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探讨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与MRI表现特点。回顾性分析22例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头颅CT、MRI影像学表现。受累静脉窦或静脉系统:上矢状窦血栓18例,右侧横窦14例,左侧横窦13例,右侧乙状窦10例,左侧乙状窦6例,直窦血栓5例,2例合并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14次CT平扫,9次出现直接征象(急性期3次,亚急性期6次);22次MRI平扫,12次出现流空信号消失,表现为高信号三角征(急性期5次,亚急性期6次,慢性期1次),5次增强MRI显示空三角征,21次MRv显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CT与MRI(MRV)检查是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可靠的手段。对急性静脉血栓形成者,CT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亚急性期、慢性期CVT者,MRI、MRV检杏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2.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MRI在颈椎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与MRI对颈椎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2例颈椎外伤的MSCT三维重建与MRI对骨折、脊髓创伤、椎旁软组织创伤、椎间盘损伤及脊柱脱位的诊断率。结果:诊断椎体骨折MRI与MSCT三维重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附件骨折MSCT(83.9%)优于MRI(17.7%)(P<0.005);脊髓创伤MRI(50.0%)优于MSCT(8.1%)(P<0.005);椎旁软组织创伤MRI(61.3%)优于MSCT(14.5%)(P<0.005);椎间盘损伤MRI(24.2%)优于MSCT(8.1%)(P<0.005);脊柱脱位MSCT与MRI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与MRI在颈椎外伤中有不同的诊断价值,结合临床资料,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能充分全面显示病情,对颈椎外伤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低张水充盈法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多平面重建共检测26例胃肿瘤患者,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100.00%,确诊率96.15%(25/26);增强扫描对胃癌的TNM分期能做出明确的诊断。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胃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胃癌的术前分期首选螺旋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BCS患者进行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11例患者在CT扫描后2周内均在DSA下行介入治疗,其中CT图像在工作站中进行图像后处理,其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1例成像均满意,不但清晰显示了肝脏、脾脏的病变,而且也清晰显示了肝静脉、副肝静脉、下腔静脉以及侧支循环血管情况。结论:MSCTA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联,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测量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反映脂肪组织的炎症情况。方法 本研究筛选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50%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均完成颈动脉CTA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根据DWI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梗死组(ACI组)和非急性梗死组(NACI组)。选取每位患者管腔狭窄最严重的颈动脉段进行分析,将感兴趣区域(ROI)分别放置在颈动脉狭窄侧和轴位同层面对侧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中,测量脂肪密度的均值和最大值。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ACI组和NACI组患者狭窄侧与对侧PFD之间的差异,再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给两组患者狭窄侧与对侧PFD之间差异,最后将狭窄颈动脉PFD的均值和最大值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ACI组狭窄侧PFD的均值[(-57.87±8.11)vs.(-67.22±8.18),P <0.001]和最大值[(-46.53±6.33)vs.(-55.44±7.24),P <0.001]均高于NACI组。两组患者对侧PFD均值[(-78.82±7....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斑块相关参数与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参数——冠周脂肪衰减指数(pFAI)及冠周脂肪体素总体积(pFV)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7例因疑诊冠状动脉疾病而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患者,共218支冠状动脉分支存在斑块。基于CCTA评估斑块相关参数,包括斑块性质(钙化性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非钙化性斑块)、是否易损斑块、斑块长度和负荷、血管重构状态(无重构、负性重构及正性重构)及血管狭窄程度(轻/中/重度),分析上述参数与pFAI及pFV的相关性。结果 荷混合性及非钙化性斑块血管的PVAT的pFAI高于荷钙化性斑块血管,荷易损斑块血管PVAT的pFAI高于荷非易损斑块血管,pFV与之相反(P均<0.05)。无重构血管PVAT的pFAI低于、pFV高于负性重构及正性重构血管(P均<0.001)。重度狭窄血管PVAT的pFAI高于轻、中度狭窄血管(P均<0.05)。斑块长度及负荷均与pFAI呈线性正相关,与pFV呈线性负相关(P均<0.001)。结论 冠状动脉斑块相关参数均与其pFAI和(或)pFV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