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不同产地野生及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天麻是主产于我国的名贵常用中药,实验证明天麻素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天麻在我国广泛分布,野生及栽培品种遍及西南至东北各地。由于遗传、生态环境、人工栽培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产地野生及栽培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有很大差异。前人已对天麻种内不同变异类型及野生和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作过分析报道[1],但目前尚未见较系统的对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比较分析。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来源于贵州、云南....  相似文献   
42.
古威活络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于治疗风湿骨痛,伤风感冒,心胃气痛,可口服和外用.在国家试行标准[1]中,除有徐长卿药材的定性鉴别外,无其他药材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检测方法,为了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本文建立了木香、桂枝、五加皮、薄荷脑的薄层鉴别方法以及樟脑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总结近1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麦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1年为18%,2005年为60%.(2)1991-2000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近5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研究石吊兰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吊兰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334%,其中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分别为芳樟醇13.935%、1-辛烯-3-醇7.283%、己醛4.172%、苯乙醛3.162%、2-羟基苯甲酸甲基酯2.956%、3-辛醇2.900%、二异丁基邻苯二甲酸酯2.683%、反式-金合欢烯2.607%、香叶基丙酮2.436%、2-正戊基呋喃2.396%、α-松油醇2.393%、反式-2-己烯醛2.228%、六氢假紫罗兰酮2.225%。结论:本文为首次采用GC-MS法对石吊兰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6.
果上叶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果上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果上叶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鉴定出38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91.448%,其中含量大于2%的分别为Z-9-十八烯醛18.075%、2,4-二叔丁基苯酚3.264%、棕榈酸5.413%、油酸25.079%、二十三烷6.344%、二十四烷3.768%、1-十八烯酸单甘油酯2.146%、亚油酸甘油酯4.953%、二十五烷4.332%、二十六烷3.387%、二十七烷3.841%、二十八烷3.102%。结论: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果上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7.
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冬葵(Malva crispa Linn.)粗粉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分离并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已醛(hexanal)26.697%,苯基-1-乙醛(benzeneacetaldehyde)10.187%,(E)-壬烯醛[(E)-2-nonenal]5.557%,芳樟醇(3,7-dimethyl-1,6-octadien-3-ol)5.626%,(E,E)-2,4-癸二烯醛[(E,E)-2,4-decadienal]10.372%,1-己醇(1-hexanol)2.361%。  相似文献   
48.
鹅去氧胆酸制备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氯化钙取代老工艺中所用的氧化钡,利用鹅去氧胆酸钙盐与杂质钙盐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分离纯化了鹅去氧胆酸,收率3.2%。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贵州、云南和广西3个产地的一口盅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为一口盅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一口盅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结果:贵州产一口盅中共检出35个峰,鉴定出化合物27个;云南产一口盅共检出29个峰,鉴定出化合物24个;广西产一口盅共检出18个峰,鉴定出化合物17个。其中共有成分15个,含量最高者均为1,8-桉叶素(贵州34.861%,云南35.947%,广西35.704%)。其他相对含量5%的共有成分依次为:(+)-香橙烯,α-水芹烯,α-蒎烯和(-)-蓝桉醇。结论:3个产地的一口盅的挥发性成分相近,种类和含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50.
目的:为蒺藜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蒺藜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出64个化学成分,鉴别出其中54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6.920%。主要成分有(E,E)-2,4-癸二烯醛(9.156%)、香芹烯(7.951%)、反式-茴香烯(7.625%)、肉桂酸乙酯(6.687%)、己醛(5.846%)、α-松油醇(4.457%)、科绕魏素(4.050%)、2-戊烷基-呋喃(3.529%)、(E)-2-庚烯醛(3.507%)、芳樟醇(3.312%)、2,4-癸二烯醛(3.058%)。结论:该试验可为蒺藜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