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22.
无症状性脑梗死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症状脑梗死(SBI)是指无明确脑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或尸检发现的梗死灶,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无脑卒中病史人群中存在的脑梗死灶;二是脑卒中患者存在的不能解释其症状体征的病灶。本研究以前一种人群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是因大量癌细胞转移浸润脑脊髓膜或脑脊液腔的一种疾病,而颅内并无占位性病灶,多因颅外恶性肿瘤转移或颅内原发肿瘤向脑膜浸润所致。本病在癌肿患者中发生率约为5%,恶性程度极高,平均生存期仅2~4个月。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和治疗方法的改进,肿瘤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使得MC的发病率也明显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脑膜癌病患者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4.
钱琪 《现代养生》2014,(10):95-95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22例脑栓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神经功能的康复指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NFA评分比对照组低,且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脑栓塞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神经与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5.
1病因病机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消瘅"病范围(但不等同这两种病)。早在《内经》已有论述,《素问.奇病论篇》日:"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病多由于患者嗜食甜食、肥甘之品,日久损伤脾胃,脾  相似文献   
26.
中医中药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临证所见,认识到在中医肿瘤治疗方面存在的一定的误区.现就中医治疗肿瘤的澡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7.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 ,临床诊断较为困难 ,容易误诊为前庭神经疾病、脑干梗死或高血压病。因此 ,有必要将其临床特点进行探讨。随着头颅CT、MRI的广泛应用 ,其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近几年经CT扫描或MRI检查证实的小脑梗死 2 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小脑梗死 2 5例 ,男 14例 ,女 11例 ,3 0~ 40岁 2例 ,41~ 5 0岁 7例 ,5 1~ 60岁 9例 ,61~ 70岁 5例 ,71~ 80岁2例 ,平均 5 8岁。有高血压病 15例 ,冠心病 6例 ,糖尿病 2例 ,既往有卒中史 14例。首次就诊初诊为小脑梗死 15例 ,椎基底动脉TIA 4例 ,…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探索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上肢感觉功能、肌力及灵活度的特点。方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131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老年DPN组(n=46)、非老年DPN组(n=54)及老年糖尿病组(n=31)。采集性别、年龄、利手、病程、空腹血糖、身高、体重和BMI值,记录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评估双上肢触觉、握力、捏力及灵活度。对3组检测值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老年DPN组与非老年DPN组双侧尺神经MCV均显著低于老年糖尿病组(P<0.05);老年DPN组右手触觉、双手捏力均明显低于非老年DPN组(P<0.05);老年DPN组双手握力及灵活度均低于另外2组(P<0.05);3组双侧正中神经MCV、SCV及尺神经SCV、左手触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非老年DPN患者及老年糖尿病,老年DPN患者双手肌力、灵活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利手感觉减退较非利手患者明显。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自制消渴颗粒剂配合糖尿病治疗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消渴颗粒剂配合糖尿病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在原服降糖药剂量不变基础上加服消渴颗粒剂。2组疗程均为3个月,监测疗程开始、结束和单次治疗前后的血糖(GS)、胰岛素(IRI)的变化;观察疗程开始和结束时的糖化血红蛋白(HbAI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沉(ES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23.3%,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率为12.9%,有效率为74.2%。2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空腹与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2组的空腹IRI均无明显变化,而IRI/GS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糖负荷餐后120min时,治疗组IR分泌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其中治疗组的分泌量较对照组为高;治疗后2组HbAIc均显著降低,TC、TG、ESR指标亦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消渴颗粒剂配合糖尿病治疗仪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糖负荷下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能提高其对葡萄糖的反应性和应激性,增加β细胞贮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