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72.
小切口保留肛垫术治疗环状混合痔(附9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改进。方法:采用小切口保留肛垫术治疗环状混合痔96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96例均一次性临床治愈,平均愈合时间15d,术后随访未发现排便困难、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保留肛垫术是一种符合肛管生理解剖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非水滴定法测定L 苯丙氨酸 (L PL)的含量缺乏专一性。L PL具有旋光性 ,其比旋度为 -33 0°~ 35 5°,本文试用旋光法测定其含量 ,报告如下。1 仪器与试剂 WZZ 2A型自动旋光仪 (上海物理光学仪器厂 ) ,FA1 60 4S电子分析天平 (上海天平仪器厂 ) ,FCCIV标准L 苯丙氨酸 (绍兴亚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 991 0 1 3,含量 99 7% ,旋光度 -33 33°,干燥失重0 1 % ) ,高氯酸 (分析纯 )、蒸馏水等。2 方法与结果  ( 1 )溶解试验 :取L PL适量加热溶于50mL蒸馏水中 ,冷却观察溶解情况 ,以期找出梯度稀释原液最佳浓度 ,…  相似文献   
74.
75.
患者,男,65岁,因胸闷、气促伴下肢水肿1个月,加重3 d 于2009年3月13日入院.胸闷、气促多于活动时发生,休息后好转.入院当天门诊检查:肌酸激酶(CK)1 392 U/L,肌酐(Cr)146 μmol/L,总胆固醇(Tch)7.2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36 mmol/L,心电图:TⅡ,Ⅲ.avf低平,STV4-6水平下移0.05~0.075 mV.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寻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最佳疗法。方法将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法,穴取肾、膀胱、三焦、小肠的俞募穴为主;对照组单纯采用毫针刺法。两组均治疗10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俞募配穴法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7.
<正> 副乳在临床上不多见,副乳结核实属罕见,我院曾遇到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王某,女,26岁,工人,1988年5月2日住入我院外科。诉自幼双腋窝前隆起,随着年龄逐渐增大,月经期有时胀痛。近五日来左侧腋前红肿明显。体检所见:双腋前皱壁处各有3×3厘米圆形肿物。左侧  相似文献   
78.
自一株基因工程链霉菌K3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吩嗪类新化合物,经光谱数据(UL,IR,1HNMR,13CNMR,DEPT)分析,确定其结构为1-吩嗪氧基乙酸甲酯,代号K3-Ye。经初步测定它有较强的抗核苷转运活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术在直肠内脱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2例直肠内脱垂患者行直肠黏膜多点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治愈22例(占68.8%),好转7例(占21.9%),无效3例(占9.3%),总有效率达90.7%。结论直肠黏膜多点结扎术治疗直肠内脱垂具有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80.
摘要 背景:药物释放动力学不理想、高分子载体引起的后期血栓和涂层完整性破坏等是目前药物洗脱支架面临的主要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改变支架上药物的装载方式,包括药物和载体的选择以及药物涂层的制备工艺。 目的:讨论目前药物洗脱支架的药物装载方式,探索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Elsevier、ACS和Springerlink数据库中 2000-03/2010-01关于药物洗脱支架涂层的文章,在标题中以 “stent; drug; coating ”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药物洗脱支架涂层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初检得到44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药物洗脱支架涂层制备的31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目前研究的药物洗脱支架涂层按照药物与其载体间的结合方式可分为物理装载,静电吸附和化学键合。文章分别讨论了不同体系的药物、载体、涂层制备、释放动力学和降低再狭窄效果,指出不同的药物根据其自身的生物、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选择合适的载体和改变涂层制备工艺,从而达到相对理想的释放动力学。另外还展望了药物洗脱支架涂层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望为该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涂层制备;药物装载;药物载体;释放动力学;支架再狭窄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