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目的 :评价白介素17E(IL-17E)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嗜酸粒细胞的作用。方法 :以流式细胞检测的方法检测14例过敏性哮喘患者、15例过敏性非哮喘患者、14名无过敏正常人嗜酸粒细胞IL-17E及受体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IL-17E的水平,并比较了不同组别间的差异。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145(64~290)ng/L]显著高于无过敏正常人群[21(0~116)ng/L](P=0.012)。血浆IL-17E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呈显著负相关(r=-0.443,P=0.003)。嗜酸粒细胞表面IL-17E特异性受体IL-17R B的表达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43.08%(33.96%~59.98%)]显著高于过敏性非哮喘患者[11.98%(6.33%~27.11%)](P=0.002)和无过敏正常人群[17.70%(10.97%~38.9%)](P=0.01),IL-17RA的表达也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97.94%(94.25%~98.74%)]显著高于过敏性非哮喘者[86.60%(27.48%~97.64%)](P=0.036)和无过敏正常人群[93.24%(42.38%~97.36%)](P=0.027)。嗜酸粒细胞表面IL-17RB的表达与IL-17RA的表达相关(r=0.809,P=0.001)。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为145(64~290)ng/L,显著高于无过敏正常人群[21(0~116)ng/L](P=0.012),但与过敏性非哮喘者[80(42~156)ng/L]比较无显著差异(P=0.275)。结论: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嗜酸粒细胞表达其受体IL-17RA和IL-17RB增高,提示IL-17E在过敏性炎症中嗜酸粒细胞的活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纤维化蛋白(FBRS)水平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92例,行肝穿刺活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FGF-21和PDGF-BB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FBRS mRNA水平,使用Fibroscan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非显著性肝纤维化(S0~1期)49例,显著性肝纤维化(S2~4期)43例;显著性肝纤维化组血清FGF-21水平为(228.8±52.6)ng/ml,显著低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289.3±57.9)ng/ml,P<0.05】,血清PDGF-BB水平为(84.7±32.9)pg/ml,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44.7±18.5)pg/ml,P<0.05】,PBMCs FBRS水平为(8.7±3.2),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4.4±1.8),P<0.05】,LSM为(15.6±3.9)kPa,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7.6±1.8)kPa,P<0.05】;FGF-21、PDGF-BB、FBRS和LSM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49.0(ng/ml)、63.5(pg/ml)、7.4和11.2(kPa),其AUC分别为0.800、0.714、0.690和0.960,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8%和79.6%、69.8%和69.4%、65.1%和73.5%及93.3%和98.0%,四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989,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3%和63.3%。结论 联合应用血清FGF-21、PDGF-BB、FBRS和LSM可以提高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灵敏性,但特异性仍不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Beckman Couher Access DXI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βHCG)的分析灵敏度进行验证与评价。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7-A文件,首先对Beckman Coulter AccessDXl800系统进行精密度和准确度验证试验,再将空白样品和低浓度系列样品在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进行检测,记录血清T—βHCG值和相对发光单位(relative light units,RLU),依据数据的分布规律,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确定血清T—βHCG的检测低限(LLD)、生物检测限(BLD)、功能灵敏度(FS)。结果空白样品T-βHCG测定的RLU值的均值为10 224.18,标准差为400.85。Beckman Coulter Access DX1800系统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CLIA’88规定的性能要求。低值系列样品T-βHCG测定结果均值分别为0.015、0.109、0.507、1.060、2.418、4.614IU/L;其RLU的日间CV%值分别为2.76、3.00、6.62、4.31、3.00、2.84。血清T-βHCG检测低限、生物检测限、功能灵敏度分别为0.17IU/L、0.10IU/L、0.5IU/L,结果均优于厂家声明的分析性能。结论该检测系统检测血清T-βHCG的分析灵敏度符合临床要求,验证方案和实验方法简便,实用和可行。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表达对评估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取AML患者50例,其中核型正常的AML患者20例,核型异常的AML患者30例.分别于化疗前抽取骨髓3 ml,用PCR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FLT3的表达情况.结果 核型正常的AMLFLT3的表达率为5.0%,核型异常的AMLFLT3的表达率为26.7%.难治复发的AMLFLT3的表达率是33.3%,持续完全缓解的AMLFLT3的表达率是4.5%.FLT3的表达情况与骨髓中高白血病细胞所占比例和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关,与FAB亚型无关.有FLT3表达的AML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体生存(OS)时间短,无FLT3表达的AML患者DFS和OS时间长,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P<0.05).结论 FLT3是AML患者预后不好的因素,可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AML.  相似文献   
45.
目的 针对采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技术的智能睡眠监测设备,提出一种心率与呼吸频率模拟装置。方法该装置由控制部分和模拟硅胶人偶组成。模拟硅胶人偶内部含有心跳模拟器和呼吸模拟气囊,可产生设定频率的心跳和呼吸组合压力信号。将模拟装置产生的压力信号的频率与已知准确性的智能睡眠监测设备的监测值进行对比,验证该装置产生的压力信号的频率准确性。采用秒表验证模拟装置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 与已知准确性的智能睡眠监测设备的监测值相比,该装置产生的心率误差为±2次/分,呼吸频率误差为±2次/分。采用秒表验证可知,装置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优于±5%。结论 对于采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的智能睡眠监测设备,采用心率与呼吸频率模拟装置用于准确性测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6.
骨软骨瘤可分为单发性与多发性2种,二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学改变,在WHO骨肿瘤分类中前者属于良性软骨源性肿瘤,后者属于骨与软组织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单发性骨软骨瘤,又称外生骨疣,在ICD-10中分类于骨和关节软骨良性肿瘤,编码为D16,M9210/0。多发性骨软骨瘤属于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肿瘤为多发性,在ICD-10中分类于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编码为Q78.6多发性先天性外生骨疣。在编码过程中,编码员因缺乏相关的临床知识,易将多发性骨软骨瘤分类于第二章肿瘤,还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编码错误。编码员应认真阅读病案、不断积累临床知识,提高鉴别诊断的能力,保障编码准确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mGCC)和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及视野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01/2021-10本院收治的NVG患者92例100眼,按病理分期分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前期患者31例32眼、开角型青光眼期患者31例36眼及闭角型青光眼期患者30例32眼。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0例100眼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GCC、pRNFL厚度与MD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各指标诊断效能。结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前期、开角型青光眼期和闭角型青光眼期mGCC-平均(a)、mGCC-上方(s)、mGCC-下方(i)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前期、开角型青光眼期mGCC-a、mGCC-s、mGCC-i均高于闭角型青光眼期(均P<0.001),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前期mGCC-a、mGCC-s、mGCC-i均高于开角型青光眼期(均P<0.001)。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前期、开角型青光眼期和闭角型青光眼期pRNFL-a、pRNFL-颞侧(t)、...  相似文献   
48.
分析气动电控呼吸机的通气功能结构,按照呼吸支持的进程不同,阐述内吸气单元、内呼气单元和外呼吸单元的结构组成与工作流程,并对各支路的质量控制模块进行对比。通过故障现象的归纳,从气源、通气、检测和控制等方面进行故障原因分析,分步骤进行故障分析和排查处理,总结维修路径,为提高呼吸机管理和维修质量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9.
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细胞或组织附近富集的巨噬细胞, 其作用主要是促进构建肿瘤炎性微环境和抑制肿瘤免疫应答。细胞共培养体系是在体外模拟机体内在环境所形成的一种共生培养体系, 细胞在共培养条件下与体内环境状况相对一致, 这使细胞间能够更好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 是对单层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不足的补充。肿瘤微环境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同生存, 构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有利于研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免疫抗肿瘤作用和研发不同以往的免疫抗肿瘤药物, 这为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一条新的探索道路。本文主要综述了巨噬细胞共培养的方式及其不同表型在免疫抗肿瘤中的作用, 突出肿瘤微环境下运用免疫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基于脑电信号的康复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要点,对此类设备的研发人员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基于脑电信号的康复医疗器械的应用目的和结构组成,分别从电气安全和性能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了基于脑电信号的康复医疗器械在标记、内部电路结构、部件之间的连接、脑电信号评价指标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结论 深入分析基于脑电信号的康复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性能评价要点,对此类设备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