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4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目的:探讨Artemin对乳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乳腺癌组织切片进行Artemin表达分析。以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 siRNA 技术降低内源性 ARTN 的水平获得siATRN-MDA231稳定克隆细胞,通过Western blot 技术验证siATRN-MDA231稳定克隆细胞ARTN表达水平变化。通过划痕和趋化运动实验观察细胞迁移和定向运动能力的变化。通过粘附和侵袭实验观察siATRN-MDA231细胞粘附功能以及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rtemin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siATRN-MDA231细胞Artemin的蛋白表达量明显比对照组降低,通过划痕和趋化实验显示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显著降低。细胞的粘附功能和侵袭水平也有不同程度减低。结论:Artemin参与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的运动和侵袭。  相似文献   
102.
冯居秦  张道维    帖晓瑛  王建军 《医学信息》2018,(20):125-127
目的 观察活血美颗粒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面部雀斑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经中西医确诊的光老化雀斑99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使用活血美颗粒联合自制中药面膜进行治疗;对照组46例使用千白氢醌乳膏治疗。1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观察治疗后面部恢复情况,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判断。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雀斑治疗前后评分下降指数分别为75.47%、(0.62±0.11);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和雀斑治疗前后评分下降指数分别为56.52%、(0.45±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美颗粒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面部雀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3.
徐忆芳  罗秀丽   《医学信息》2019,(20):159-160
目的 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客观总结罗秀丽教授中医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以罗秀丽教授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三阴乳腺癌患者68例为资料建立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患者的年龄、证型、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的分布与用药的关联规律。结果 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77.94%),证型以肝郁气滞证和脾虚痰湿证为主;用药频次前3位的依次为甘草、鳖甲、猪殃殃;治法以清热解毒为主,用药以平、温、微寒为主,少用大寒大热之品。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猪殃殃和鳖甲,置信度最高的药组为天葵子、猪殃殃、鳖甲。结论 罗秀丽教授认为乳岩多与肝脾二脏有关,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为主,用药时注重顾护脾胃,以甘平为主,擅长用药对、药组。  相似文献   
104.
韩玉丽    刘琪琪    李真    辛燕 《医学信息》2019,(22):31-34
增生性瘢痕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因伤口过度愈合而形成的。其从外观和机体功能方面均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影响患者自信心,使其产生自卑心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机制虽未完全清楚,但伴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化,目前关于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进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和Hedgehog信号通路参与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过程,本文主要就上述信号通路在增生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认识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术中肾盂内压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79例行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NL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术后感染组(14例)和术后正常组(6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术中肾盂内压力变化对术后感染的影响。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体重指数、结石大小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I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和IPP是PCNL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PP最佳截断值为37.5 mmHg,敏感性为56.92%,特异性为96.89%,曲线下面积为0.865,95%CI:0.704~0.946;手术时间最佳截断值为59.92 min,敏感性为52.31%,特异性为92.86%,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38~0.984。结论 术中肾盂内压及手术时间是PCNL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需监控IPP,避免因IPP过高引起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06.
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拥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且无电离辐射,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均得到了广泛应用。超短回波时间序列(UTE)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MRI在短T2组织成像的弱点,使MRI的应用更加广泛。由UTE得到的派生序列有脂肪抑制UTE、单绝热反转恢复UTE、双回波差UTE等。本文介绍核磁共振超短时间回波序列(MR-UTE)技术的发展、原理及其应用,并对MR-UTE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7.
干细胞是一类较为原始的细胞群体,具有极强的更新复制和增殖分化能力,主要分为两大类,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对细胞研究的深入,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逐渐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极有价值的研究热点。随着干细胞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且因其特有的生物特性,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上的应用获得突破性进展,并在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干细胞在药物研发、分子影像示踪以及3D支架等技术中也充当重要角色。针对干细胞在基础科学研究以及临床治疗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干细胞疗法和提升干细胞研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解琪琪    史卫东    李文洲    邓亚军    任恩惠    马靖琳  谢建琴  康学文  汪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10):1173-1176
【摘要】宝石能谱CT是由传统CT转型而成的新型CT,球管可进行高、低能量X线瞬时切换,弥补了常规CT的缺点,有助于进一步区分不同组织成分。近年来能谱CT成像在骨质疏松程度的诊断,关节置换术后检查,痛风结石诊断与鉴别,骨髓瘤与骨转移瘤、骨岛的鉴别,骨损伤程度的诊断以及肌腱病变的诊断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虽然能谱CT成像对于骨密度的诊断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探究,但是从多方面综合评价,能谱CT成像对骨骼系统疾病的评估有巨大价值。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能谱CT在骨骼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9.
刘朝阳    张善革 《医学信息》2019,(4):148-150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单药及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A、B、C组,各36例,A组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B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缓释片治疗,C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比较3组治疗总有效率,记录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B组为94.44%、C组为9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FPG、2 hPG、HbA1c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FPG、2 hPG水平以及B组FPG水平改善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C组夜间均未发生低血糖,B组发生4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1.11%,C组肝肾功能异常3例,发生率为8.33%。结论 二甲双胍单药及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但联合用药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0.
陈宽玉    孔骞  黄玉桃   《医学信息》2019,(4):182-185
目的 通过探讨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模式,分析主动活动在促进患者认知水平、社会功能上的积极作用,旨为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门诊或住院的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作为患者组,选取同期该院职工及其家属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日常生活模式量表(DRM)评定日常生活行为,连线测验(TMT)评估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精神症状进行评定。结果 患者组从事工作的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PANSS阳性症状得分为(9.54±4.73)分,阴性症状分数为(12.49±5.47)分,一般精神病理分数为(18.22±5.21)分,总分为(40.25±4.36)分;氯丙嗪当量为(396.53±169.62)mg/d,SDSS评分为(6.57±1.67)分。患者组DRM主动活动次数和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花费在主动活动上的时间与社会功能存在相关性(r=-0.348,P<0.05),并且患者主动活动的次数和认知功能TMT-A(r=-0.302,P<0.05)和TMT-B(r=-0.251,P<0.05)密切相关。结论 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主动活动次数和时间减少,并且社会功能越差的患者消耗在主动活动上的时间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