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高卒中风险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ABCD2评分6分~7分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所有患者诊断后24h内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浓度测定,在入院后3d、5d、7d、10d重复测定上述指标。随访时间为3个月。主要转归指标为急性脑梗死和死亡。结果两组患者基线均存在t-PA下降及Fg、PAI水平增高。治疗组患者Fg水平于第5天下降,PAI浓度于第7天下降;对照组观察期内Fg、PAI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短期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降低Fg和PAI水平,改善高卒中风险的TIA患者近期转归。  相似文献   
82.
蜂针治疗顽固性面瘫64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6月至2000年4月,采用蜜蜂尾部的毒刺螫入人体相关部位,治疗经中西医、针灸及其它疗法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周围性面瘫64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治疗观察病例共64例,男29例,女35例;年龄18岁~57岁,平均年龄358岁;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28例,3~4个月以内的15例,4~5个月以内的9例,5~6个月以内的8例,6个月以上的4例。中医辨证属正气不足、络脉空虚者41例,属风痰瘀血阻滞脉络者23例。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治疗组诊断标准。(1)病程在2个月以上,经中西医、针灸和其它疗法治疗无效者。(2)病…  相似文献   
83.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的认识,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DTICH的临床资料,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并CT复查,确诊DTICH,手术治疗48例,保守治疗20例。结果恢复良好25例,中残20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3例。结论DTICH多于急性期72h内发病。枕部或一侧头部减速伤多引起对冲部位的额叶、颞叶脑挫伤,导致DTICH及硬膜下血肿。而冲击部位的骨折线下方多引起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充分认识该病的临床特点,仔细观察病情并适时复查CT,可尽早确诊并赢得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紧急锥颅、天幕裂孔切开术在救治重型特重型颅脑伤合并颞叶钩回疝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04年2月~2006年3月间收治25例重型特重颅脑伤合并有颞叶钩回疝继发脑干伤的患者先实施紧急锥颅引流部分血肿,后迅速送手术室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在此基础上加行天幕裂孔切开术。结果GCS3~5分10例中生存7例,其中恢复良好2例,中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GCS6~8分15例全部存活,恢复良好11例,中重残4例。结论紧急锥颅、天幕裂孔切开术有利于缓解颞叶钩回疝所致的继发性脑干伤,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味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0),观察组采用温胆汤加味治疗;对照组予西医治疗。15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及每疗程结束同一方法检测患者血尿酸水平,疗程中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两组对照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事件少于对照组。结论:温胆汤加味及西医治疗高尿酸血症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但运用温胆汤加味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不良反应可能更少。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行开腹肝切除术并在术中采用Pringle法行全肝门阻断的肝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于术后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观察术前及术后1 d、3 d肝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术后1 d及术后3 d,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予以异甘草酸镁治疗可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蚕蛹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蚕蛹油的临床应用积累资料。 方法: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30 天,同时用蚕蛹油灌胃给药,给药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进行4天的定位航行试验,测定逃避潜伏期;第5天进行空间搜索试验,测定其穿越平台次数;并比较了各组小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蚕蛹油6 ml/kg·d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蚕蛹油6 ml/kg·d组与12 ml/kg·d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蚕蛹油12 ml/kg·d组能显著提高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脑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 结论:蚕蛹油能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抑制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蚕蛹油对高脂血症大鼠载脂蛋白及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金鹿  陈伟平 《中草药》2011,42(2):300-306
目的探讨蚕蛹油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调血脂作用及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复制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以蚕蛹油ig给药6周,每两周检测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卵磷脂胆固醇转移酶(LCAT)、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水平,第6周处死后,称量肝质量,并检测肝中LPL、HL水平。结果蚕蛹油各组的血脂(TG、TC)、脂蛋白(HDL-C、LDL-C)、载脂蛋白(ApoAI、ApoB)、LCAT及总酯酶水平与模型组各指标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具有剂量依赖性,且相应酶的变化早于血脂和脂蛋白的变化。结论蚕蛹油可以通过激活载脂蛋白和脂代谢相关酶,调整血清中血脂和脂蛋白水平,从而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中医学史上推拿、按摩、导引互相混淆 ,没有把治疗与非治疗、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及手法应用等区别开来 ,推拿、按摩、导引三者之间实质问题一直属讨论之中。三者虽相互联系 ,但根据临床观察及对历代学者论述的学习 ,认为它们各有不同 ,推拿以治疗为主 ,并具有预防及康复的作用 ,手法操作规范 ,分类科学 ,要求严格 ;按摩属休闲性质 ,手法松散 ,规范要求不高 ,如养生、美容等 ;导引乃自我功能锻炼 ,对关节、肢体进行自我运动  相似文献   
90.
蚕蛹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蚕蛹提取物对糖尿病(SD)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高糖饲料及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给模型组大鼠灌喂不同剂量的蚕蛹提取物。给药6w后,测定血脂水平,血糖值。结果(1)实验第10W末,蚕蛹提取物治疗各剂量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糖尿病模型组,这些变化一直持续至12W末实验结束。(2)第10W末,治疗中、高剂量组的大鼠血清HDL-C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而治疗低剂量组的HDL-C与模型组间尤显著性差异。(3)蚕蛹提取物治疗各剂量组大鼠血糖显著性降低,并且高剂量组的降糖作用更明显。结论蚕蛹提取物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及血脂水平,并且在降血糖方面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