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36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7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金丝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丝桃的地上部分分得20种化合物,应用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对其中的4种进行了结构鉴定,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金丝桃内酯丙、槲皮素和槲皮苷.其中化合物β-谷甾醇、槲皮素和槲皮苷系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42.
不同寄主植物桑寄生总黄酮含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考察不同寄主植物的桑寄生总黄酮含量.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寄生在16种不同寄主植物的桑寄生样品的总黄酮含量,并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比较了不同提取条件对桑寄生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不同寄主植物的桑寄生茎枝的总黄酮含量为4.10~7.82 mg/g,其中以桑树为寄主的人工种植的桑寄生茎枝的总黄酮含量为最高;桑寄生叶总黄酮含量为18.33~32.08 mg/g,其中以夹竹桃为寄主的桑寄生叶的总黄酮含量最高.正交实验结果优选的提取条件茎枝是A_1B_2C_2D_3,即桑寄生茎枝0.5 g,乙醇浓度为60%,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超声提取温度为45℃,料液比1∶25;叶是A_2B_1C_2D_3,即桑寄生叶0.5 g,乙醇浓度为70%,超声提取时间为20 min,超声提取温度为45℃,料液比1∶25.结论 桑寄生总黄酮含量因寄主植物不同,其总黄酮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优选的提取方法稳定、可靠、简洁,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43.
吴光华  孙明辉  魏涵  阮金兰 《医药导报》2013,32(5):5588-561
目的研究针毛蕨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 ABTS 自由基、超氧阴离子(O 2•)自由基、H2O2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实验;总黄酮含量测定采用芦丁显色法。结果针毛蕨乙醇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每克针毛蕨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28.23 ± 0.18) mg。结论针毛蕨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4.
魏安华  蔡亚玲  吴金虎  阮金兰 《医药导报》2009,28(11):1441-1443
目的 观察麦芽提取物对高泌乳素血症(HPRL)雌性小鼠泌乳素水平的影响,并初步分析麦芽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以确定麦芽中抗高泌乳素血症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苯酚 硫酸法测定提取物中多糖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黄酮的含量。采用甲氧氯普胺诱导雌性小鼠制备HPRL模型,给予麦芽提取物灌胃治疗。结果提取物中多糖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60%,0.17%,RSD分别为0.70%,1.70%;模型组小鼠造模前后血清PRL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麦芽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后小鼠血清PRL明显下降,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组别之间以及各组与溴隐亭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麦芽提取物能明显降低甲氧氯普胺诱导的HPRL雌性小鼠泌乳素水平,作用与溴隐亭相似。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制定小儿化痰止咳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麻黄碱、吐根、桔梗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样品浓度在0.04~0.20 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重现性RSD=0.71%,稳定性RSD=0.6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4% (n=6)。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6.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琛霞  阮金兰 《医药导报》2003,22(7):479-481
综述各种指纹图谱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发展现状,简要阐述国内外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应用指纹图谱的情况,介绍关于计算机辨识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上的发展以及中药指纹图谱在中药生产及科研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7.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3,自引:1,他引:123  
赤芍含有丰富的苷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证明其具有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抗凝和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和肝脏、抗肿瘤等作用 ,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其与药理作用相关的药效学物质基础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开发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建立分离测定氨苯蝶啶、阿米洛利、呋塞米、布美他尼、氯噻嗪、吲达帕胺、苄氟噻嗪等7种利尿药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使用C8反相柱(Sphensorb C8S5, 4.6 mm×250.0 mm,5 μm),流动相为不同比例乙腈 水加0.5%甲酸,流速1.0 mL·min 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使用流动相乙腈 水(50∶50)加0.5%甲酸时,7种利尿药的色谱保留时间3.6~20.3 min。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适用于该7种利尿药的HPLC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49.
两种刘寄奴的挥发油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琛霞  阮金兰 《医药导报》2004,23(9):0684-0685
目的:对两种习用刘寄奴品种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鉴定。方法:采用气相 质谱联用(GC MS)技术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广东习用刘寄奴和浙江习用刘寄奴的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广东习用刘寄奴白苞蒿共鉴定了30个成分,含量占其总挥发油69.0%;浙江习用刘寄奴奇蒿共鉴定了47个成分,含量占其总挥发油77.0%。结论:两种习用刘寄奴品种的挥发油成分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50.
香附为双子叶植物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别名莎草根、香附子、香附米等,性平,味辛微苦,入肝、三焦二经,功能调经止痛、疏肝理气,常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月经不调等症.印度民间用于发热、痢疾、荨麻疹、疼痛等疾病[1].该中药在我国民间广泛应用,现已被开发成制剂投入市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香附药化、药理、临床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情况,为该植物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