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O157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及分离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coli)O15 7:H7和其他O15 7大肠杆菌 (以下简称O15 7:非H7)的生物学特性 ,制定高效、实用的O15 7:H7分离程序及鉴定指标。方法 生化试验和玻片凝集试验分别检测菌株的生化特性和菌体抗原 ;穿刺法接种抗 -H7抗血清琼脂检测H7鞭毛抗原 ,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其它鞭毛抗原。聚合酶链反应 (PCR)分别检测特异性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  194株O15 7:H7与10 1株O15 7:非H7在山梨醇、蔗糖、赖氨酸和鸟氨酸等生化反应中有差异。 194株O15 7:H7中 192株(98 97% )携带O15 7特异性基因 ,189株 (97 4 2 % )菌体抗原表型阳性 ;10 1株O15 7:非H7均携带O15 7特异性基因同时表型亦为阳性。 194株O15 7:H7均携带H7特异性基因 ,186株 (95 88% )鞭毛抗原表型阳性。 194株O15 7:H7中除 1株 (0 5 2 % )四种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阴性外 ,其余 193株 (99 4 8% )均携带 2种及其以上毒力基因 ;10 1株O157:非H7四种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O157:H7特征性生化反应、O157和H7特异性基因检测及其携带毒力基因的特性,在区分不同类型的0157方面有重要意义,据此可以制定针对性强的O157:H7分离鉴定程序。  相似文献   
252.
目的 根据肾脏发生发育规律,探讨毛细血管袢期肾小球(capG)中毛细血管的体积密度变化规律。 方法 取发生发育多时间点的胚胎及生后早期小鼠肾脏,制备石蜡切片,采用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体视学网格系统,测量CD34阳性表达的内皮细胞及其围成的毛细血管占肾小球的体积密度。 结果 根据肾小球的形态学及足细胞排列形式,将capG分为早、中、晚3期,capG中期又分为中早期和中晚期。除capG早期由于肾小球形状复杂无法测量外,中早期内皮细胞阳性的毛细血管袢的体积密度为(35.95±6.45)%,中晚期为(58.36±6.30)%,capG晚期体积密度为(79.89±5.21)%,作为对照的成熟期为(93.61±1.96)%。此外,不同发育时间点及相同发育期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体积密度保持恒定。 结论 肾小球发育过程中反映其有效滤过面积的毛细血管袢占肾小球的比例呈显著递增趋势,该结果为肾小球发育的评估提供了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253.
目的 通过对输尿管芽树状结构三维追踪,结合形态学分析及测量,探讨输尿管芽分支模式及其末端诱导肾单位发生的数量。方法 取胚胎期及生后多时间点小鼠肾脏各3只,制备石蜡和树脂连续切片,显微图像摄取并配准,计算机辅助输尿管芽追踪并可视化,计数其分支数及单个分支所诱导的肾单位数量。此外,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用于生肾区与输尿管芽形态学观察,Claudin-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输尿管芽,测量输尿管芽分支末端的数量及反映其密度的输尿管芽间距。结果 输尿管芽树状分支三维可视化显示,起始的两主叉分支构成肾髓质,而皮质和生肾区分支茂密,输尿管芽分支末端间距越来越小。单个输尿管芽末端诱导肾单位数量由胚胎14.5 d的1个到胚胎17.5 d的2个,偶见3个。结论 三维可视化显示输尿管芽树状分支呈区域复杂性,提示不同区域分子驱动不同的分支模式;而输尿管芽末端在生肾区的密度随肾脏发生发育而增加,与生肾区厚度减少相一致,而出生后分支末端的消失也反映了与肾单位祖细胞逐渐耗竭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