种群遗传关系。方法抽提61个弓首属蛔虫(包括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和犊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虫体的总DNA,用PCR方法扩增mtDNApnad4,然后用SSCP技术和DNA测序对序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犬弓首蛔虫种群内pnad4的序列差异为1.17%,与猫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牛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种间的平均序列差异分别为13.92%、16.48%、15.12%和20.32%。猫弓首蛔虫种群内pnad4的序列差异为1.00%,与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牛弓首蛔虫、狮弓蛔虫平均序列差异分别是17.90%、13.55%和18.50%。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种群内pnad4序列差异为0.13%,与牛弓首蛔虫、狮弓蛔虫序列差异分别为13.50%和20.60%。结论犬弓首蛔虫不同地方虫株的pnad4有一定差异,猫弓首蛔虫种群内差异较小,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种群内差异很小。弓首属各虫种之间的差异以及与狮弓蛔虫的差异都较大。马来西亚弓首蛔虫pnad4序列与其它虫种差异都较大,证明它确为一独立种。pnad4序列是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理想的种特异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98.
猪蛔虫不同发育期幼虫的收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猪蛔虫不同发育期幼虫的收集方法。方法采用7.5%次氯酸钠氧化感染期蛔虫卵,37℃过夜后,用灭菌生理盐水离心数次,充分洗去次氯酸钠,将沉淀用玻璃珠在振荡器上振荡至全部卵壳破裂,幼虫孵出。用淋巴细胞分离液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幼虫与卵壳分离,最后收集底层的脱鞘第三期(L3)幼虫。在贝尔曼原理的基础上,在漏斗中加入低浓度(0.4%)琼脂凝胶,分别将绞碎的含幼虫的猪肝、肺和小肠内容物及其肠粘膜平均分装在数个漏斗中,放入40℃温箱中孵育3h,待大部分幼虫游离到管底,最后用400目分样筛过滤分离肝中的L3,用300目分样筛过滤分离肺中的L3,用200目分样筛过滤分离肠内容物及其粘膜上的第四期幼虫(L4)。结果次氯酸钠氧化加玻璃珠震荡法能够使感染期蛔虫卵几乎完全脱壳,配合淋巴细胞分离液的密度梯度离心法能收集到纯度较高且活力较强的体外脱鞘幼虫。与传统贝尔曼氏分离法相比,采用低浓度琼脂糖凝胶液能获得杂质少、高纯度的猪内脏中的不同发育期幼虫。结论次氯酸钠氧化加玻璃珠震荡法是体外脱鞘分离感染期幼虫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通过在漏斗内加低浓度的琼脂凝胶的方法是从猪内脏中获得高纯度的不同发育期幼虫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方法不仅适用于猪蛔虫,而且对其它动物和人的寄生线虫幼虫的收集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林琳  赵卫  罗军  龙敏  张文炳  杨军  曹虹 《热带医学杂志》2006,6(5):518-520,506
目的对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赖株ompL1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及产物的纯化。方法从我国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赖株基因组中扩增全长ompL1基因片段,克隆至pGEM-T载体,回收经EcoRⅠ HindⅢ双酶切产物,将其与表达载体pET32a连接,通过酶切图谱和序列分析法筛选出重组质粒。将含重组质粒的宿主菌诱导表达后,提取全菌总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获得pET9L重组质粒,经诱导表达后得到分子量为31000的重组蛋白。测序得到的ompL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ompL1基因序列(GenbankI61405)同源性为99.8%,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GenbankLA3138)的同源性达100%。结论成功构建了ompL1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为进一步制备以OmpL1为检测靶抗原的免疫层析试剂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对比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舌动脉介入灌注与经周围静脉给药两种途径抗癌药物在血和组织中浓度的不同变化。方法选4只杂种健康犬,分为两组,一组先静脉给予氟尿嘧啶(Fu)和卡铂(CBP)各75 mg,于给药后10 min、20 min、30 min、1 h、2 h、3 h、5 h、3 d、5 d、8 d静脉取血,于给药后10 min、20 min3、0 min3、d、5 d8、d行舌及颊组织活检,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组织中药物浓度;3周后行DSA超选择性舌动脉介入灌注抗癌药物栓塞,同上检测血、组织中药物浓度。另一组先行动脉给药,再行静脉给药,余同前组。结果DSA超选择性舌动脉介入灌注抗癌药物栓塞后,血药浓度的衰减比静脉给药变慢,而舌组织中药物浓度显著增加,给药后10、203、0 min舌组织中Fu浓度是静脉用药组的25、20、4倍,颊组织中药物浓度是静脉用药组的25、44、25倍,差异有显著性(F=4.81~52.02,t=2.82~9.75,P<0.01、0.05)。结论术前DSA动脉介入灌注抗癌药物栓塞,能减缓血药浓度的衰减,增加组织中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