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观察术前化疗药物直接注射对隐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杂种雄性犬1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化疗组,均从右后肢内侧隐静脉予以静脉穿刺输液,左后肢不予任何静脉穿刺以自身左右对照.化疗组予以顺铂(DDP)50 mg/m2加氟尿嘧啶(5-FU)150 mg/m2化疗,分别于第1、3和5天经隐静脉给予,每21 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对照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及糖水注射.于第42~49天进行隐皮瓣手术,术后每天观察皮瓣变化,术后第7天用坐标贴纸法测量皮瓣存活面积后,将整个带蒂皮瓣取下,对皮瓣及隐静脉、隐动脉进行病理形态分析.结果:对照组6只,化疗组5只,共计11只试验犬存活.术后2~3 d内,各组皮瓣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术后7 d,对照组非直接注射侧(A组)、对照组直接注射侧(B组)、化疗组非直接注射侧(C组)、化疗组直接注射组(D组)的皮瓣存活率相近,分别为(89.26±9.97)%、(90.25±7.55)%、(88.11±9.38)%和(88.64±11.25)%(F=0.051,P=0.984).镜下各组均显示表皮及皮下组织生长良好.A组及C组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未发现明显血栓形成,而B组及D组有较多的血栓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各组隐动脉内均未发现血栓形成.结论:术前化疗对直接注射静脉存在影响,其影响可能与穿刺部位的机械刺激和损伤有关,化疗药物对直接注射静脉的伴行动脉无明显影响.术前诱导化疗对隐皮瓣存活影响不明显,静脉直接注射部位仍可以作为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142.
目的观察术前顺铂与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对实验犬腹壁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杂种雄性犬21只.随机分为化疗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n=7)。化疗组予以顺铂50mg/m2(Cisplatin.DDP)加氟尿嘧啶150mg/m2(5-fluorouracil,5-Fu);阴性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注射液;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分别于第1、3、5天经腹壁下静脉给予,每21天为一个周期,共2个周期。于第42~49天进行腹壁皮瓣手术。术后每天观察皮瓣变化.术后第30天用坐标贴纸法测量皮瓣存活面积,并将整个带蒂皮瓣取下,对皮瓣及腹壁血管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化疗组5只.阴性对照组6只,空白对照组6只,共计17只实验犬存活。术后2~3d内,各组皮瓣均有不同程度肿胀。术后30d各组皮瓣存活率相近,分别为(89.94±7.25)%、(91.13±6.28)%、(89.43±6.44)%,P=0.910。镜下显示各组表皮及皮下组织生长良好;各组腹壁下静脉和动脉内均未见明显的血栓形成及炎细胞浸润。结论顺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化疗2周期对腹壁皮瓣的愈合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3.
近十多年来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恶性淋巴瘤分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反映了对淋巴瘤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实践中 ,我们将 90年代中后期诊断的 85 7例恶性淋巴瘤的主要分类与 80年代初中期诊断的 80 0例恶性淋巴瘤进行了比较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收集 1996 1— 2 0 0 0 10间湖南省肿瘤医院病理诊断的85 7例淋巴瘤 (以下简称 90年代组 ) ,在此期间怀疑淋巴瘤 ,但诊断没有完全确立的 2 6例不包括在内。 85 7例中 76 8例在诊断报告前已做免疫组化 ,没有做免疫组化的病例经复阅其HE切片后 ,根据需要选用部分抗体重新…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分析1例接种人用狂犬疫苗(鸡胚细胞)后出现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复发情况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避免类似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21年8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接种人用狂犬疫苗(鸡胚细胞)后出现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复发情况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α,β-连接素(α,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α,β-catenin、cyclin D1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有37例(61.7%)α-catenin,42例(70%)β-catenln异常表达,28例(46.7%)cyclin D1过度表达。α,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显著相关性(P〉0.05);α,β-catenin在浸润性小叶癌中的异常表达率(85.7%、95%)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50%、58.3%)(P〈0.05)、(P〈0.01)。cyclin D1过度表达率与乳腺癌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显著相关(P〈0.05)。β-catenin异位表达病例中,57.1%(24/42)的病例出现cyclin D1的过度表达,但β-catenin正常膜表达病例中,22.2%(4/18)的病例呈现cyclin D1的过度表达。β-catenin异常表达与cyclin D1过度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n=0.321,P〈0.05)。结论 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激活cyclin D1的过度表达,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熏要作用。α,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不是影响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主要因素,但可能是一个协同因素。  相似文献   
146.
在以往的嗜银染色中由于染色时间长、操作较为复杂,制约了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经复习文献发现2种改进法既可保证染色结果又能缩短染色时间。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2种方法,我们作了应用染色实验,并根据条件对原方法稍作修改,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选择已确诊的10例肿瘤,其中肺类癌3例,甲状腺髓样癌4例,嗜铬细胞瘤3例。标本经常规处理后切片,厚4μm。切片经Grimelius方法证实有嗜银细胞存在,然后应用下列方法进行实验。12 方法121 Staples煮沸法 用煮沸的双蒸馏水…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感染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 ,揭示HPV的可能致癌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测定每例癌组织中HPV的表达 ,用统计方法比较不同生存率组HPV阳性率的差异 ,分析HPV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在 94例经手术、化疗等治疗宫颈癌患者中 ,存活 10年以下患者组 (4 4例 )的HPV阳性率远远高于 10年以上 (5 0例 )的患者组 (P <0 .0 1)。比较临床分期为Ⅱb患者 ,存活 10年以内 33例患者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存活 10年以上的 35例 (P <0 .0 1)。结论HPV感染与宫颈癌预后密切相关 ,HPV阳性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判断与Ret、粘蛋白-1(Mucin-1)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蛋白识别的相关因素及影响甲状腺肿块复发的可能因素。方法 观察Ret、Mucin-1(MUC1)和Galectin-3(Gal-3)表达与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相关指标的关系,并与随访资料相结合。分析甲状腺肿瘤有关的生物学行为。结果 ①运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别得出Ret、MUC1、Gal-3表达的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包膜存在、最大直径是Ret表达的抑制因素。包膜侵犯与双侧性对Ret表达有促进作用。合并病变、包膜存在是MUC1表达的抑制因素,包膜存在也是Gal-3表达的抑制因素,包膜侵犯对MUC1和Gal-3表达有促进作用。②预后分析的Cox比例风险函数模型可知:有包膜比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者在某时刻复发的相对危险度为0.126,即复发的可能性降低了87.4%;病程每增加-个等级,在某时刻复发的相对危险度为2.701,即复发的可能性增加了1.701倍。结论 ①包膜存在与甲状腺肿瘤不或低表达Ret、MUC1和Gal-3关联;恶性肿瘤的包膜侵犯与恶性标志物表达密切关联;囊性变与MUC1和Ret的阴性表达有关;双侧性同-病变者Ret表达的可能性增高;腺体外浸润、淋巴结转移者表达Ret、MUC1和Gal-3的机率增高.其关联性表明三种标志物能反映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②复发有关因素中有包膜者。不易复发;而及早诊治甲状腺病变。其术后复发可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9.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p)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MCM2p与Ki-67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CM2p、Ki-67的表达。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MCM2p、Ki-67的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MCM2p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Ki-67,两者表达呈正相关。MCM2p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和核分裂指数有非常显著相关性,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显著性关系。结论:MCM2p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的发展紧密相关,作为病理诊断的参考指标较Ki-67有更强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