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7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225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26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224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458篇
内科学   279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科学   295篇
综合类   1241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404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517篇
  3篇
中国医学   511篇
肿瘤学   15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在B超实时引导下经皮穿刺目标肾盏,并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利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将结石击碎取出。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1例因出血行Ⅱ期取石,其余均行Ⅰ期取石。单通道取石32例,双通道取石6例,术后复查X线片,Ⅰ期结石取净率84.2%。结论 B超引导下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特异性抗体及IgH基因重排检测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其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孓P法标记LCA,CD20,CD79a,CD30及bcl-2抗体和用PCR方法检测15例IgH基因重排。结果 70%(21/3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在40~70岁,淋巴结内外都可累及。组织病理学: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83.3%(25/30),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3.3%(1/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6.7%(2/30),及富于T细胞B细胞淋巴瘤占6.7%(2/30)。免疫标记LCA均表现阳性,CD20、CD79a、CD30、bcl-2表达率分别为86.7%(26/30),93.3%(28/30),6.7%(2/30),20%(6/30)。15例DLBCL中IgH基因重排阳性为66.7%(10/15)。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必须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对一些疑难病例需做IgH基因重排检测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器官损害,由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而引起,其最主要病变在肾小球,而肾小管和间质病变也很常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受损、血清免疫学异常及伴其它系统病变,约有1/4~2/3患者可出现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临床表现,已成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类型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在狼疮性肾炎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已取得积极的成果,其中大部分已用于临床,有少部分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LN有多种临床和病理类型,治疗应分别对待,现将这一方面的治疗作一介绍。1LN的治疗原则LN的治疗必须解决3个关键…  相似文献   
14.
Graves甲亢多种治疗方法对Graves眼病影响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榆索、分析文献系统评价131I、手术、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Graves病(GD)对Graves眼病(GO)的影响.方法 检索了MEDIJNE(1966年-2006年3月)、EMBASE(1984-2005年)、The Cochrane Library(2006年第1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EBMdisc,1978年1月-2006年4月)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6年)所收录的有关不同GD治疗方法对GO影响的文献,同时从参考文献中追溯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根据是否采取预防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发生的措施对纳入研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随机对照研究5项,非随机对照研究2项,病例对照研究1项,共162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如GD治疗后早期未采取措施预防甲低,131I与手术治疗、131I与ATD治疗GD在诱发或加重GO以及减轻GO症状方面莘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值分别为2.31,5.97,3.70,5.55;P均<0.05];如GD治疗后早期采取措施预防甲低,手术与ATD治疗GD在诱发或加重GO以及减轻GO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验值分别为0.27,0.99;P均>0.05),尚无研究涉及131I治疗GD后早期采取甲低预防措施时131I对GO的影响.结论 若未及时采取甲低预防措施,131I较ATD、手术治疗GD更容易诱发或加重GO,减轻GO的症状却不如后两者,对于治疗前已有活动性GO的患者,应慎用131I.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建立单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动物模型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对HIBD的影响和可能机制。 方法 选择健康 7日龄Wistar大鼠 12 0只 ,建立HIBD模型 ,随机分成假手术组、HIBD组、HIBD后 0 .2mg/kg人基因重组IGF 1干预组 (RH IGF 1组 )、0 .0 6 6mg/kg人基因重组IGF 1干预组 (SRH IGF 1组 )及盐水对照组 (对照组 )。各组按观察时段进一步分为 2 4、4 8、72h组 ,每组 8只。各组于规定时刻观测脑形态学改变、谷氨酸 (Glu)含量、凋亡细胞计数、Bcl 2蛋白表达。 结果  (1)HIBD 4 8h组Glu(116 2 .2± 10 8.1)mg/kg ,较假手术组(75 0 .9± 5 3.4 )mg/kg明显升高 (P <0 .0 5 ) ;HIBD组凋亡细胞计数 [2 4h :(7.6± 1.9) % ,4 8h(12 .6±1.2 ) % ,72h :(13.8± 0 .9) % ],较假手术组 [2 4h(2 .0± 0 .2 ) % ,4 8h(2 .0± 0 .3) % ,72h(2 .0±0 .2 ) % ]明显增加 (P均 <0 .0 5 )。 (2 )与对照组相比 ,RH IGF 1组脑组织病变减轻 ;干预 4 8h组Glu[SRH IGF 1组 (781.4± 5 4 .2 )mg/kg ,RH IGF 1组 (74 0 .5± 4 6 .6 )mg/kg],较对照组 (112 6 .6± 4 8.0 )mg/kg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RH IGF 1组凋亡细胞计数 [2 4h :(3.6± 0 .9) % ,4 8h(8.2± 2 .2 ) % ,72h(9.4± 1.4 ) % ],较对  相似文献   
17.
多动综合征患儿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儿童多动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多动综合征儿童150例(A组)与非多动综合征儿童100例(B组)的脑电图,同时采用中药对A组进行治疗。结果:A组脑电图异常率(56.7%)明显高于B组(17.0%,P〈0.01);A组不同年龄段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药治疗后A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改善。结论:多动综合征儿童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脑电图对儿童多动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IV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1(TIMP-1)的表达,探讨无排卵性功血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对照组)和66例无排卵性功血患者(病例组)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ER、PR、IV型胶原、MMP-9及TIMP-1表达。结果病例组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ER、PR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MMP-9水平明显增加(P<0.05),MMP-9/TIMP-1比值升高(P<0.01),IV型胶原含量明显下降(P<0.01)。相关分析显示,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MMP-9水平与ER、PR均呈正相关(r=0.605,P<0.05;r=0.697,P<0.05)。结论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出血原因可能与雌激素作用下ER、PR表达失调有关,且MMP-9水平异常升高,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降解,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RAPD技术用于结核菌株DNA指纹鉴定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对一组2例母女同时发病的肺结核患者和一组2例先后发病的兄妹肺结核患者的病原菌进行了菌种鉴定。采用RAPD技术对它们的基因组DNA进行指纹多态性分析。结果:4株病原菌均为结核分支杆菌。经RAPD分型,其中母女组2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兄妹组2菌株的DNA指纹图谱有所不同。证明母女组所染病原菌的同源性很好,很可能为同一感染源,母女之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兄妹组病原菌的同源性较差,为非交叉感染。结论:RAPD技术适用于结核分支杆菌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交叉感染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早期脑细胞△Ψm的变化。 【方法】  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HIBD组 (n =3 6,分为HIBD后 0、1、2、3、4h时间点组 )。予以右颈总动脉分离结扎后再置8%O2 低氧舱 2 .5h ;断头处死后分离左右大脑半球制成单细胞悬液 ,加入终浓度为 1μmol的罗丹明 12 3于 3 7℃避光孵育 45min后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Ψm并计算左右大脑半球△Ψm比值。 【结果】 正常P7SD大鼠左、右侧大脑半球脑细胞△Ψm分别为 ( 18.2 1± 1.2 6)MFL和 ( 18.93± 0 .74)MFL ,右∶左比值为 1.0 6。HIBD损伤使双侧大脑半球脑细胞△Ψm降低程度更明显 ,其中HIBD后 0h时△Ψm右∶左比值比正常时降低了 2 4.5 %(P <0 .0 5 )。HIBD后 1~ 3h时间内 ,△Ψm稍有回升。HIBD后 4h时HI损伤侧△Ψm值及右∶左比值均出现第二次降低现象 ,且程度更重 ,其中右 :左比值比正常时降低了 3 4%(P <0 .0 5 )。 【结论】 HIBD早期脑细胞△Ψm出现两次降低 (初次及二次降低 ) ,分别发生在HI损伤 0h和 4h时 ,提示有关改善线粒体功能的治疗尽量在△Ψm出现第二次降低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