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目的〓〖HTK〗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HTW〗方法〓〖HTK〗对24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术前进行智力、听力学、影像学检查,配带助听器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记载术中情况,术终测电极电阻,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语前聋者进行听觉语言培训,术后追踪随访疗效满意度和言语可懂度,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HTW〗结果〓〖HTK〗23例耳蜗植入手术一次成功,1例电极移位二次手术成功,术后暂时性面瘫2例、眩晕1例,两周X线颞骨拍片证实耳蜗电极位于耳蜗内,1个月开机调试,全部病例获取听力。3例语后聋患者听觉言语恢复,其他语前聋患者均行半年以上的听觉语言培训,随访4~6年,半开放式言语识别率>80%,全部患者及家属达到术前的期望值。〖HTW〗结论〓〖HTK〗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及全聋的有效方法,术后效果主要与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术前听力与言语基础、听神经及其传导功能、智力、植入电极在规定的部位、术后调机与康复的有效性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2.
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 994~2001年收治的6例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全部病例均行积极的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治愈3例,死亡3例.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有效的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提高诊断、治疗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1例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治疗首选单纯扁桃体扩大切除术,术后1年颈部淋巴结转移,再次行双侧颈部选择性颈廓清术和术后放疗.总结病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研究随访结果,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随访5年,患者无瘤生存,咽喉无功能损失.结论 扁桃体滤泡状细胞肉瘤罕见,临床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为病理加免疫组化检查,单纯手术治疗后有一定复发率.治疗首选手术,根据肿瘤累及范围界定放疗与否.  相似文献   
34.
对26例梅尼埃病患者及17例健康者服用甘油前后,行678Hz、1000Hz探测音及以患耳共振频率作为探测音之最大声导纳(Y)、声导(G)、声纳(B)值测试及226Hz、678Hz探测音之声反射阈值以及纯音听阈测定,结果发现服用甘油后3小时与服用前之共振频率及678Hz探测音的Y、G、B差值之异常率较大,678Hz探测音之声反射阈异常率也较大。表明口服甘油观测患者及声反射阈的改变可作为梅尼埃病之客观诊断方法。并就Y、G、B变化之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5.
先天性第一、二鳃裂联合襄肿一例郑世信,王挥戈,陈家涛患者,男,70岁,1992年7月20日拟"先天性左颈鳃裂囊肿"入院。入院前1月余于左耳屏前出现一无痛性肿块,在当地医院手术摘除,肿块性质未明。术后约10天,左颈侧上方出现与左耳屏前肿块类似的包块,逐...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黏膜下喉癌的诊断治疗,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7年收治的8例黏膜下喉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行颈部CT检查发现喉部占位性病变,经喉黏膜下深部组织活检病理确诊后行全喉切除和颈廓清术。结论颈部CT检查和喉黏膜下活检是诊断黏膜下喉癌的重要手段,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为解决巨大复杂的小儿颈部水瘤的治疗这一临床难题,设计并提出手术切除加平阳霉素残瘤腔内注射这一新的治疗方法。经临床应用,收到良好疗效。分析了单纯手术切除或单纯瘤内注射疗法在治疗这一疑难疾病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阐明了这种新方法的理论基础和优势,认为值得今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伤寒与耳聋的关系早为人们所关注,而伤寒致可逆性感音神经性登未见文献报告。为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3~1995年收治的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0~52岁。均排除由噪声、爆震、头部损伤、神经系统疾病、耳毒性药物及其它内分泌代谢性疾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CD34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化ElivisionPlus二步法,检测30例正常下鼻甲,60例鼻息肉组织中CD3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CD34阻性血管进行微血管(MVD))计数,了解微血管的分布及嗜酸粒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鼻息肉组织中CD34阳性表达广泛,正常下鼻甲组织中CD34呈散在的弱阳性表达;鼻息肉组织中MVD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织中MVD(P〈0.01),与嗜酸粒细胞的浸润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CD34蛋白有可能介导嗜酸粒细胞的浸润,加重对鼻黏膜的损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4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术前进行智力、听力学、影像学检查,配带助听器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记载术中情况,术终测电极电阻,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语前聋者进行听觉语言培训,术后追踪随访疗效满意度和言语可懂度,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耳蜗植入手术一次成功,1例电极移位二次手术成功,术后暂时性面瘫2例、眩晕1例,两周X线颞骨拍片证实耳蜗电极位于耳蜗内,1个月开机调试,全部病例获取听力。3例语后聋患者听觉言语恢复,其他语前聋患者均行半年以上的听觉语言培训,随访4—6年,半开放式言语识别率〉80%,全部患者及家属达到术前的期望值。结论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及全聋的有效方法,术后效果主要与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术前听力与言语基础、听神经及其传导功能、智力、植入电极在规定的部位、术后调机与康复的有效性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