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非酒精性肝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2组均给予饮食、运动治疗,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0.5g,每日2次,疗程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脏B超或CT。结果治疗组在降低LDL-C、TG、TC、FINS、ALT、AST、HOMA-IR、肝脾CT比值以及MDA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SOD显著升高(P<0.01)。结论二甲双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从而发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检测成蛋白2(formin-2,FMN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FMN2 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胃腺癌AGS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 年9 月至2017 年9 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胃肠外科手术切除的胃腺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84 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肿瘤数据库检索检测分析胃腺癌组织中FMN2的表达水平,并探讨FMN2 蛋白表达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MTT法检测FMN2 对胃腺癌AGS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FMN2 对胃腺癌AGS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 表达的影响。结果:胃腺癌组织中FMN2 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 或P<0.05),其低表达与胃腺癌患者的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均P<0.05);与AGS细胞对照比较,AGS/FMN2 稳转株的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 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FMN2 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且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相关;过表达FMN2 的胃腺癌细胞其增殖率明显降低;FMN2 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胃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3.
拔牙术四手操作的规范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平 《现代医院》2006,6(10):83-84
目的总结拔牙术四手操作规范护理程序。方法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并在工作中得到的体会,整理成拔牙术四手操作规范资料。结果拔牙术四手操作的护理程序包括:诊室环境清洁整理、核对患者资料、引导患者就位、问诊和检查的配合、麻醉的配合、器械准备、拔牙过程的配合、病人观察、术后医嘱等基本程序。结论四手操作和牙科护士的出现,椅旁健康教育得到较好地落实,护士观察病情得到有效落实,感染控制才成为可能,有助于手术治疗的成功。  相似文献   
94.
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手术,阑尾切口的缝合,临床上按层次以丝线5层缝合为主,术中操作及缝合技术不当,常造成术后不良反应和炎症肿块形成。笔者近年来采用改良阑尾切口缝合120例,只缝合2层,效果满意,临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5.
病例:男,45岁,因右侧下肢静脉曲张十三年。于1991年5月10日行大隐静脉剥脱术。由于小腿后外侧静脉团曲张分散,仅在皮肤外单纯行静脉团缝扎。术后第二天出现右小腿外侧麻木感,皮肤发凉且逐渐加重。二个月时曾在缝扎局部探查一次,症状无缓解。术后四个月时检查:右小腿外侧、足背、外踝下皮肤有脱屑,痛温觉较对侧明显减退,肌肉萎缩不明显。在右小腿中段外侧,沿腓浅神经走行部位,在皮下触到并用手可捏起一线结,此时似电击样麻木感传至足背。局麻下在原缝扎处旁1cm纵行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后见有一4号丝线结正捆在腓浅神经上,用镊子挟牵此线结,电击样麻木感又传达足背。剪除捆扎在神经束上的缝线,上下  相似文献   
96.
我院外科1960年1月至1988年12月,收治腹部手术后在短时间内出现急性腹痛,需要再次手术抢救的危重患者2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7例,最大60岁,最小7岁,死亡9例,占33%左右。手术的种类:胃、十二指肠手术12例,死亡4例。脾切除术1例。阑尾手术3例。小肠手术4例(其中包括1例肠伤寒穿孔),死亡  相似文献   
97.
烷基苯磺酸类引起接触性皮炎92例分析建瓯市卫生局徐永曦建瓯市皮肤病防治院陈文平本文报告日常使用的烷基苯磺酸类物质洗洁净、洗洁精、洗发香波等引起接触性皮炎92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70例;年龄10~25岁13例,26~49岁60例,50岁以上...  相似文献   
98.
双胎患儿,均男性.38~ 周,出生体重2900g和2000g,Apgar评分1min为1分。患儿母亲产前子痫临产时抽搐3次伴神志不清3h入院,于1996年6月6日晨8:10行剖宫术。术前用过盐酸氯丙嚷针2Smg、盐酸异丙嗪针25mg、杜冷丁针75mg及硫酸镁,甘露醇、速尿等,以硬膜外麻醉(利多卡因 异丙嗪针75mg)。患儿出生体检:心率36~40次/min,心音低钝,未闻呼吸。立即予清理呼吸道,触发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正压给氧通气,脐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针、碳酸氢钠、地塞米松针等抢救,仍未闻呼吸,约10min时静脉注射盐酸钠洛酮0.1mg,15min时出现不规则自主呼吸,2min后停止,再次用钠洛酮0.1ng,随即出现呼吸。Apgar评分30min为6分、40min8分,遂拔管  相似文献   
99.
海马旁回与脉络丛前动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颞叶手术避免损伤脉络丛前动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4具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部标本显微解剖,观察脉络丛前动脉与海马旁回钩及其前沟的关系。结果:海马旁回钩前沟至脉络丛前动脉和海马旁回钩的交点的距离左侧为(11.61±2.02)mm,右侧为(11.54±1.67)mm。结论:颞叶钩回及杏仁体、海马切除时,以海马旁回钩前沟为标志,在其后的上述距离,注意勿伤及脉络丛前动脉主干。  相似文献   
100.
麻醉选择在预防PPH术中迷走神经反射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醉选择在预防PPH手术中因牵拉直肠中下段黏膜而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症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5例行PPH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组(47例),治疗组采用中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腰俞穴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 h内是否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出现任何一种症状为无效,否则为有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92%,疗效优于对照组12.77%(P<0.01).结论:中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有效预防PPH手术中及术后迷走神经反射,使PPH真正成为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