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用药安全性的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与结论多种药物联用、重复用药、老年人生理病理的特殊改变及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差是影响老年人用药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治疗方案简单明了,健全患者的病历、药历制度,强化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加强用药教育,是减少老年人用药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报道利马韦林葡萄糖注射液的处方、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利巴韦林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0.88%,RSD=0.45%(n=5);碘量法测定葡萄糖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1.23%,RSD=0.32%(n=5)。用特异性鲎试剂检查细菌内毒素,控制热原。  相似文献   
13.
张彦东  黄思超  钟劲松 《中国药房》2012,(34):3244-3247
目的: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新思路。方法:调研国内外文献,综述近年发现的有价值的感染相关生物标记物,概述感染相关标记物的研究近况,着重介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等生物标记物及其在抗感染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等感染生物标记物有助于快速、准确区分感染病原类别及评估感染病情,对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监测-培训-计划(monitoring-training-planning,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按照"2011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及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国际网络选择性用药指标调研方法设定调研指标,选取2011年第1季度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作为调研基线,采用MTP模式进行干预,每季度统计分析干预后的调研指标,然后再干预再调研,如此进行3个MTP循环。结果经过3轮MTP干预后,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率、平均用药天数及联合用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100.00%、(1.65±0.80)d、15.00%下降至干预后的26.32%、(0.26±0.46)d、0.00%,上述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0.5~2 h用药百分率与品种选择合理率经干预后均达到100.00%。结论 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有效提高了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用药安全性的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与结论多种药物联用、重复用药、老年人生理病理的特殊改变及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差是影响老年人用药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治疗方案简单明了,健全患者的病历、药历制度,强化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加强用药教育,是减少老年人用药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钟劲松 《中国药师》2000,3(2):95-96
目的:考察特异性鲎试剂对利巴韧林葡萄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干扰初筛实验、抑制增强实验,并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与家兔法检查法检测结果作经。结果:利巴韦林葡萄3糖注射液对特异性鲎试剂灵敏度无干扰。结论:选用特异性鲎试剂,可用鲎试剂法检查其热原。  相似文献   
17.
18.
报道利巴韦林葡萄糖注射液的处方、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利巴韦林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0.88%,RSD=0.45%(n=5);碘量法测定葡萄糖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1.23%,RSD=0.32%(n=5)。用特异性鲎试剂检查细菌内毒素,控制热原。  相似文献   
19.
2005—2007年某院抗菌药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近3年来抗菌药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使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5—2007年各类抗菌药及常用品种的DDDs作统计和排序,同时统计4种强势致病菌的年度耐药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抗菌药使用总的DDDs逐年上升,3年来总的增幅为19.16%;DDDs前3位一直都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4种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细菌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密切相关。结论: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对细菌耐药性变异有重要的影响,医院须加强抗菌药的管理,以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曾昭军  钟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085-3086
目的:观察细辛脑粉针剂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细辛脑粉针剂稀释后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在症状、体征的改善差异。结果:治疗组喘憋症状缓解,哮鸣消失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辛脑粉针剂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