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评价健康人体对新型复方氨基酸(19)丙谷二肽注射液(创伤用)的耐受性。方法 48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分三部分试验,均经静脉给药。滴速耐受性试验纳入2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滴速设为1、1.5、2 mL·min~(-1);剂量耐受剂量试验纳入1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剂量分别为500、750、1 000 mL;全静脉营养液滴注试验纳入6名受试者,滴速不超过3 mL·min~(-1)。观察受试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滴速耐受性试验、剂量耐受剂量试验和全静脉营养液滴注试验中受试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均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改变。共有13名受试者出现轻度不良事件,表现为血管胀痛、头胀、眼干等,未予处理,均自行缓解。结论健康受试者静脉滴注新型复方氨基酸(19)丙谷二肽注射液(创伤用),滴速1~2 mL·min~(-1)、剂量500~1 000 mL,全静脉营养液1700 mL,滴速≤3 mL·min~(-1),可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健康男性志愿者空腹或餐后单次口服国产伊曲康唑胶囊与进口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为斯皮仁诺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本研究包括两个随机、开放、双周期、单次口服给药试验,各入组24名健康中国男性受试者,分别在空腹和餐后服用200 mg试验制剂和200 mg参比制剂后,采用HPLC-MS/MS方法测定给药后伊曲康唑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对两种制剂的空腹或餐后给药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空腹给药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为(124±79)和(124±86) μg/L;tmax为(2.9±0.8)和(2.5±0.9)h;AUC0-t为 (1320±826) 和(1348±1095) μg·h·L-1; AUC0-∞为(1420±902)和(1444±1148) μg·h·L-1;AUC0-t/AUC0∞为(93.0±4.9)和(92.3±5.1)%;t1/2为(17.7±4.7)和(18.1±2.8)h.空腹给药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6.5±35.4)%.餐后给药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为(202±107)和(218±109) μg/L;tmax为(4.2±0.8)和(3.9±0.8) h;AUC0-t为(2494±1163)和(2657±1424) μg·h·L-1;AUC0-∞为(2705±1290)和(2870±1578) μg·h·L-1;AUC0-t/AUC0∞为(92.3±5.2)和(93.6±4.1)%;t1/2为(19.3±5.5)和(18.0±5.1)h.餐后给药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0.5±33.1)%.结论:两种制剂在空腹给药和餐后给药时都具有生物等效性.餐后给药组Cmax和AUC均明显高于空腹给药组,建议临床使用餐后服用药物,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33.
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Cytochrome P450 0xidoreductase,POR)是将电子从NADPH转运至所有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CYP)中的唯一供体.药物、类固醇激素等物质的代谢和转化需要CYP参与.POR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遗传变异可以改变CYP活性,引起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P450 0xidoreductase deficiency,PORD)、临床药物代谢和反应差异.本文将从POR的结构功能、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及其对酶活性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总结近年来POR遗传多态性对CYP酶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4.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影响药物代谢的各种因素中,慢性肝病所起的作用最重要,可导致肝脏基因表达、mRNA及蛋白表达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时药物代谢酶及药物转运体发生显著改变。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在药物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改变可能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清除,导致诸多临床药物的疗效、毒副作用甚至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随着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越来越多的药物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因此本文就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药动学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
华法林为一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但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容易引起血栓或出血的风险。代谢酶CYP2C9和作用靶点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有显著影响。因此CYP2C9和VKORC1基因突变的检测对于华法林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用于CYP2C9和VKORC1突变检测的方法有PCR-RFLP、TaqMan、pyrosequencing、HRM、POCT、熔解曲线分析技术、MS、DHPLC等。本文将对这些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适合临床应用推广的技术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奥美拉唑的浓度。方法以泮托拉唑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取上清稀释后,进样,经HPLC-MS/MS分析。采用Ultimate XB-C18(2.1 mm ×150 mm,3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0.1%甲酸)=(70∶30,V/V);流速:0.2mL? min -1,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多离子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正离子监测,奥美拉唑和内标泮托拉唑的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 346.2→m/z 198.0和m/z 384.0→m/z 200.0。结果奥美拉唑的线性范围为5.00~2000.00μg? L-1,定量下限为5.00μg? L -1。方法回收率在96.4%~107.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快速,适用于奥美拉唑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品T-DM1和T-DXd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信号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FAERS提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的药物ADR/ADE报告,合并去除重复报告,并对ADR/ADE信号进行筛选分析。结果 获得以T-DM1或T-DXd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R/ADE报告共2 806例,筛选后得到ADR/ADE信号3 979个。对ADR/ADE信号分类发现,2种药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分类(SOC)基本相同,T-DM1还累及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以及血管类疾病。T-DM1所关联的ADR/ADE信号强度较高的有肝肺综合征、蜘蛛痣和结节状再生性增生,T-DXd则为kL-6升高、癌性淋巴管炎和间质性肺疾病。在报告信号强度前20位的ADR/ADE中,T-DM1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有蜘蛛痣、感觉减退和感觉异常,T-DXd有角膜炎和股骨颈骨折。结论 挖掘的真实世界ADR/ADE报告与说明书中记载一致,还报告了新的ADR/ADE,为T-DM1和T-DXd的临床使用提供参...  相似文献   
38.
细菌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我国儿童的健康.头孢噻肟舒巴坦作为新上市的抗感染药物,尚缺乏儿科临床使用经验.为了头孢噻肟舒巴坦在儿科临床中得到合理应用,本文对近几年临床儿科中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调研,对头孢噻肟舒巴坦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 探讨肥胖、糖脂代谢障碍对选择性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降压疗效的影响. 方法筛选血压分级为1级或2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给予美托洛尔治疗8周,根据血压的降低判断其疗效,并分析肥胖或中心性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对美托洛尔疗效的影响.结果 肥胖或中心性肥胖、糖脂代谢障碍可显著影响美托洛尔的降压疗效,正常体质指数组的降压有效率(68.4%)均高于超重组(47.4%)和肥胖组(39.4%),非中心性肥胖组的有效率(62.8%)也高于中心性肥胖组(46.6%),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对疗效的影响有性别差异.Logsitic 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是对美托洛尔疗效影响最大的因素. 结论肥胖、糖脂代谢障碍可影响美托洛尔的降压疗效,后者对男性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