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7篇
  免费   565篇
  国内免费   415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92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415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1527篇
内科学   869篇
皮肤病学   105篇
神经病学   196篇
特种医学   511篇
外科学   1135篇
综合类   2996篇
预防医学   1486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1120篇
  15篇
中国医学   1112篇
肿瘤学   37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553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526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473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41篇
  1995年   230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110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7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10篇
  196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评价胺碘酮对81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胺碘酮负荷量600mg/d1~2周、400mg/d1~2周,继以维持量215±50mg/d,服药1~2周后行电转复。9例(9/76,11.84%)在胺碘酮负荷量期间转为窦性心律,72例电转复为窦性心律,平均随访14.5个月(0.5~92个月).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半年有效率71.6%(58/81),1年有效率63.0%(51/81),副反应发生率11.1%(9/81).未见严重毒副反应,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为维持窦性心律的负性因素,胺碘酮为慢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药物,用量以较小为宜。  相似文献   
992.
<正>希望、微笑和睡眠是缓解人生辛劳的三大法宝。我们每天都需要睡眠,好睡眠是每天精力充沛的保证。也只有好好睡觉的人,才能更好的生活。《睡眠革命》告诉我们"8小时其实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时间,但不知何时起,却成了普遍适用的推荐睡眠时间,以致一些人一味追求8小时睡眠而产生了巨大压力,反而对睡眠起着破坏性极强的反作用。"其实,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个体间差异是很大的。评估和衡量睡眠质量应看睡了几个睡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武汉市一所护理本科院校23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高仿真模拟教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学生对现有高仿真模拟教学的评价以及学生在教学后的满意度和自信心。结果学生对现有高仿真模拟教学的设计和实践评分较高,学生在模拟教学过程中的满意度和自信心处于较高水平,理论知识水平较模拟教学前有所提高(P0.01)。结论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但将其整合入护理本科教育中的方法尚有待明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总结肥胖症行胃减容术围手术期的经验体会。方法 2013年至2014年之间,对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0名行胃减容术的肥胖症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内科疾病的相关多学科护理,胃肠外科专科护理及术中护理等。结果 10位患者减重效果满意,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良好,无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腹腔镜下胃减容术对重度肥胖症患者减重效果满意,配合积极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为分析我国弯曲菌遗传特征,本研究根据已发表多株弯曲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特征及比对结果自行设计基因芯片,利用芯片对我国不同宿主来源菌株进行遗传特异性分析。方法 根据前期基因组水平比对分析的结果,利用Combimatrix tilingCustomArrayTM 90K芯片,设计DNA芯片。芯片包含已测序菌株 ICDCCJ07001、269.97、NCTC11168、81-176、81-116和RM1221共3384个CDS的探针序列,以及空肠弯曲菌耐药及致病性相关2个质粒共80个CDS的探针序列,与脂寡糖的合成相关基因簇16种共219个CDS的探针序列、荚膜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簇7种共160个CDS的所有序列。对我国不同宿主来源27株分离菌株提取DNA,利用芯片进行杂交,获得杂交信息并分析不同菌株CDS分布特征分析及聚类特点。结果 中国菌株的主要变异区域主要存在于与脂寡糖、荚膜多糖合成相关的基因簇、鞭毛修饰相关的基因簇、DNA限制/修饰相关的基因簇以及空肠弯曲菌Mu样噬菌体基因簇。基因组水平不同来源菌株CDS分布的聚类结果没有发现显著的宿主归因特点,但GBS相关菌株脂寡糖合成相关基因组成具有共性特征。结论 通过验证以及与过去研究的比较,本次研究中的基因芯片技术结果准确可信,本研究所用基因芯片在分析空肠弯曲菌基因多态性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可用于弯曲菌遗传特征和重要毒力因子的分析和检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对骨科围术期患者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及血浆抗凝血活酶Ⅲ(AT-3)的动态监测,探讨深静脉血栓前动态监测的可行方法。方法选择182例骨科股骨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栓发生组13例,无血栓发生组169例。对所有患者术前晨、术后1d晨、术后3d晨和术后5d晨、术后7d晨5个时点空腹血浆中的F1+2、D-二聚体、血浆AT-3活性参数进行监测,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血栓发生组的血浆F1+2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较无血栓发生组高,AT-3活性较无血栓发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1+2及D-二聚体水平均从术后3d开始明显上升,血浆F1+2水平上升持续时间较短,手术7d后血浆F1+2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7d与术前相比,其上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3水平在术前及术后水平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发生DVT患者中,血浆F1+2及D-二聚体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呈正相关关系,AT-3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三者联合可作为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大肠癌(CRC)中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β-连接素(β-ca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三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CRC肿瘤组织标本和8例正常大肠组织标本中E-cad,β-cat和MMP-7的表达水平,分析E-cad,β-cat和MMP-7在二者中表达的差异,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E-cad、正常β-cat、异常β-cat和MMP-7在CR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44/60),66.7%(40/60),63.3%(38/60)和73.3%(44/60).E-cad,β-cat和MMP-7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分化类型均无关.而与肿瘤的侵犯深度和转移与否密切相关.E-cad和β-cat正常表达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359,P=0.005).β-cat正常表达和β-cat异常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324,P=0.012).β-cat异常表达和MMP-7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487,P=0.000).结论E-cad,β-cat和MMP-7的表达与CRC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定CRC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脑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闭塞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梗死区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49例发病<6 h脑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闭塞的ACI患者,在发病<3 d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发病3个月后进行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mRS评分≤2分为预后好.结果 头颅MRI检查示,前循环梗死28例、后循环梗死21例.发病3个月后,前循环梗死组患者预后好的为20例(71.4%);而后循环梗死组为9例(4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闭塞的ACI患者中,前循环梗死患者的预后大部分较好,而且预后好的比率明显高于后循环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 169例合并高血压的T2DM患者给予降压等综合治疗,以出院时血压130/80mmHg为界限分为达标组(n=97)及未达标组(n=72),比较两组入院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通过回归分析观察各种因素对出院时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的影响。结果 全组T2DM入院时收缩压(SBP)为143±15 mmHg,舒张压(DBP)为 78±8 mmHg,控制达标率仅17.8%;出院时血压达标率57.4%,降压药物种类平均增加0.8种。未达标组患者入院时SBP(151±15 vs. 137±12 mmHg, P=0.000)、DBP(80±9 vs. 77±7 mmHg, P=0.000)均高于达标组,且总胆固醇(TC)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显著升高。回归分析显示MAP与入院时SBP、DBP、TC及高血压病程显著正相关,与年龄负相关;MAP与UAE显著正相关(r=0.303, P=0.000)。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UAE增多而SBP显著升高,大量蛋白尿者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且血压难以控制。结论 T2DM患者门诊血压控制达标率低;住院T2DM患者血压控制受入院时血压水平、高血压病程、高胆固醇血症、高UAE等因素影响;UAE增加可能是合并DN患者血压难以控制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chemerin是近来发现的一种刺激先天免疫系统的脂肪细胞因子,可由脂肪组织释放,能通过与其受体ChemR23结合对树突细胞和巨噬细胞发挥免疫趋化作用。目的:探讨活动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血清chemeri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苏州市立医院50例克罗恩病(CD)患者和5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以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chemerin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CD和UC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124.18±21.32)μg/L和(113.46±20.62)μg/L对(95.38±11.22)μg/L;P0.01,P0.05],且均与疾病活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病变部位无关(P0.05)。结论:chemerin可能在IBD肠道炎症中发挥调节作用,并与IBD的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