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目的分析探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TTO)对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蠕形螨睑缘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凡士林联合茶树油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比对照组的74.0%明显偏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泪膜情况及睑板腺分泌物等指标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偏低,而泪膜破裂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偏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对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替硝唑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探讨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将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168例牙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替硝唑全身用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63.
陈石  李田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5):801-803
目的 探讨小容量肺叶灌洗治疗Ⅲ、Ⅳ期矽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我院近3年来已确诊为Ⅲ、Ⅳ期矽肺且进行过肺灌洗的病例中抽取103例为观察组,同时抽取40例矿区已确诊为Ⅲ、Ⅳ期矽肺但未进行过肺灌洗的病例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肺功能及胸片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肺功能部分指标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于Ⅲ、Ⅳ期矽肺患者,虽然无法进行全肺大容量灌洗,但及时通过纤支镜吸引予小容量支气管肺泡灌洗,可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4.
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但IPF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上对此病发生发展的掌握不够,检验指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从而影响诊断及临床判断的准确性。因此寻找IPF发生发展的生物标记物成为近年来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方法挑选2017年3月-2019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并诊断明确的30例IPF患者入组IPF观察组,20例临床症状类似的I期肺结节病患者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PF和I期肺结节病对照组BALF和血清中Napsin A/KL-6/SP-A/SP-D水平,并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评估上述生物标记物与肺纤维化病程进展的相关性。结果IPF组患者的血清/肺泡灌洗液中Napsin A/KL-6/SP-A/SP-D水平均明显高于由I期肺结节病阴性对照组(P<0.05)。灌洗液中Napsin A/KL-6/SP-D含量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P<0.05),而Napsin A/KL-6含量与弥散功能呈现负相关(P<0.05)。血清中Napsin A/KL-6/SP-A/SP-D水平均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P<0.05),Napsin A/KL-6血清含量与肺弥散功能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肺泡灌洗液检测结果一致。结论Napsin A/KL-6/SP-A/SP-D在IPF患者灌洗液中的含量亦显著升高。其中血清Napsin A/KL-6水平相关度最高,高水平的血清及灌洗液中Napsin A/KL-6浓度提示IPF病灶进展,且与肺通气功能及弥散指标呈负相关,可作为诊断IPF严重程度判断的指标之一。而SP-A、SP-D也可以作为IPF早期的一种早期预测指标,敏感性特异性差于Napsin A/KL-6,但SP-D对于肺功能下降、肺纤维化早期炎症反应,优于SP-A。  相似文献   
65.
翁涛  祁永健  陈石 《安徽医药》2020,24(2):346-348
目的提高呼吸专科医生对囊性纤维化的认识。方法昆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6年 12月收治 1例自幼有临床表现的囊性纤维化病人,回顾并分析其诊断治疗经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鉴别诊断要点及最新治疗进展。结果囊性纤维化起病年龄较早,病人自幼年起即反复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但确诊时间晚,对治疗及预后产生一定影响。结论应提高对囊性纤维化的识别,对于发病年龄早、合并支气管扩张、反复肺部感染的患儿应重视囊性纤维化的筛查。  相似文献   
66.
滤泡性细支气管炎是一个组织病理学诊断,以细支气管壁伴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样滤泡增生为特征.常与慢性感染和炎症性气道疾病,例如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慢性误吸、结缔组织疾病、包括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在内的免疫缺陷综合征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小结节或网状阴影,伴有胸腔内淋巴结肿大,结节和毛玻璃样影可以两肺弥漫性分布,主要位于支气管血管周围.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可以用于滤泡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治疗缺乏特效治疗手段,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7.
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50岁。发现左乳头下方花生米大结节10月余,逐渐长大,无痛痒。皮肤病理活检提示:真皮内弥漫性大小不等肿瘤团块浸润,呈腺样排列。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乳腺导管癌,转入普通外科进一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8.
双腔右心室 (DCRV)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 ,约占先心病的 1.5 % 〔1〕。由于该病一般在儿童期即得到诊治 ,成人病例少有报道。 1985年 1月至 2 0 0 0年 8月 ,我们共收治 2 0岁以上DCRV病人 14例 ,其临床特征与同期 2 0岁以下病人组有一定差异 ,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 11例 ,女 3例 ;年龄 2 0~ 37岁。均于胸骨左缘 2~ 4肋间闻及 3~ 4 /VI级粗糙收缩期杂音(SM) ,伴收缩期震颤 ,P2 正常或减弱 12例、轻度亢进 2例。 2例活动后明显青紫 ,12例有胸闷、胸痛、气急、心悸、头晕中的1~ 3项症状 ,2例无明…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提高对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诊断的1例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32岁女性,行子宫肌瘤切除术1个月后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乏力明显,胸部CT示两肺弥漫分布粟粒状影,血肿瘤标记物正常.予抗结核治疗4周后复查胸部CT无明显变化,遂予胸腔镜肺活检.HE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具有平滑肌细胞的分化特征;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细胞增殖指数较低,不支持肺部恶性肿瘤;Desmin、SMA平滑肌特异性标志物强阳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强阳性,符合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特点.确诊后即给予口服三苯氧胺(tamoxifen)抗雌激素治疗3个月.目前患者无疾病继续发展及进一步远处转移的放射学证据,仍在继续随访.结论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是一种会发生在任何年龄组的罕见疾病,最常见于晚育女性,所有患者均有子宫的平滑肌瘤历史和/或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并且常常合并有远离子宫部位的转移,其中以肺部最多见.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猪、鸡源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其携带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指导临床用药,探究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性机制.方法 应用K-B法测定分离株对1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用双纸片法检测产ESBLs菌株并进行基因分型.用PCR和测序方法检测氨基精苷类抗性基因aadA1,aadA2,strA-strB,aadB,aacC2,aac(3)-Ⅳ,aph(3')-Ⅰa,aph(3')-Ⅱa.结果 临床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性,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最高(63%~97%),93%的菌株耐药谱值≥10.共检测到两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基因型属TEM-1+CTX-M-14.耐药菌株与相应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符合率高(≥74%)且序列保守.结论 猪、鸡源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呈多重耐药性,其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性机制以产生针对该类抗生素的修饰酶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