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大蒜素注射液佐治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蒜素注射液辅助其他药物治疗方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疗效变化。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大蒜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治疗时间均为7d,观察其疗效。结果痊愈率分别为45.4%,36.4%,81.8%,72.7%,有效率分别为72.7%,68.2%,90.9%,86.4%,C组比较A组,D组比较B组,痊愈率有提高,而总有效率不确定。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中合用大蒜素注射液能提高疗效,但需要有更大的样本数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日益老龄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控制不佳导致的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居于首位,故高血压治疗尤为重要。随着科学的发展,治疗高血压的品种不断增加,药物的疗效不  相似文献   
13.
鲍红荣  杨莉 《医药导报》2011,30(4):525-527
目的 通过汇总分析丙戊酸血浆浓度监测结果 ,探索癫痫患者的用药状况. 方法 调查某院1999~2008年12 009例癫痫患者使用丙戊酸后血浆浓度监测数据,并按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 结果 从10 a统计数据看,丙戊酸血浆浓度监测数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成酸血药浓度在50~100 mg&#8226;L-1为48.6%,血药浓度<50 mg&#8226;L-1为46.0%,血药浓度>100 mg&#8226;L-1为5.4%;自2006年以来,<3岁癫痫患者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血药浓度不在有效浓度范围的比有较高. 结论 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尤其是对<3岁患儿的血药浓度监测、深化合理用药方案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利巴韦林注射液致急性肾功能损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巴韦林不良反应较多,但引起肾功能损害的报道较少,且机制尚不明确。为避免或减少利巴韦林引起肾功能损害,使用时应注意:①肾功能损害或肾功能低下者慎用;②输液中利巴韦林浓度不可过高,输液滴速不宜太快;③不宜与有肾毒性的药物合用;④在用药过程中需监测尿量和肾功能等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临安市人民医院儿科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5—01~2005—06儿科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防治丙泊酚注射痛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泊酚注射液是一种静脉麻醉药,在临床使用相当广泛。其主要副作用之一就是能够引起注射性疼痛。为了减轻注射痛,人们尝试了各种办法,已有文献报道,静注利多卡因能减少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痛。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药物的配伍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鱼腥草注射液与某些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和PH等的变化,为临床输液配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测定不溶性微粒和PH的方法,观察鱼腥草注射液与某些临床上常用药物之间的配伍情况。结果:在3h内,与维生素C、哌拉西林、氮化钾配伍,PH有所变化,与所有药物配伍,微粒都有所增加,其中与氮化钾、头孢拉定、头孢噻肟钠、利巴韦林等配伍,其中的不溶性微粒数在0—3h内都超过了药典对输液所要求的范围。结论:鱼腥草注射液与氮化钾、头孢拉定、头孢噻肟钠配伍使用要谨慎或禁用,如果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最好还要考察它们的含量、内毒素或热原等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病程3个月以上,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口腔扁平苔藓(OLP)86例,男30例,女56例,年龄20~62岁,平均45岁.病程最长者23年,最短者3个月,以颊部发病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9.
鲍红荣 《中国药业》2011,20(17):73-73
2011年2月9日,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报告,称2月8日有4例患者[洪某(男,26岁)、宋某(女,55岁)、吴某(男,63岁)为上呼吸道感染,曹某(女,88岁)为骨折]在静脉滴注盐酸克林霉素(武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101117-8)时出现手臂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到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文献,总结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并阐述药物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与特点。结果基因多态性是药物治疗效果因人而异的最重要因素。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实现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是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进一步延伸和充实。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到临床合理用药,弥补了以往只根据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的不足,也为以前无法解释的药效学现象找到了答案。结论将来的临床药物治疗模式应以遗传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为导向,结合血药浓度监测,来指导特定药物对特定患者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