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肿瘤化疗耐药性问题也逐渐显现,中药活性成分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述了中药活性成分逆转K562细胞的相关机制,以期为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2.
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原发于各级支气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由于肺癌危险因素扩大及人口增长、老龄化的双重作用,肺癌已成为我国近年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80%以上。本文就NSCLC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3.
中药龙葵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葵含多种化学成分,起关键作用的是生物碱类和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过敏、抗菌、解热镇痛、镇静等药理作用,尤其抗肿瘤作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A1组分对大鼠胶质瘤C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A1组分对C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A1组分对C6细胞C-myc、bc l-2,p53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A1组分对C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并有明显的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结果显示,随着A1组分作用剂量的增加,C6细胞的C-myc、bc l-2及p53mRNA表达均有明显降低。结论: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A1组分对大鼠胶质瘤C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原癌基因C-myc、bc l-2及p5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5.
冉冉  陈培丰 《中医药学刊》2010,(9):1965-1967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中医药辅助治疗的基本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10年经临床验证,用于乳腺癌术后有良好疗效的中医基本方,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探索其用药规律。结果:收集基本方共28首,常用药包括补气药、清热解毒药及利水渗湿药等,攻毒杀虫药、化痰散结药、破血消癥药常与清热解毒药配伍出现,补阳药常与利水渗湿药配伍出现。结论:目前对于乳腺癌术后的中医治疗以益气健脾化湿、清热解毒为基本治则,对于养阴、补阳等治法的运用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16.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为源于支气管黏 膜和细支气管肺泡的恶性肿瘤。85%以上为非小细 胞肺癌。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和 体质量下降等。肺癌是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恶 性肿瘤之一,据2012 年《肿瘤登记年报》数据[1],我国 肺癌发病率53.57/10 万,死亡率45.57/10 万,排名恶 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首位。临床多数肺癌患者确诊 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的最佳时机,所以预后较差。 目前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及中 医药等措施,其中中医药疗法是我国肺癌治疗的特 色。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综述 如下。  相似文献   
117.
陈培丰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对肿瘤的临床论治近30载,博采众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耳闻其经验,目睹其疗效。现将吾师运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以享同道。  相似文献   
118.
祖国医学早有"疑难杂病皆从肝论治"之说.肿瘤,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易复发转移且并发症较多,临床治疗棘手,预后不良,属于疑难杂病的范畴.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肿瘤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留滞客邪,致使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相互胶结、蕴郁成肿瘤[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