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36篇
临床医学   180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16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6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81.
沈阳市城区0~18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沈阳市0~18岁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分析发展趋势,为制定正确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卫生统计中心/疾病控制中心(NCHS/CDC)制定的身高标准体重法,按照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沈阳市5个城区0~18岁儿童17332人,其中0~5岁10555人,6~18岁6777人。结果:沈阳市0~18岁儿童青少年总肥胖检出率为11.48%,总超重检出率为12.48%。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为6.13%,超重检出率为13.22%,肥胖超重比为2.2,脂肪重聚年龄为3岁。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9.80%,超重检出率为11.33%,肥胖超重比为0.6。与1996年相比,10年动态趋势为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年增长值为21.5%,学龄儿童为21.1%。结论:沈阳市城区有近1/4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10年增长率处于失控的奇高速度。儿童青少年肥胖已经成为沈阳市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2.
脂肪肝灰阶超声造影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灰阶超声造影定量研究脂肪肝的超声造影增强情况.方法 脂肪肝及正常肝各12例,应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脂肪肝与正常肝的造影增强效应.结果 脂肪肝的前、中场与相同部位的正常肝比较超声造影峰值强度降低.结论 脂肪肝超声造影增强效应低于正常肝,可能影响中后场病灶的观察.如显示中后场病灶可采用提高机械指数及局部放大等提高显示.  相似文献   
83.
舍曲林合并氯氮平治疗强迫症30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舍曲林合并氯氮平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5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舍曲林合并氯氮平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舍曲林治疗,疗程8周.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Y-BOCS、HAMD、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尤以合并组明显.结论:舍曲林合并氯氮平治疗强迫症优于单用舍曲林治疗.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小鼠子宫组织中CD4+ 和CD8+ T细胞在早期胚胎丢失中的意义,研究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流产小鼠的保胎效果和对母胎界面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LPS尾静脉注射,制造小鼠流产模型,孕4~7d分别口服不同保胎药物,用药前后检测各组(n=10)小鼠子宫组织CD4+/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 LPS促流产后,小鼠子宫壁CD4+T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CD8+ T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1)。预先口服保胎药物能不同程度抑制LPS的作用。其中以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联合使用组的保胎效果最为明显,CD4+/CD8+比值下降,较LPS流产模型组差异极显著(P<0.01)。 结论 小鼠子宫组织CD4+/CD8+比值升高与早期胚胎丢失关系密切,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能够调节小鼠子宫局部的免疫微环境,从而起到一定的促孕保胎作用。  相似文献   
85.
崔久嵬  李薇  王冠军  李荔 《吉林医学》2003,24(6):500-502
目的:体外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CD34+细胞、单核细胞为树突状细胞(DCs),并对其形态、表型及其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利用GM-CSF、IL-4、TNF-α体外定向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所诱生的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及表型检测,用D-FISH方法检测所诱生DCs的白血病源性。并应用MTT法检测所诱生的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ML患者BMMNCs、CD34+细胞、单核细胞体外均可诱导生成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DCs,前者DCs产量明显高于后二者,但均具有刺激自体及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且三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来源于CML患者骨髓的BMMNCs、CD34+细胞、单核细胞均可诱生成CMLDCs,对T细胞均具有刺激增殖能力,但BMMNCs所诱生的DC主要来源于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即时超声造影评价并指导补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8个病灶)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0例(38个病灶)治疗前及治疗后10 min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对未完全灭活的病灶针对性地行HIFU补充治疗;B组25例(30个病灶)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甲胎蛋白、影像学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 HIFU治疗后即时超声造影发现A组19个病灶未完全灭活并补充治疗.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治疗后A、B两组患者甲胎蛋白值下降率分别为86.7%(26/30)、64.0%(16/25);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7.3%(37/38)、60.0%(18/30);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0%和76.0%、68.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即时超声造影评价并指导补充治疗有利于病灶的完全灭活,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为成功构建恒河猴M1段栓塞模型提供简捷、迅速、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雄性成年恒河猴25只,年龄7~9岁,体重7~11 kg,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以0.1 ml/kg氯胺酮及速眠新的混合液肌肉注射,待动物入睡后气管插管(ID:4.5-5.5#),妥善固定后送入介入中心。入室后连接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并导尿。术中用丙泊酚2~4 mg/(kg·h)持续泵入维持麻醉,呼吸机控制呼吸,并根据动物的生命体征和肢体活动情况调整麻醉深度,必要时追加上述氯胺酮与速眠新的混合液,并根据手术的需要调整心率、血压、体温等。溶栓前后行脑MRI造影,造影前适时停止麻醉药物输注,确保动物在造影室已恢复自主呼吸。术中监测实验动物的心率、体温、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并于股动脉穿刺及溶栓后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所有动物均按预计方案实施完成,术中未发生动物躁动、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实验结束停药后,实验动物很快清醒并送回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后续处理。其中18只实验动物存活24 h以上,7只死于溶栓后严重的脑出血和脑梗死。结论以氯胺酮及速眠新的混合液进行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丙泊酚静脉维持全身麻醉可以为此类较复杂的介入及MRI实验的顺利完成提供一种安全、实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索医改后住院药房药师的工作模式,积极发挥普通调配药师的作用。方法 推行“责任药师制”,住院药房药师专人专科,定期深入临床与科室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为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为护士进行药学知识培训。结果 住院药房与临床科室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了患者对药师的进一步了解,减少了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量,提升了药房服务水平,促进了药师自我学习与提升。结论 此项服务模式得到了临床科室与患者的一致肯定,为临床及患者提供更加主动的药学服务,为医院药学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曲靖市妇幼医院住院分娩并于产后42 d复查的320例产妇随机分2组,观察组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的康复治疗手段,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阴道肌电压以及尿失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张力以及阴道肌电压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可以帮助产妇提高盆底肌张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进而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0.
黄柳华  李荔  汤垂丽 《护理研究》2013,27(5):441-442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骨外科糖尿病前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骨外科筛查出的30例糖尿病前期病人作为实验组,从既往病区住院的糖尿病前期病人中随机抽取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实验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评价两组病人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方式依从性、血糖控制达标率、创口感染率.[结果]实验组病人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方式依从性、血糖控制这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干预可让骨外科糖尿病前期病人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知识,提高健康行为方式依从性,明显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减少伤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