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正> 近年来我们对5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慢性瘘管、皮肤缺损病人,应用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皮瓣转位推进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2.
本实验先将股骨头切断,继以加热,涂蜡,钻孔致股骨头坏死.以此为模型,观察大网膜移植对坏死骨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大网膜移植后,可以为股骨头提供丰富的血供,并且有良好的回吸收及成骨功能,对环死股骨头的恢复有积积作用,为临床上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又提供了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手部开放性损伤处理失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部开放性损伤的早期处理十分重要,若发生漏诊、误治及其他失误则造成不良后果。现将我院1984年9月至1988年9月处理失误的7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下颈椎伤病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采用X线片及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下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下颈椎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向头、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术前对每位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术中应用自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治疗下颈椎伤病193例,置入螺钉830枚.结果 一次成功814枚,一次成功率98.07%,术后2~7d 15例患者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摄片位置不理想,行2次手术调整,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67例患者术后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74个月.134例骨折脱位的患者,其中131例均完全复位,复位率为97.76%.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优89 例,良63 例,可12例,差3 例,优良率91.02%,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 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下颈椎伤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是一种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背景:下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三维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然而,由于下颈椎解剖结构复杂且个体差异性大,常导致螺钉置入困难,复位风险高。 目的: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结合64排CT片及X射线片于内固定前精确测量下颈椎后方解剖学结构,指导下颈椎内固定过程中椎弓根置钉。 方法:51例下颈椎疾患病例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测量定位法行颈椎椎弓根内固定。同时对比同期开展治疗的两种不同方案的颈椎内固定患者:解剖置钉法26例,管道疏通法17例。以Andrew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标准评价3组患者的置钉准确率。 结果与结论:图像存储传输系统测量定位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图像存储传输系统测量定位组病例均未发现脊髓、椎动脉、神经等组织损伤。提示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结合64排CT及X射线片内固定前测量,能够指导内固定过程中安全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效果明显强于传统的解剖置钉法及管道疏通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DAG和PKC在大鼠骨折愈合病理过程中加速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SD大鼠制成骨折模型,并设置假手术组作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DAG和PKC的表达。结果:在实验组的脑干内,术后第3、第7、14d可见DAG阳性神经元,阳性反应位于胞浆内,至术后第24、42天,细胞呈DAG反应阴性;PKC阳性神经元亦出现于术后第3、7、14天,阳性反应位于胞浆,脑干内可见DAG、PKC双阳性神经元。结论:骨折愈合的早期和中期是DAG-PKC信号途径参与骨折愈合病理过程的关键时期;DAG-PKC信号途径通过脑干内的神经元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7.
移位后24h,大网膜粘连于骨表面,随着时间的延长粘连愈牢固。移位后1周大网膜自股骨颈骨孔长入,新生毛细血管仅限于骨孔近端。2周后长入的毛细血管逐渐增粗,分支增多,通过骨孔延伸到股骨头中部,管腔内可见墨汁沉积,形成不规则的新生骨小梁排列在原骨小梁边缘。移位4周后,毛细血管已从骨孔伸入到整个股骨头骨髓腔,取代了原来的坏死组织,成骨过程更为活跃。移位1~24周,毛细血管增生,骨髓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的增殖,坏死组织的清除,移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大网膜移位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作者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对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采用APAAP法检测兔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CD3细胞,CD4细胞,及CD8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比指标。  相似文献   
109.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在Ficat采用骨髓芯活检的启发下,1990年9月至1993年8月对Ficat分期0~Ⅱ_a期的29例病人,采用股骨头负重区活检的诊断方法,使26例病人明确了诊断,得到了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0.
我们于1990年9月-2001年6月对26例健康成人及11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分区进行股骨近端骨髓内压测定,测压后随即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进行股骨近端分区钻孔减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