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瘦素(Leptin)是一种由肥胖基因(Obese gene,Ob)编码的分泌型蛋白质,生物学功能复杂多样,其结构与很多细胞因子如IL-6、IL-11、IL-12等相似,提示瘦素是细胞因子中的一员[1].瘦素具有对免疫系统及对炎性疾病的调节作用.免疫调节异常是风湿性疾病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炎症过程则是风湿性疾病重要的临床表现.本文就瘦素与免疫、炎症反应关系以及其在一些风湿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2.
霉酚酸酯治疗白塞病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白塞病 (Behcet's disease)是一种以反复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色素膜炎、关节炎、血栓性静脉炎等为特点的、累及多器官系统的疾病。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血管炎 ,病因不明 ,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有关。目前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霉酚酸酯 (m ycophenolate mofetil)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 ,不良反应少而轻 [1 ] 。我们从 1998年 4月开始试用霉酚酸酯治疗白塞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资料  2 3例治疗对象均为本科住院患者 ,均符合1990年国际白塞病研究组制定的分类标准 [2 ] 。男 10例、女13例 ,…  相似文献   
103.
本研究观察 2 5例反应性关节炎 (Re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关节液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旨在探讨细胞因子与ReA发生、发展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诊治的ReA患者共 5 8例 ,选择其中同时检测血清和关节液细胞因子的 2 5例患者进行分析 ,诊断符合第三次国际反应性关节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17~ 5 5岁 ,平均为 (35 .3± 9.3)岁 ;病程 1~ 8周 ,平均为 (4 .6±3.8)周。入选病例均处于活动期 (有发热、关节肿痛等 ) ,确诊后予抗生素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 1个月。选…  相似文献   
104.
双胞胎兄弟同患炎性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性肌病是一组以横纹肌为主 ,少见的慢性、非化脓性炎性病变 ,包括多发性肌炎 (polymyositis,PM )及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 )。我科于 2 0 0 2年收治了 1对双胞胎患者 ,相继出现PM或DM ,其中PM患者在发病 2年后出现肺癌 ,DM患者死于肺间质纤维化。现报道如下。病例 1:男 ,4 5岁 ,1992年起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膝、髋、肘等大关节游走性肿痛 ,无发热。查类风湿因子(RF)阳性 ,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经泼尼松及雷公藤治疗后症状缓解。 2 0 0 0年 2月出现四肢近端肌肉对称性酸痛和进行性肌无力 ,表现为举手、下蹲、起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α—MSH)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软骨破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IA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IA组和α—MSH注射组,每组8只。于致敏建模当天起连续腹腔注射α—MSH或PBS,比较各组大鼠组织病理学及X线放射学表现。收集CIA组牛Ⅱ型胶原(bCⅡ)诱导的大鼠淋巴细胞和LPS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α—MSH(10^-12~10^-6mol/L)后,分别培养48h和24h收集上清,应用ELISA法测定IL-1β和IL-10含量,MTT法测定TNF—α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α—MSH可改善关节炎大鼠病灶的病理及X线表现,抑制关节软骨破坏。给予α—MSH后,CI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上清中IL-1β、TNF—α及NO水平明显下降,IL-10含量则明显升高。结论:α—MSH对关节炎大鼠软骨破坏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及NO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6.
放射性滑膜切除术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放射性滑膜切除术 (radiationsynovectomy)是将放射性核素注射入关节腔内 ,使之均匀地分布在滑膜表面 ,利用核素发射出 β射线 ,抑制滑膜中的炎性细胞增生 ,使病变的滑膜变性、纤维化直至坏死 ,达到滑膜切除的目的 ,同时减少软骨及骨质破坏。目前已有多种核素用于滑膜切除术 ,国内外先后选用的有198Au(金 )、90 Y(钇 )、186Re(铼 )、169Er(铒 )、165Dy(镝 )、3 2 P(磷 )、166Ho(钬 )和153 Sm(钐 )等[1 8] 。以滑膜增厚、肿胀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滑膜炎是风湿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炎性滑膜及增生的血管翳分泌炎…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髋关节X射线放射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疗效,以评价放射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①选择1999-01/2001-12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宝钢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且有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37例。从药物治疗联合髋关节放射疗法(放疗)治疗72例中随机选择52例为放疗组,从单纯药物治疗者65例中选择与放疗组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相匹配的52例为对照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两组均选择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和甲氨蝶呤治疗,放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受累髋关节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X线放疗,每个受累髋关节进行1个疗程总照射剂量为10~20Gy的放疗,平均(15.4±3.5)Gy,分6~15次照射。③病情评估采用巴氏脊柱炎活动指数(无为0分,严重为10分,晨僵2h为10分)和巴氏脊柱炎功能指数(容易完成为0分,无法完成为10分)。髋关节功能参照中华外科学会1993年北戴河标准进行评分,该标准为100分制,临床检查结果为4项(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每项分为6级,每级均有对应的分值。1级最差,6级最好。按4项合计总分记录。④采用陈海松等髋关节病变CT分期标准评估髋关节病变CT分期(Ⅰ期:有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症状,CT出现髋臼囊变或/和股骨头的囊变,无关节间隙变窄;Ⅱ期:髋臼囊变合并出现关节间隙变窄;Ⅲ期:髋臼囊变,关节间隙消失,髋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⑤血沉和血浆C反应蛋白分别采用魏氏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⑥两组患者出院后继续原药物治疗,并随访3年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巴氏脊柱炎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病变CT分期、炎性指标等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⑦计数和计量结果比较分别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①放疗组:第1,2,3年随访47,40,32例,对照组分别为46,38,31例。②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患者出院时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随访第1,2年,放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随访第3年,放疗组与对照组相近;两组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③下腰痛、腰背晨僵时间: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第1,2,3年下腰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时,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入院时(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下腰痛发生率和晨僵时间相近。④巴氏脊柱炎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第1,2,3年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相近。⑤炎性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第1,2,3年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相近。⑥髋关节病变CT分期改变:两组患者随访第1,2,3年髋关节病变CTⅠ期和Ⅱ期改变发生情况相近,且均与入院时差异不明显。放疗组患者随访第3年与入院时比较Ⅱ期改变增加了6.1%,而对照组增加了1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⑦不良事件和副反应:髋关节局部X线放疗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血象降低、肝酶升高为主,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①放疗联合药物治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功能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该功能改善主要集中在放疗后2年内,因此2年可作为一个有效放疗周期。②单纯药物和放疗联合药物治疗都不能阻止髋关节病变病情的进展,放疗联合药物治疗有延缓髋关节病变病情进展的趋势。③药物治疗可控制病情活动和显著改善血沉和血浆C反应蛋白,而髋关节放疗由于是局部作用,因而对全身病情活动和炎性指标无显著影响。④髋关节局部放疗和单纯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8.
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发病过程的影响。方法 经牛Ⅱ型胶原(bcⅡ)诱导建立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IA对照组,α—MSH低剂量组和α—MSH高剂量组,每组8只,于致敏当天连续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α—MSH或PBS,观察比较4组大鼠体重、足爪容积、关节炎指数、病理评分、X线放射学表现等变化。结果α—MSH可缓解大鼠关节炎症状,减轻滑膜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抑制关节骨质破坏。结论 α—MSH可抑制大鼠胶原性关节炎发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相关因素及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方法 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1997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住的PM/DM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ILD组40例(男1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4±13)岁;非ILD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18)岁.对IL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M/DM伴发ILD的预测因素和预后不良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PM/DM中ILD的发生率为46%(40/87),病死率为40%(16/40).ILD组的平均年龄[(54±13)岁]明显大于非ILD组[(45±18)岁];ILD组出现发热(21/40)、吞咽困难(16/40)、关节痛(26/40)、Gottron皮疹(14/40)和心脏损害(26/40)的百分率明显高于非ILD组(分别为7/47、8/47、9/47、2/47和14/47);ILD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472±285)IU]和ESR[(44 ±24)mm/1 h]明显高于非ILD)组[(310±238)IU和(26±24)mm/1 h];ILD组的IgG[(18±9)g/L]明显高于非ILD组[(14±5)g/L].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与ILD相关的预测因子:Gottron皮疹、关节痛、发热和年龄≥40岁,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048、7.812、6.329和5.23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Gottron皮疹、心脏损害和肺间质病变是影响ILD预后的不良因素.结论 PM/DM患者年龄≥40岁,出现Gottron皮疹、关节痛和发热与ILD的发生密切相关,Gottron皮疹、心脏损害和肺间质病变是影响ILD预后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艾拉莫德片(T-614)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80例活动期RA患者分别采用T-61450mg/d(25mg/次,每天2次)、25mg/d(25mg/次,每天1次)和安慰剂治疗。疗程为24周,并在2、6、12、18、24周时进行疗效及观察指标评估。结果 直到用药后6周治疗组达到ACR20及ACR50的比例才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5),而12周、18周和24周的疗效观察显示治疗组的疗效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高,在24周时,25mg组、50mg组和安慰剂组的ACR20分别为39.1%、61.3%和24.2%,ACR50分别为23.9%、31.2%和7.4%,ACR20及ACR50治疗组优于安慰剂组.50mg组优于25mg组(P〈0.05)。治疗组在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改善程度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14治疗组耐受性良好。结论 艾拉莫德治疗R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