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2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31篇 |
综合类 | 45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2篇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彩超诊断股深动脉疾病的研究徐秋华①燕山龚雷萌②陆信武蒋米尔本文就CDFI对正常组和动脉疾病者的股深动脉血流检测,后者经手术证实,作一综合分析,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和方法本文患者组21例(男16例,女5例)29肢(右16肢和左13肢),年龄5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TASCⅡC、D型股胭动脉慢性长段闭塞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腔内治疗相关并发症和防治方法。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134例(172条下肢)TASCⅡC、D型股胴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腔内治疗。回顾性分析技术成功率、患肢术后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和通畅率。结果技术成功率90.7%。43条患肢(83条次)出现并发症(27.6%)。其中动脉夹层29条(34.9%),动脉穿孔11条(13.3%),动脉栓塞8条(9.6%),穿刺部位血肿16条(19.3%),穿刺点假性动脉瘤5条(6.0%),急性动脉血栓形成3条(3.6%),造影剂过敏反应3条(3.6%),尿路出血2条(2.4%)和心脑血管意外6条(7.2%)。平均随访13.1个月。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61.1%、70.2%、81.7%。结论TASCⅡC、D型股胭动脉闭塞腔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熟练的腔内操作技术,及时正确的并发症处理和规范的术后随访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和维持动脉长期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DIOMED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初步评价DIOMED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方法:20例病人共26条患肢均行激光或激光结合手术治疗,主要应用4种手术治疗方式:①单纯激光治疗;②激光治疗加高位大隐静脉结扎术;③激光治疗加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④激光治疗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交通支结扎术。结果:经随访2~14个月,所有病人都恢复正常生活自理或工作,无局部复发表现,疗效满意。结论:静脉内激光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不遗留手术疤痕、操作简便和疗效好的新治疗方法,还可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门诊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抗凝手册的建立及其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采用门诊VTE抗凝手册的门诊VTE患者随访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规范性抗凝的依从性,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症状性血栓复发率和失访率。结果门诊VTE患者规范性抗凝依从性为89.4%,其中口服利伐沙班和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患者的依从性分别为92.9%和100%,口服华法林患者的依从性为77.8%。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3%,均为轻微出血。症状性血栓复发率为2.1%,均发生于口服华法林患者。患者总失访率为4.3%。结论建立门诊VTE患者抗凝手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失访率,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栓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病人术后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4家医院自2015-01-01—2019-06-30期间就诊于普通外科,入院后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病人共计24336例相关临床资料,并观察术后14 d内发生VTE事件的情况。结果VTE事件发生率为0.89%(216/24336),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0.75%(183/24336),肺动脉栓塞(PE)发生率0.35%(86/24336)。男性VTE事件发生率为0.85%(123/14443),女性为0.94%(93/9893),男女VTE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P>0.05)。DVT病人常见的症状是下肢肿胀177例(96.72%),疼痛104例(56.83%),浅静脉曲张36例(19.67%)。PE病人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和气促77例(89.53%),胸痛55例(63.95%)。DVT易累及左下肢;混合型最多见,左、右下肢分别为61.11%(88/144)和52.11(37/71)。PE病人最常见低危组病人45例(52.32%)。常见的VTE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208例(96.30%),手术时间>45 min 139例(64.35%),恶性肿瘤病史99例(45.83%)。主要的腹部外科手术类型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105例(48.61%),胆囊切除术73例(33.80%)。腹腔镜手术(1.61%,179/11123)较开放手术(0.28%,37/13213)VTE事件发生率低(χ^2=45.56,P<0.05)。VTE相关病人的病死率为0.10%(25/24336)。结论腹部外科病人术后VTE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医生应当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干预,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栓塞发病率高,症状的不典型性容易引起误诊。诊断和危险分层决定了急性肺栓塞的治疗策略。抗凝和系统性溶栓是几十年来的主要的治疗选择,腔内介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肺栓塞的治疗中。尤其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病人,可能可以达到降低病人的总体风险,改善预后的作用。仍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研究数据提供更多临床证据完善相关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巨噬细胞增殖和分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MIF/MIF)的作用.方法 (1)制备人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MDMs),25、50和75 mg/L浓度oxLDL培养12、24、48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MIF浓度;不含oxLDL培养为正常对照(NC)组.(2)制备含稳转核因子-κB (NF-κB)-LUC质粒的MDMs,同法培养,荧光素酶底物(Luciferase)检测细胞NF-κB通路活性.(3)含NF-κB-LUC质粒的MDMs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0、10 μmol/L的NF-κB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同法培养并检测上清MIF浓度.结果 (1)与NC组比较,25、50、75 mg/L oxLDL组12 h时MDMs增殖显著升高,48 h时分别达到17.7%、27.8%和41.2% (P <0.01);其上清液MIF也在12h起升高,48 h时分别是NC组的1.49、1.67和2.09倍(P<0.01).(2)与NC组比较,oxLDL各组在12h即可检测到NF-κB通路明显激活,24h时MDMs内NF-κB通路活性分别增加38.1%、60.3%和61.1% (P<0.01).(3)加入BAY11-7082后,各组上清液MIF浓度在12 h即出现明显下降,48 h时分别下降58.6%、69.3%、69.7%和73.5% (P<0.01).结论 25 ~ 75 mg/L浓度的oxLDL可促进MDMs增殖和MIF的分泌,其作用随oxLDL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高而增强.oxLDL可能通过诱导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MDMs合成分泌MIF. 相似文献
18.
<正>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随着病情发展,除表现为静脉曲张外,患肢还可出现肿胀、出血、色素沉着、湿疹以及难愈性溃疡等。静脉功能不全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在成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35%[1]。继发性静脉功能不全病因多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导致的静脉流出道梗阻,治疗原则和方法与原发性病变不同,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要注意对静脉曲 相似文献
19.
双功彩超定量评判下肢静脉瓣膜的倒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确定双功彩超检测下肢静脉瓣膜倒流严重程度的参数。方法:对40例准备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重建的病人,术前应用双功彩超检测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的倒流指数,将检测结果与术中探查的静脉瓣膜倒流程度相比较。结果:双功彩超探测的静脉倒流指数与术中探查的静脉倒流严重程度呈上相关(r=0.8747,P=0.000),静脉倒流指数可以区分轻中度与重度静脉倒流(P=0.000)。结论:双功彩超探测静脉倒流指数可定量地用来评价静脉倒流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外科手术后腹股沟部位淋巴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520例有腹股沟部位切口的血管手术。结果 有16例患者血管手术后出现了腹股沟淋巴瘘,发生率为3.08%,腹股沟部位曾有手术史、淋巴肿大和广泛解剖者其淋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其中12例患者进行了保守治疗。4例患者术后早期采用再次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手术治疗者住院时间及伤口感染者明显降低。结论 腹股沟部位淋巴并发症仍然是血管外科医生感到麻烦的问题,重点在于预防其发生。淋巴并发症的治疗应采用个体化措施,如淋巴瘘持续存在,且引流量较大时则应早期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