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万拉法新是一种新型抗抑郁剂 ,化学名为消旋 1 [2 (二甲基氨 ) 1 (4 甲基苯基 )已基 ]环乙醇 ,它具有抑制 5 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的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对胆碱能、组胺能和肾上腺素能受体无明显亲和力。本研究应用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 ,观察该药的起效时间、疗效、不良反应和耐受性。1 资料1 1 入组标准 :①符合CCMD 2 R、ICD 10抑郁症诊断标准 ;②抑郁程度 :HAMD量表评定 17项≥ 18分 ;③年龄 18~ 6 5岁 ;④所有病人均为住院病人。1 2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者 ;②继发于其他精神疾病的抑郁 ;③正在采用其他…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锂预防和维持治疗情感性障碍的有关研究进行重新分析,发现锂的疗效与安慰剂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3.
氯氮平对分裂症患者芬氟拉明测验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英】CurtisVA…BrJPsychiatry,-1995,166(5),642~646传统抗精神病药是通过阻断D2受体而起效。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能取代5-HT2受体的递质,并与5-HT(2...  相似文献   
44.
朱毅平  钱敏才 《医药导报》2007,26(10):1149-1150
目的 探讨赛庚定(CYP)治疗利培酮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升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符合CCMD- 3诊断标准,年龄18~40岁,首次发病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患者单一服用利培酮,第3周末检测PRL,PRL≥26.8 ng·mL-1者作为入组对象,共31例男性患者.入组当日即口服CYP 18 mg·d-1,po,tid,持续2周.服CYP期间利培酮的剂量不变.第5周末检测PRL.实验期间有睡眠障碍者允许口服氯硝地西泮,剂量控制在4 mg·d-1内,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31例患者入组时PRL平均为(52.25±17.36 )ng·mL-1,治疗后PRL平均为(25.52±5.77 )ng·mL-1,差值平均为(26.96±16.90 )ng·mL-1, PRL比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1),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CYP治疗利培酮所致PRL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米氮平对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失眠症并使用镇静催眠药无效的30例门诊病人加用米氮平治疗,剂量10~30 mg·d~(-1),与曲唑酮对照,曲唑酮剂量25~200 mg·d~(-1),共观察8 wk。疗效在治疗后1,2,4,8 wk用阿森失眠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用TESS评定。结果:至wk 8,米氮平组减分值为(8±s 5)分,治愈14例(54%),曲唑酮组减分值为(6±3)分,治愈11例(41%),疗效与曲唑酮组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昏、瞌睡、乏力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除食欲减退较曲唑酮少外(P<0.01),2组无显著差异:米氮平剂量(22±11)mg·d~(-1),曲唑酮剂量(62±38)mg·d~(-1)。米氮平组4例和曲唑酮组3例脱落。结论:米氮平可辅助治疗镇静催眠药无效的失眠病人,疗效与安全性与加用曲唑酮相似。  相似文献   
46.
迟发性运动障碍(TD)虽常见于长期用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然而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以前及未曾用药的分裂症患者也有发生运动障碍的报告。因此,运动障碍可能是分裂症疾病进展的表现。Crow等将分裂症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多奈哌齐与利司哌酮治疗阿尔采末病(AD)的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2例AD病人随机分为2组(多奈哌齐组和利司哌酮组各26例),分别予多奈哌齐片5mg·d~(-1)和利司哌酮片1~2mg·d~(-1)治疗,疗程3mo,以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疗效,以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对B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多奈哌齐组治疗1mo后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即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多奈哌齐对中、重度AD病人的BPSD有效。结论:对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以及情感障碍的中、重度AD病人,可首选多奈哌齐治疗。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对我国精神疾病院前急救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应重视精神疾病院前急救系统的建设,完善急救中心软硬件配备,建立急救中心与专科医院联动机制,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对62例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用利培酮片2~6mg/d口服,共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G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测量体重、血压。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同时按利培酮片使用剂量分为有效治疗高剂量组(4~6mg/d)和低剂量组(1~3mg/d),比较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结果62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FGB、HDL-C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TG、LDL-C水平有所升高(均P<0.05);而体重变化不明显(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FGB水平低于低剂量组(P<0.05);其余糖脂代谢指标及体重、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利培酮剂量与治疗后FGB水平呈负相关(r=-0.373,P<0.05);与其余糖脂代谢指标及体重、血压均无关(均P>0.05)。结论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对患者的糖脂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监测糖脂代谢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为前瞻性、开放性设计,研究为期8周。选择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诊断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40 mg/d治疗组(研究A组,84例),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20 mg/d治疗组(研究B组,83例),单一帕罗西汀治疗组(对照组,45例)。入组时评定基线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治疗后第1、2、4、8周末,复评HAMD、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入组及治疗后第2、8周末分别检查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疗效进行Ridit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帕罗西汀、唑吡坦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9,P0.05)。三组患者基线HAMD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7,P0.05),治疗后第1、2、4周末研究A、B两组的HAMD得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4、5.70、3.29,P0.01或P0.05),提示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优于单一使用帕罗西汀。经两两比较,治疗后第1、2、4周末HAMD得分情况为:研究A组研究B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提示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丁螺环酮40 mg/d组的疗效优于20 mg/d组,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比单一使用帕罗西汀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状。治疗后第1、2、4、8周末,研究A、B两组的HAMA得分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8、3.31、3.34、4.03,均P0.05),提示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症伴随的焦虑症状。经两两比较,治疗后第1、2、4、8周末,HAMA得分研究A组研究B组对照组,提示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40 mg/d组,对抑郁症伴随的焦虑症状疗效优于丁螺环酮20 mg/d组,也优于单一使用帕罗西汀组。研究A组治愈率61.90%、研究B组治愈率60.24%、对照组治愈率37.78%,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R=0.48,P0.05),三组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出汗、便秘,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52,P0.05)。结论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状,同时也能有效地改善抑郁症患者伴随的焦虑症状,提高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不良反应轻微,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