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4篇
内科学   14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317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28篇
  6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81.
心房颤动电重构的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卫 《心脏杂志》2008,20(4):491-494
心房颤动(房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AF电重构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为临床治疗和预防AF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近10年的研究证实,AF电重构的基础就是离子通道重构。因此,本文从离子通道电重构这一角度对AF发病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2.
血管外膜和胶原分布对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动态观察移植静脉再狭窄动物模型中血管外膜和胶原的变化,以评价血管外膜和胶原对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的影响. 方法 长白猪18只,建立猪移植静脉再狭窄模型,术后随机分为3组,术后7d组,术后30d组和术后45d组,每组6只;未移植前的大隐静脉作为对照组.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血管成分结构、外膜细胞密度、增生指数和胶原的动态变化. 结果 术后7d组新生内膜形成并增厚,外膜厚度和细胞密度增大,外膜和新生内膜中胶原增多,血管腔面积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P=0.091),而剩余狭窄率逐渐增大(F=5.16,P=0.033),重塑指数和外弹力板围绕面积(EELA)稍有增大.术后30d组新生内膜明显增厚,外膜厚度和细胞密度达最大,新生内膜中含大量胶原,呈进行性增多趋势,外膜中胶原含量达最大,管腔面积和内膜弹力板围绕面积(IELA)明显减小,剩余狭窄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F=6.63,P=0.018),重塑指数和EELA较术后7d组明显减小.术后45d组新生内膜增厚达最大,外膜细胞密度较术后30d组减小(F=6.91,P=0.015),新生内膜中胶原含量达最大,外膜中胶原含量较术后30d组减少,并见局部纤维化;管腔面积、重塑指数、IELA和EELA达最小,剩余狭窄率达最大. 结论 移植血管再狭窄是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共同作用的结果 .血管外膜的增厚、纤维化及胶原的重排对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并促进了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83.
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复合物材料(MEDPOR)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共23例。认为该材料有较多优点。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及病理改变。方法 3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不同范围的前段视网膜睫状体电凝术。再进行二期小梁切除术,既可以减少房水的生成,又可以促使房角与虹膜新生血管退化,使眼压维持近正常水平。结果 本组病例在电凝术后,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失,眼压不同程度下降,平均为60.2%,对于收集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论 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先采用不同范围的视网膜睫状体电凝,二期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抗代谢药物应用等方法。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一难治眼病的治疗,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病理报告显示:虹膜色素上皮、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角膜内皮表面可能有抑制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子宫内电穿孔技术(In Utero Electroporation),是一种利用电穿孔技术将基因引入子宫器官内的一种技术,通过调整电极的方向,可以转染脑组织不同部位的神经元。该方法在神经元凋亡、神经元极性建立和轴突发育等研究方向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子宫内电穿孔技术可以方便、快捷的干预基因的表达,有利于我们研究基因在体内的功能,从而让我们可以快捷地观察某些基因对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目的总结采用MIPO技术植入长型PHILOS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老年肱骨干中上段骨折患者采用MIPO技术植入长型PHILOS钢板治疗,术后进行规范的康复锻炼。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18个月。术后摄X线片复查显示13例骨折愈合良好,3例骨折延迟愈合。末次随访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优9例,良4例,中3例。结论采用MIPO技术植入长型PHILOS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原则,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进行上肢功能锻炼,肩、肘功能恢复满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7.
88.
吴敏  陈鑫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716-1718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患者右心房心肌细胞中钙蛋白酶(Calpain)的含量变化及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心脏病患者共30例,其中窦性心律(对照组)15例,慢性房颤(观察组)15例.在手术中取右心房组织,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病人心肌细胞内Calpain I、Calpain Ⅱ的含量;应用TUNEL法检测各病人心房肌细胞凋亡指数(AI),并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alpain I含量明显上升(1.585±0.260 vs 1.191±0.099,P<0.01);Calpain Ⅱ含量无明显变化(O.845±0.071 vs 0.823士0.078,P=0.22);凋亡水平上升(34.00%±10.87%vs 15.53%±6.52%,P<0.01).慢性房颤组的Calpain I含量AI呈明显正相关(r=0.894,P<0.01).Calpain Ⅱ含量与AI无明显相关(r=0.24,P=0.39).[结论]Calpain I和凋亡可能在风湿性房颤的发展及维持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9.
背景国内外大量临床及实验报道,高压氧对严重颅脑损伤具有治疗意义,但目前对高压氧通过何种机制产生治疗作用尚未达成共识,可能与细胞凋亡而非细胞坏死有关.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与脑组织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之间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与材料本实验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神经创伤与脑血管病研究室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动物为购自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SD大鼠.SD雄性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外伤组和伤后高压氧治疗组,后两组又分别为8 h,24 h和48 h组,共7组.干预以50 g×15 cm冲击力自行制作自由落体脑挫裂伤动物模型(SD大鼠),设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在脑组织的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Western Blot检测脑外伤后及高压氧治疗前后Bcl-2及Bax蛋白的脑组织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脑外伤和高压氧治疗前后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挫裂伤灶和海马结构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强,高压氧治疗组Bcl-2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而Bax虽在各组均有表达,但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包括假手术组).结论研究表明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有显著影响,并进而改变Bcl-2/Bax的比例,而其比值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所以抑制细胞凋亡很可能是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0.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比例较高,文献报道,死于中晚期癌症的患者中,约有70%以上发生了骨转移,其中胸部骨(包括胸骨、肋骨、锁骨、肩胛骨和胸椎)是骨转移癌的最好发部位明确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对肿瘤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的评价等均有重要的意义、胸部骨转移癌最基本、最简便的检查方法是X线摄影,然而。普通胸片对骨转移癌的检出率一直以来普遍较低。双能量减影(DES)胸部摄片是指应用密度不同的骨与软组织对能量不同的X线光子的吸收衰减方式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