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证实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57例,行双侧骶髂关节MRI与CT检查(总共114个关节),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RI结果显示56病例93关节发现异常,分别表现为56病例93关节软骨破坏、52病例88关节骨髓炎性水肿、11病例21关节骨质侵蚀与硬化、7病例14关节间隙改变、19病例38关节脂肪沉积、17病例31关节周围软组织变化;CT结果显示11病例21关节发现异常,分别表现为11病例21关节骨质侵蚀与硬化、9病例18关节间隙改变、6病例10关节周围软组织变化。MRI异常的病例、关节总数与CT异常的病例、关节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场强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诊断优势,能做到及时发现,正确诊治,是该病最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SF)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对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进行血清SF及血浆Hcy检测,并与同期43例非脑梗死住院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SF和Hcy分别为(247±116)μg/L、(14.42±4.36)μmol/L,与对照组[分别为(113±38)μg/L、(7.36±2.57)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SF和Hcy水平越高(P<0.05).结论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F和血浆Hcy水平,对判断病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瓶塞穿刺针针孔距瓶口约3 cm,如果不采取措施,输液完毕瓶内往往存有约2.5 ml的死腔残余量,为了解决以上不足,笔者对一次性输液器进行改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为降低临床发生率提供可行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的26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260例患者中,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发生率(100%)明显高于另外三种类型(亚急性27.78%、慢加急性29.73%、慢性4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90例肝性脑病与170例无肝性脑病患者一般资料和血生化指标,发现除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和白细胞计数外,其余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白蛋白低、血红蛋白低、肝肾综合征、血小板计数低、腹膜炎、肺部感染、年龄偏大、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低钠血症、肌酐偏高、胆碱酯酶偏低、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增高和甲胎蛋白偏低均是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炎、PTA、胆碱酯酶、低钠血症和上消化道出血为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了解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预防和早处理,进而对改善患者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下降的主观原因.方法 调查6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药物依从性下降的主观原因并根据主观原因分组,比较患者的数量;根据药物种类分组,组间比较每种主观原因中患者的数量.结果 实际完成研究的患者619例(95.5%),调查结束时,药物依从性下降患者340例,经济问题(141例,41.5%)、中药替代(134例,39.4%)、指导异常(119例35.0%)造成的患者数量均显著高于其它主观原因(P'<0.003 3).药物种类对主观原因的重要性有影响.结论 经济问题、中药替代、指导异常是常见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妍  杜新芳  刘保军  王彦霞  马普红 《河北医药》2010,32(20):2859-286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SF)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对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SF及HCY水平检测,并与4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ey和S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脑梗死面积越大,SF和HCY越高(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F和Hey水平变化对判断病情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及二级预防相关措施对病人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初诊的482例脑梗死病人临床资料,根据病人1年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109例)与未复发组(37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二级预防相关措施对病人复发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年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血压病、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家族史、嗜烟因素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嗜烟、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TIA进入回归模型(P0.05),为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二级预防干预措施病人复发率低于未采取二级预防干预措施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嗜烟、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TIA为脑梗死病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实施良好的二级预防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马普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70-2371
目的:对比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采用肠炎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与单用美沙拉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肠炎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美沙拉嗪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2.2%,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在早期控制临床症状,联合应用肠炎康、美沙拉嗪治疗临床疗效更为优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颅超声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45例、C组35例,A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100万U尿激酶+100mL生理盐水静滴;B组给予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治疗(频率为800kHz、1.25 W/cm2、脉冲超声,20min/次,1次/d,连续治疗10d);C组给予联合溶栓治疗。通过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指标等。结果治疗后C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A组、B组,B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BI评分明显高于A组、B组,B组BI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超声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溶栓效果较高,能加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普红 《河北医药》2009,31(5):568-569
脑瘤患者术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几率甚高,在脑膜瘤和胶质瘤患者甚至可高达19%~50%。其中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最为常见,当静脉血栓脱落时,血栓的全部或一部分随着血流到达肺部,引起急性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应尽早查明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防止和减少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