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6篇
  免费   7003篇
  国内免费   304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171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610篇
内科学   30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232篇
综合类   855篇
预防医学   3095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62篇
中国医学   456篇
肿瘤学   2548篇
  2023年   607篇
  2022年   1205篇
  2021年   1072篇
  2020年   1254篇
  2019年   1117篇
  2018年   88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89篇
  2015年   89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究益气温阳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沐足联合电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CR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118例CRF患者,均由住院部2019年08月-2021年03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40例)仅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A组(39例)采用中药沐足+对症支持治疗,观察B组(39例)采用中药沐足+电艾灸+对症支持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Piper疲乏量表积分、功能状态评分(KPS)、生活质量(QOL,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等)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从临床症状体征及常规检查做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A组(82.1%,32/39)、B组(89.7%,35/39)患者总体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57.5%,23/40)(P<0.05),观察B组优于观察A 组(P< 0.05);治疗后KPS评分提高率对比,观察A组(79.5%,31/39)、B组(94.9%,37/39)患者均高于对照组(52.5%,31/39),观察B组优于观察A组(P<0.05);治疗前3组QOL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3组组内前后对比(P<0.05),观察A、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优于A组(P<0.05);在QOL量表条目中,治疗后患者在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对治疗态度、日常生活及面部表情7个方面,观察A组和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在精神、睡眠、疲乏、治疗副作用方面,观察B组优于观察A组(P<0.05);治疗前3组免疫功能状况比较(P>0.05),治疗后在CD3+T、CD3+CD4+T、CD3+CD4+T/CD3+CD8+T、NK细胞免疫指标中,观察A、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NK细胞状态观察B组优于A组(P<0.05)。观察A组出现Ⅰ度皮肤瘙痒1例,治疗B组出现1例Ⅰ级血压升高,对照组出现1例治疗相关恶心呕吐,3组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结论:益气温阳理论指导下联合应用中药沐足及电艾灸治疗CRF,有效改善了患者功能状态、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状态,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92.
肺癌是世界公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80%~85%,并且初治时即被确诊为局部晚期(Ⅲ期)的患者高达30%以上。2010~2020年NCCN指南均推荐对于存在切除可能的患者,首选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可提高5.4%,但临床应用多年生存率再无明显突破。新辅助治疗的应用为延长患者生存增添了可能,但2015年ESMO指南更倾向于选择术后辅助治疗,而不用新辅助治疗。NCCN指南则支持对合适的患者应进行新辅助治疗,方案多以含铂双药为主。同时随着目前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进展,为新辅助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就术前治疗方案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BCAP3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和HPA数据库分析BCAP3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UALCAN数据库分析BCAP3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临床样本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BCAP31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卡方检验分析BCAP31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BCAP3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P<0.05),临床相关性分析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5)和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级、T分期和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BCAP3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BCAP31可作为结直肠癌治疗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转移非常罕见,本文报道3例患者以乳腺肿块就诊,影像学检查无法与原发性乳腺癌相鉴别,通过肿块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宫颈鳞状细胞癌转移。虽经积极的抗肿瘤综合治疗,但患者生存期仍然极短。结论:乳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极易误诊为原发性乳腺癌,需结合病史、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一旦出现乳腺转移,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基于治疗前CT图像筛选放射组学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early stage-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ES-NSCLC)和肺部寡转移癌的放疗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122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ES-NSCLC和肺部寡转移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筛选训练集中与放疗疗效相关的放射组学特征以建立列线图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性能。结果:经筛选得出6个放射组学特征形成放射组学特征分数(radiomics score,Rad-score)以建立列线图模型。模型训练集的AUC值为0.808(95%CI:0.712~0.884,P<0.001),验证集的AUC为0.741(95%CI:0.556~0.879,P=0.003)。Delong检测显示模型表现均衡(P=0.496),校准曲线和DCA均显示了模型较好的预测性能和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我们基于治疗前CT图像开发并验证了用于预测肺部肿瘤SBRT治疗疗效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member 11,SLC7A11)、微小RNA-375(microRNA-375,miRNA-375)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19年0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组织、30例子宫肌瘤患者增殖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检测组织中miRNA-375、SLC7A11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两者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LC7A11 mRNA表达水平及SLC7A1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表达水平的降低与FIGO分期升高、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加深及HE4、NLR、SII升高有关(P<0.05),SLC7A11蛋白表达的升高与BMI增加、FIGO分期增加、肌层浸润程度加深及CA125、HE4升高有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与SLC7A11蛋白、SLC7A11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低表达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miRNA-375高表达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LC7A1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SLC7A1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SLC7A11 mRNA表达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不良预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859、0.875,敏感性分别为0.767、0.700、0.833,特异性分别为0.775、0.950、0.900,单项指标miRNA-375敏感性最高,SLC7A11 mRNA特异性最高,二者联合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表达下调、SLC7A11蛋白表达上调,两者表达呈负相关,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二者可能与EC的发生发展有关,对EC的诊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11例伴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7月至2022年03月我院收治的11例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A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白血病均为AML,FAB分型:M2型4例,M4型1例,M5型3例,AML(非M3)型3例;其中男5例,女6例。染色体R显带分析11例均可见到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其中9例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融合基因TLS/FUS-ERG检测了9例均为阳性。免疫表型除表达髓系CD34、CD117、CD33、CD13、CD38外,均表达CD56。化疗1个周期后完全缓解7例。结论: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是一种少见的重现性染色体异常,该易位产生TLS/FUS-ERG融合基因,免疫学检测多伴CD56阳性,以AML中M2/M5型多见,化疗1个周期大部分可完全缓解,但短期内易复发,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2011-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趋势,预测2017-2021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基于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恶性肿瘤相关数据信息,分析纳入登记年报的登记点数量变化,利用Joinpoint 对数线性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GM(1,1)分别对2011-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并对2017-2021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预测分析。结果:2011-2016年纳入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全国范围内的肿瘤登记点数量从140个增加到487个。2011-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中标率和世标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值分别为-0.86%(P<0.05)、-0.91%(P<0.05);死亡中标率和世标率呈明显下降趋势,AAPC值分别为-2.22%(P<0.05)、-2.19%(P<0.05)。2011-2016年各年龄段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趋势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2017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93.27/105,死亡率为176.92/105。结论: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持相对稳定的高流行状态,肿瘤防控形势严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中老年人群应作为肿瘤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究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Pictilisib(GDC-0941)对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杀伤及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将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株ES-2分为对照组、125I粒子组(细胞接受125I粒子照射处理)、GDC-0941组(1 μmol/L GDC-0941培养细胞24 h )及125I+GDC-0941组(细胞接受125I粒子照射处理,并以1 μmol/L GDC-0941培养24 h),按照分组进行处理后,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皮下接种ES-2建立卵巢透明细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25I粒子组(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中心)、GDC-0941组(灌胃125 mg/kg的GDC-0941)及125I+GDC-0941组(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中心并灌胃125 mg/kg的GDC-0941),给药开始后,每隔2 d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21 d后处死裸鼠并取其肿瘤组织,电子天平称重,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内细胞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内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与增殖标记物Ki-67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相较于125I粒子照射和GDC-0941单独处理,125I与GDC-0941联合作用下,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且细胞核浓缩明显,浓染颗粒较多,碎裂现象严重。与125I粒子植入和GDC-0941灌胃的两组裸鼠比较,125I粒子植入联合GDC-0941灌胃的裸鼠,肿瘤生长较为缓慢,肿瘤块变小、质量也减小(P<0.05),肿瘤组织内细胞排列稀疏,Cleaved-caspase-3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Ki-67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此外,外周血中CD3+CD8+T细胞比例增加。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GDC-0941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对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杀伤作用,且抑制肿瘤生长并改善移植瘤裸鼠的抗肿瘤免疫功能,两者联合作用效果要优于单独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究错配修复基因MSH6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根据美国国家生物信息技术中心(NCBI)中MSH6的基因序列构建靶向敲低MSH6的序列shMSH6-1、shMSH6-2和shMSH6-3,采用细胞转染技术敲低结直肠癌细胞中MSH6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敲低效率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应用Western blot在细胞系中筛选MSH6高表达细胞系进行后续实验,应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伤口愈合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皮间充质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MSH6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其中RKO、SW620、LOVO细胞系上调明显,敲低MSH6明显限制了结直肠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导致E-cadherin 蛋白水平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下降。结论:MSH6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上调,敲低MSH6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能够逆转EM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