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先心病及瓣膜病的介入治疗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瓣膜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间收治的120例先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组中,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16例,均成功封堵,无并发症发生。少年组中,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8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均成功封堵,风心病二尖瓣狭窄8例,均穿刺成功。成人组中,房间隔缺损16例,均成功封堵,无并发症发生;室间隔缺损8例,4例成功封堵,4例封堵失败,均出现头痛并发症;动脉导管未闭12例,均成功封堵;肺动脉瓣狭窄4例穿刺成功。全部120例患者中,4例出现并发症(3.3%),总有效率96.7%。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病率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2.
目的通过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缺氧心肌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对缺氧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95%N2+5%CO2气体充分置换的1%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24 h,建立缺氧心肌细胞模型。将心肌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缺氧组、缺氧+EPO组、缺氧+G-CSF组和缺氧+EPO+G-CSF联合给药组。建立缺氧模型24 h后收集5组心肌细胞标本。采用North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的Bcl-2、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的Bcl-2、Bax、细胞色素c(Cyt C)、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心肌细胞缺氧模型。与缺氧组相比:EPO、G-CSF和联合给药组明显提高缺氧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减少凋亡率和总死亡率(P〈0.01)。与缺氧组相比:EPO组和G-CSF组Bcl-2表达增加(P〈0.01),Bax、Caspase-3表达减少(P〈0.01),联合治疗组作用最明显,强于单独药物治疗组(P〈0.01),EPO和G-CSF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yt C表达在EPO组、G-CSF组和联合给药组明显降低(P〈0.01);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STAT-3蛋白表达在联合给药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EPO联合G-CSF治疗,可能通过激活线粒体途径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联合发挥更强的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63.
禹州市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展居民死亡登记以来,积累了完整的人群伤害资料,现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以逐年居民死亡年报表为据,择其意外伤害资料为本文原始数据.伤害死亡分布趋势资料分析为1974~1999年,伤害死因构成分析为1987~1999年.计算1974~1999年逐年男女性别死亡率及年龄别死亡率,计算1987~1999年伤害死因构成死亡率,排列前10位死因顺位及伤害死因顺位.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构建一种基于YOLOv4模型的早孕期胎儿颜面部超声筛查切面自动识别及图像质量评价系统,并验证该模型的识别效能。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妊娠11~14周胎儿颜面部超声筛查切面图像为研究对象,分为模型构建集(1001张图像)和临床验证集(610张图像),其中模型构建集按8∶1∶1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用于训练、测试和验证人工智能(AI)模型对正中矢状面(MSP)、鼻后三角切面(RNT)的分类与识别,临床验证集用于评价AI模型的临床泛化能力。采用Kappa检验及Kendall协同系数分析AI模型与专家级超声医师识别MSP和RNT及评价图像质量等级的一致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自动识别早孕期胎儿颜面部超声筛查切面及图像质量评价的AI模型,该模型对测试集图像中各关键解剖结构的查准率、查全率和F1分数均>80%。AI模型识别验证集图像中MSP和RNT的准确率分别为94.9%、92.9%,与专家级超声医师分类的一致性均好(Kappa=0.888、0.810);AI模型识别临床验证集图像中MSP和RNT的准确率分别为94.0%、84.4%,与专家级超声医师分类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