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目的 研究水红花子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机制。方法 用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分别灌胃服用生药量0.8、1.6和3.2g/kg·b.w.的水红花子水提物(n=10),每日1次,共7周。分别用TBA比色法、亚硝酸盐法、DTNB法及Sohal法测定心、肝、肾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脑中脂褐质(LF)含量。结果 衰老小鼠心、肝、肾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及GSH-PX活性降低,脑组织中LF升高。上述3种剂量的EFPO,能不同程度抑制脑组织中LF升高及心、肝、肾组织中MDA升高,其量效关系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相关性检验P<0.01)、-0.981(P<0.01)、-0.966(P<0.05)及-0.978(P<0.01);能不同程度抑制心、肝、肾组织中SOD活力下降,其量效关系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P<0.05)、0.990(P<0.01)、0.985(P<0.01);能不同程度抑制心、肝、肾组织中GSH-PX活力下降,其量效关系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P<0.01)、0.956(P<0.01)及0.957(P<0.01)。结论 水红花子水提物可通过清除·OH,提高SOD及GSH-PX活力而发挥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淀粉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产检和分娩的42例妊娠晚期GDM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分娩的48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SAA、CRP和HbAlc水平,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的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等指标,分析研究组孕妇SAA、CRP水平与HbAlc水平及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孕妇SAA、CRP和HbA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研究组新生儿体重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新生儿身长、头围和胸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孕妇SAA、CRP水平与HbAlc水平、新生儿体重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γ=0.573、0.614;0.673、0.779,P0.01)。结论 GDM孕晚期SAA、CRP水平与HbAlc水平及新生儿体重密切相关,SAA、CRP和HbA1c联合检测可作为GDM孕晚期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3.
阿苯达唑中杂质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液相色谱法检测阿苯达唑粗品和精品,发现精品中多一个杂质。用制备色谱法分离该杂质,并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该杂质是用乙醇重结晶精制时发生酯交换生成的(5-丙硫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乙酯。  相似文献   
24.
茴拉西坦在老年痴呆患者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茴拉西坦在老年痴呆患者体内的药动学.方法:8名老年痴呆患者单剂量口服400 mg茴拉西坦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浆中茴拉西坦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对甲氧基苯甲酰氨基丁酸(ABA)的血药浓度,用药理学计算软件DAS Ver 1.0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老年痴呆患者口服茴拉西坦胶囊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e,Tmax,Cmax,AUC0-∞,AUC0-t分别为(76.6±51.0)min,(62.6±30.1)min,(16.4±6.4)mg·L-1,(2 054.2±951.0)mg·L-1·min,(1 815.7±881.3)mg·L-1·min.结论:茴拉西坦在老年痴呆患者体内比健康志愿者代谢变慢,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临床用药应适当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中药祛癍方醇提物(ECMH)的抗氧化活性.方法:用·OH生成系统Fe2 抗坏血酸诱导大鼠心、肝、肾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法测酵母多糖A刺激大鼠中性白细胞产生的O-2;用分光光度法测H2O2诱发的大鼠红细胞溶血度.结果:中药祛癍方醇提物抑制MDA及O-2生成;对抗溶血反应.结论:中药祛癍方醇提物通过清除·OH,O-2及H2O2发挥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6.
菟丝子多糖对衰老小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菟丝子多糖对衰老小鼠模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脑组织中脂褐质(LF)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制备衰老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不给药)、阳性对照组(灌注维生素E200mg·kg-1,qd)、3个剂量菟丝子多糖组(分别灌注100,200,400mg·kg-1菟丝子多糖,qd),共7wk。另设空白对照组。结果:模型小鼠血清、肝、肾中MDA含量升高,SOD及GSHPX活性降低,脑中LF升高。而100,200,400mg·kg-1·d-1菟丝子多糖组能不同程度对抗模型小鼠脑组织中LF升高及血清、肝、肾组织中MDA升高,其量效关系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916,-0.939,-0.950及-0.911,P<0.01;能不同程度抑制血清、肝、肾组织中SOD活力下降,其量效关系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98,0.939及0.946,P<0.01;能不同程度抑制血清、肝、肾组织中GSHPX活力下降,其量效关系均呈正相关,γ分别为0.947,0.969及0.947,P<0.01。结论:菟丝子多糖有显著清除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制疱痛平喷雾剂,观察该药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治疗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观察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本制剂总有效率91.7%.尤其是疼痛缓解起效快、疗效好.结论:该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中药头皮脂溢搽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和头皮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60例头皮脂溢性皮炎和头皮糠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头皮脂溢搽剂,每日2次,外用,对照组使用2.5%硫化硒洗剂,1次/3d。两组均用药4周为1个疗程,计算疗效指数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56例痊愈,14例显效,有效率87.5%,对照组50例痊愈,12例显效,有效率77.5%,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头皮脂溢搽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和头皮糠疹疗效明显,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荆芥-防风药对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荆芥、防风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以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借助OMIM、Digsee、TTD等数据库查询荨麻疹相关的基因,运用Venny 2.1.0筛选出荆芥-防风与荨麻疹的交集基因,并将筛选出的核心靶标蛋白导入STRING在线网站数据库,获取蛋白相互作用关系。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26个化合物和208个相应靶点,关键靶点涉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二肽激肽酶4(DPP4)、凝血因子Ⅱ(F2)、热休克蛋白HSP90α(HSP90AA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等。荆芥-防风与荨麻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包含18个蛋白,关键蛋白涉及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G)、白介素4(IL4)等。GO分析得到GO条目16个(靶点基因富集度>5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13个,细胞组分(CC)条目3个;KEGG分析得到17条信号通路(P<0.05)。结论荆芥-防风药对可能通过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IL4、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靶点调节炎症细胞因子,并调控FCεRI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荨麻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in Men.)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临床常用的剂型有注射剂、片剂以及滴丸等。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 Maxim)又名甘肃丹参,是丹参同属植物,在甘肃省天水、定西、武都、甘南等地区分布较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也有分布。甘西鼠尾草所含化学成分与丹参基本一致,据文献报道,有些活性成分高于丹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