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5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植物防晒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了目前植物防晒剂研究进展,为植物防晒化妆品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防晒的研究文献,针对其防晒功效结构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植物防晒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黄酮类、蒽醌类及植物多酚类。近年来国内外所研究的具有防晒作用的单味植物较多,复方研究少。结论单味植物往往只在某一紫外区域有较强吸收,开发新型、全波段高吸收、安全的防晒剂必将是未来的目标。  相似文献   
22.
我们依据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经过多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味研制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祛风止痒口服液。我科2005年1月~2006年6采用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338例荨麻疹,并用赛庚啶、西替利嗪作随机单盲对照,临床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病例和方法1.1病例选择按照杨国亮、王侠生主编的《现代皮肤病学》的诊断标准选择病例。1.2临床资料338例患者均为我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皮肤科门诊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组、西替利嗪治疗组和赛庚啶治疗组。其中男120例,女218例,年龄1~69岁,平均32.5岁;病程1天~12年,平均2…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真皮干细胞即皮肤源性前体细胞(SKPs)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0只BALB/c无毛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仅外用咪喹莫特乳膏(IMQ)]、治疗组(外用IMQ+皮内注射SKPs)、对照组(外用IMQ+皮内注射培养基)和凡士林组(仅外用凡士林)。肉眼观察小鼠皮肤外观,行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指数(PASI)评分。分离小鼠脾脏计算脾脏体重指数(SI);取背部皮肤行HE染色检测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SOD、GSH、CAT、MDA、ROS、IL-17、IL-23的蛋白水平;qPCR检测皮肤组织中MAPK、NF-κb、SOD、GSH、iNOS、ROS、CAT、IL-17、IL-23 mRNA等基因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小鼠皮肤出现片状红斑/斑块上覆厚层鳞屑,局部浸润明显,PASI评分显著升高,病理可见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颗粒层变薄,真皮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而凡士林组则无上述表现。然而经SKPs局部注射后,治疗组小鼠皮肤红斑大部分消退、鳞屑减少,局部浸润减轻,PASI评分降低和病理表现明显改善(P<0.05);但对照组皮损和...  相似文献   
24.
患者男,41岁。主诉:双手掌及足跖中央凹陷角化性丘疹20 d。现病史:患者20d前无明诱因于双手掌及足跖出现散在黄色角化性丘疹,其中央凹陷,边缘绕以紫红晕。局部皮肤无瘙痒、疼痛,亦无发热、头晕、头痛、心悸、气促、骨关节疼痛及虫蚀状脱发等。为求诊治,于2020年8月2日到我科就诊。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多种方法从大量天然中草药中筛选出一组具有防晒祛色素作用的中草药,为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一新途径。方法:首先联合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筛选出一组可能具有防晒祛色素作用的中草药,然后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00 nm-400 nm波长内扫描药物UVA和UVB段紫外吸光度值、蘑菇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法在酶标仪490 nm波长处检测产物吸光度值(A490)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药物DPPH清除率和DPPH半清除率(IC50)。结果:从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筛选出人参、当归、茯苓、川芎、防风、白术、苡仁、桔梗、槐花、芦荟、黄芩、白芨、栀子、白芷、黄芪共15味中草药。其中槐花、芦荟、白芷UVA吸光度高于对照组(P<0.01),黄芩、槐花、芦荟UVB吸光度高于对照组(P<0.05);芦荟、白术、槐花、茯苓、白芨和人参的酪氨酸酶抑制率较高,而芦荟和白术酪氨酸酶抑制作用较对照组强(P<0.05);上述中药对DPPH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槐花、黄芩DPPH清除率和IC50接近于对照组(P 〉0.05)。最终筛选出人参、茯苓、白术、苡仁、桔梗、黄芪、黄芩、槐花、芦荟和白芨10味中草药。结论:本实验筛选出的10味中草药具有广谱紫外线吸收功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抗自由基氧化作用,可为进一步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实验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实验性贝赫切特病(B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BD模型鼠,将其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鼻饲注入大蒜素、秋水仙碱和生理盐水。肉眼观察治疗前后皮损的变化,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和化学比色法检测总抗氧化力(T‐AO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模型小鼠背、腹、阴部出现溃疡,IFN‐γ、TNF‐α、IL‐4和MDA升高,T‐AOC、SOD和GSH‐PX下降。治疗20d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溃疡基本愈合;30d后实验组仅2只复发,阳性对照组有6只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IFN‐γ、TNF‐α和IL‐4较治疗前降低(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AOC、SOD和GSH‐PX较治疗前升高,MDA下降(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素是治疗实验性BD的有效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阻止氧化应激而作用。  相似文献   
27.
罗茂  钟建桥  许飏 《广东医学》2016,(16):2383-2383
患者女,41岁,因受凉咽痛、咳嗽口服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服药2个多小时后出现面部潮红、心悸、四肢麻木。当地诊所诊断药物过敏,予地塞米松10 mg 静脉滴注,用药后出现全身僵直、手足抽搐。于2015年9月3日拟药物过敏反应?急诊收入我科。体格检查:体温36.9℃,呼吸22次/min,心率91次/min,血压145/86 mmHg。神志清晰,意识可,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检查无异常体征。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无损伤。急查血气分析:K +2.4 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轻度 ST 段压低,长 QTc 间期。仅予补钾处理后,症状逐渐缓解。入院后监测血糖,完善血常规、生化、大小便常规等检查均无异常,未予特殊治疗。入院后第3天,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再次出现头晕、气促、心悸、胸闷、全身麻木、双下肢抽搐等症状。体格检查:焦虑面容,神志清晰,呼吸急促,心率稍快,心、肺、腹、神经系统查体均无异常体征。心电监护示:呼吸23次/min,心率86次/min,血压133/78 mmHg;急查血糖:7.0 mmol/L;复查血气分析示:pH=7.57, PaCO218.3 mmHg, PaO2176 mmHg,K +3.88 mmol/L;反复查电解质、肾功能均正常。予面罩吸氧、生理盐水250 mL 静脉滴注约1+ h 后症状逐渐缓解。进一步完善植物神经功能检查提示异常,Nijmegen 症状问卷评分为24分,甲状腺功能、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高血压4项、头颅、胸部 CT 检查均无异常。入院第5天,患者散步时类似症状再次发作,但症状较前明显减轻,通过心理暗示及自行调整呼吸后症状逐渐缓解。诊断:过度通气综合征。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受体3(VEGF-C、VEGFR-3)在腮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腮腺癌标本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并计算其阳性表达率。结果:VEGF-C、VEGFR-3在腮腺癌中显著表达,其阳性率分别是51.6%、48.4%,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VEGF-C、VEGFR-3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为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提供了条件,可以作为判断腮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9.
目的:采用煤焦油制造实验痤疮兔模型,观察复方紫金霜对实验性痤疮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家兔双耳内侧外用2%煤焦油溶液2周以制作实验痤疮兔模型.2周后将实验组再分为3组,分别于白兔右耳内侧外涂复方紫金霜、5%硫磺粉刺洗剂和生理盐水治疗3周.结果:外涂煤焦油2周后,外用煤焦油组均不同程度肉眼可见兔耳出现粉刺,在普通光镜下呈现与人类痤疮类似的病理改变;而对照组在肉眼和病理无明显改变.外用药3周后紫金霜组兔耳粉刺大部分消退,基本接近正常对照兔;外用硫磺粉刺组粉刺部分减少;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复方紫金霜对实验性痤疮有较好治疗效果,可明显减少痤疮模型的毛囊角栓和减轻炎症,其疗效优于硫磺粉刺洗剂.  相似文献   
30.
1%硝酸益康唑和0.1%曲安奈德霜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应性皮炎(AD)病因复杂,缺乏特效治疗手段。近年来研究显示,微生物感染,尤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糠秕马拉色菌可诱发和加重AD病情,笔者采用1%硝酸益康唑和0.1%曲安奈德霜(商品名:派瑞松,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治疗32例AD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