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对象与方法我科自2003年2月~2005年4月采用CT简易定位法对27例颅内浅表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1~60岁.病变位于额叶14例,运动或感觉区皮质下10例,语言中枢皮质下3例.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发生先天性或后天性病理变化导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局限性扩张.其病程隐匿,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极高,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内致残、致死率在60%以上,2年内在85%以上 [1].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头皮针治疗脑损伤后运动性失语38例,在两侧言语区,用13.3cm(4寸)毫针,行皮下穿刺,强刺激手法,留针12h,10—15次为1个疗程,同时进行发声和言语训练辅以神经营养治疗,治疗中注意掌握适当刺激量,总有效率为90%(34/38)。证明针刺方法简便,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34,自引:11,他引:23  
高血压脑出血约占脑血管疾病的 30 %~ 4 0 % ,死亡率居脑出血性疾病的首位。我院自 90年代初以来采取小切口、小骨窗的微创手术方法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 :男 2 16例 ,女 118例。年龄 34~ 82岁 ,平均5 3.5岁 ,其中 70~ 82岁 4 8例 ,6 0~ 6 9岁 193例 ,5 0~ 5 9岁 76例 ,4 9岁以下 17例。入院前有明确高血压病史 30 5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owcomascale,GCS) :3~ 5分 86例(2 6 % ) ,6~ 8分 15 5例 (46 % ) ,9~ 12分 93例 (2 8% )。出血部位 …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发生先天性或后天性病理变化导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局限性扩张.其病程隐匿,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极高,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内致残、致死率在60%以上,2年内在85%以上 [1].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痉挛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fos基因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索脑血管平滑肌细胞c-fos早期快反应基因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新西兰兔36只,随机等分为3组:实验组、新霉素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新霉素组采用二次注血模型,新霉素的静脉注射给药剂量根据预实验确定为3mg·kg-1,每天2次。分别于12h、2d和7d处死动物,脑标本经灌注固定后行c-F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实验组c-fos早期快反应基因的表达强度(75%)明显高于新霉素组(25%)和对照组(17%)(P=0.032),c-Fos表达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d内最显著,并持续7d以上,而血管性病理损害发生在2d以后(P=0.005)。结论 c-fos早期快反应基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病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我科1999年6月至2002年5月共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12例,其中2例为颈胸段髓内巨大室管膜瘤,分别长为21 cm、19 cm,直径2.1 cm、2.3 cm.这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还是手术切除均有一定的代表性.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于1982年由Adams等 [1]正式命名,主要是指头部在成角或旋转加/减速运动中,周围脑组织与中央脑组织之间由于质量不同而形成相对运动,在脑实质内产生剪切力和牵托力,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造成轴索的剪切伤和牵拉伤,损伤的特点是以轴索断裂、回缩和神经纤维分解.典型的DAI容易发生在胼胝体、皮质与髓质交界区、上部脑干及基底节等部位 [2-3],临床上以意识障碍为典型表现,其诊治困难,预后很差.DAI在平时和战时均常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28%~50%,在交通肇事致重型颅脑损伤中占85%,在死亡患者中占29%~43%.  相似文献   
19.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附2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27例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 24例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造成眶内侧壁-视神经管骨折,视神经损伤,导致患侧视力严重减退;2例嗅觉丧失;7例术后出现短期尿崩,合并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经临床治疗后缓解。结论 肿瘤向鞍上扩展较大或质地较硬时应慎选经蝶入路;迅速准确地将鼻镜安放于蝶窦前壁的最佳位置,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的关键步骤;明胶海绵加生物胶可满意修复鞍底。术后应及时纠正低钠、低氯血症。  相似文献   
20.
CT、MRI引导下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活检方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手术方法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至2005年11月,CT或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47例。其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36.4±14.8岁。病灶位于:大脑半球25例,基底节及丘脑13例,鞍区6例,多发病变3例。结果活检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I级22(46.8%),星形细胞瘤II级5例(10.6%),星形细胞瘤III级1例(2.1%),胶质母细胞瘤(IV级)3例(6.4%),炎性病变、转移瘤各3例(6.4%),颅咽管瘤、脑囊虫病各2例(4.3%),脑胶质瘤病、假瘤型炎性脱髓鞘病、结核瘤各1例(2.1%),胶质增生或未明确诊断3例(6.4%)。活检确诊率94.6%,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立体定向脑深部病灶活检技术安全、可靠,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选择及手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