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Fas系统与肝移植免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as系统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在肝移植免疫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参与了肝移植过程中免疫耐受的形成、免疫排斥的发生等诸多免疫过程.本文就Fas系统与T淋巴细胞凋亡、肝脏移植排斥和移植耐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缝扎健康中国小家猪的肝右、肝中静脉后,了解其对肝脏组织的病理学、血流动力学影响,以探讨临床结扎主肝静脉而保留其肝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12头中国小家猪随机分为两组,A组6例开腹缝扎肝右静脉及肝中静脉,B组6例为假手术组.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观察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循环情况,并检测其相应的肝功能及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A组术后1周时肝功能损害明显,以后逐渐恢复,至术后9周时基本恢复正常;缝扎时肝动脉血流速及流量稍下降,约30 min后开始明显升高,3周后达高峰,而门静脉血流速及流量缝扎后即减少,3周降至最低;术后30 min门静脉压力明显升高,后期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术后1周彩色多谱勒超声可见侧支循环形成.B组手术前后不同时相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支主肝静脉缝扎可引起一过性的肝功能损害;缝扎主肝静脉1周后形成侧支循环.故临床上结扎主肝静脉而保留肝组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
张安冬  高涌  余朝文  陈世远 《安徽医药》2017,21(6):1023-1025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移植与传统皮片移植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LU)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32例VLU病人,其中16例行VSD封闭引流联合自体游离皮片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16例采用传统皮片移植治疗(对照组),观察记录创面愈合情况、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结果 32例病人均溃疡愈合出院,观察组术后第7天溃疡愈合面积95%及以上者明显高于对照组(81.3% vs 43.8%,Uc=2.194,P<0.05);术后观察组皮片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 25%,χ2=4.6,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7.1±1.3)次 vs (19.1±5.5)次,χ2=12.0,P<0.05];总体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3.9±3.0) d vs (25.1±5.4) d,χ2=10.3,P<0.05].随访期间两组病人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VSD联合植皮术在治疗VLU较传统植皮术具有明显优势,可明显提高溃疡面植皮愈合率,降低创面感染率,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曾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规培基地参与规培的46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23名,观察组:接受3D打印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仅接受PBL教学模式,2组均由同一组优秀教学经验的老师带教,规培结束后仍由同一组带教老师对2组医师骨科前沿知识、理论知识、病例分析、专业技能进行客观考核,2组医师以不记名形式对其教学模式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内容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团队协作、满意度进行评价。   结果  2组学生得分在前沿知识(91.74±3.10)分vs. (75.78±3.19)分、理论知识(85.65±3.13)分vs. (81.09±1.90)分、病例分析(88.30±3.28)分vs. (75.09±3.18)分、专业技能(85.52±5.47)分vs. (77.96±4.70)分成绩方面,观察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内容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团队协作、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3D打印技术与PBL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能够充分激发规培医师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技术在布加综合征(BCS)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58例BCS患者进行CTV检查,对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侧支血管进行重建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CTV检查,被明确诊断为BCS。其中下腔静脉隔膜型19例,短段病变型15例,长段病变型8例,肝静脉型9例,合并血栓形成的7例。所有患者均见到侧支血管不同程度的代偿扩张,肝脏硬化及脾脏肿大等表现。结论 CTV技术的应用对于BCS的诊疗具有图像清晰、直观、全面,能够显示病变血管部位、性质及长度的优点,还能观察侧支血管扩张及肝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对比分析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OSR)与腔内修复手术(EVAR)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118例,其中男102例、女16例,年龄(70.5±9.6)岁。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OSR组23例和EVAR组95例。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生活习惯、合并症、瘤体最大径、复杂瘤颈形态等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饮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3)术后定期复查CT血管成像(CTA),观察有无再干预、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移植物感染、各型内漏等发生。结果 OSR组和EVAR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VAR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饮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OSR组,分别为(141.15±22.97) min与(242.79±29.41) min、(34.32±16.08) mL与(443.93±109.58)mL、(14.26±3.34) h与(52.25±12.05)h、(4.07±0.63) d与(6.48±0.83)d、(21.88±1.78) d与(24.44±2.4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919、17.881、14.978、15.532、4.745,P值均<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获随访1年,除EVAR组2例出现轻微Ⅱ型内漏外,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主动脉瘤的OSR和EVAR均能取得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与OSR相比较,EVAR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术后禁饮食、卧床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9.
前瞻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多平面静脉造影资料,测量其下腔静脉(IVC)直径、左髂总静脉(LCIV)开口0、20、40、60、80 mm处髂静脉直径、IVC与LCIV所成角度、LCIV长度。最终解除压迫后LCIV直径为(15.6±1.9)mm,髂外静脉(LEIV)为(11...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发病情况及治疗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外科2014年1月—2015年7月期间共收治228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上根据疾病缓急、病变部位及特点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股、腘动脉切开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股、腘动脉顺行置管溶栓术,病变段动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取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行动脉旁路移植术,截肢术,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复合式手术等。 结果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共87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48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39例,经治疗有效79例(90.8%),无效8例(9.2%),截肢7例(8.0%),死亡1例(1.2%);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共14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5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36例,经治疗有效127例(90.1%),无效14例(9.9%),截肢12例(8.5%),死亡2例(1.4%)。 结论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若治疗不及时致残、致死率较高,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为了降低致残、致死率,应根据疾病缓急、病变部位及特点结合患者自身状况综合考虑选择药物、腔内成形、开放手术或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