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复方竹叶草脂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尖锐湿疣420例分别采用复方竹叶草脂联合IL-2治疗(312例),或单独使用复方竹叶草脂治疗(108例),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311例(99.7%),复发6例(1.9%),单用竹叶草脂组有效106例(98.1%),复发23例(21.3%),联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使用复方竹叶草脂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竹叶草脂联合IL-2治疗尖锐湿疣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是较好的治疗尖锐湿疣方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以及随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方法48例植入ICD患者(其中8例为双腔ICD),根据患者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发作时的频率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确定方法和参数,并对植入ICD患者定期随访。结果48例患者顺利植入ICD,无并发症,在随访1~38个月中,患者共发作VT/VF 1 025次(VT764次,占74.5%;VF 261次,占25.5%),其中1 009次(98.4%)治疗成功,16次在ICD充电结束前自行终止。764次VT中,658次(86.1%)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终止,106次(13.9%)经低能量复律(CV)终止。261次VF中,经高能量除颤(DF)均终止。6例患者发生误放电19次,8例双腔ICD患者无误放电。结论ICD的疗效是确定的。但单腔ICD常会发生误识别、误放电,随访和及时调整参数可避免或减少此类情况发生。双腔ICD提高了对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误发电。同时应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高度重视ICD患者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醛固酮(Ald)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血清与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系膜细胞为实验对象,分为:(1)对照组;(2)不同浓度及时间Ald组;(3)Ald(10-7mol/L)+SPI(安体舒通10-9mol/L)组;(4)Ald(10-7mol/L)+LY294002(PI3K抑制剂20μmol/L)组;(5)Ald(10-7mol/L)+SB203580(P38MAPK抑制剂20μmol/L);(6)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7、10-6、10-5mol/L)组;(7)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5mol/L)+MVA(甲羟戊酸10-4mol/L)组;(8)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5mol/L)+FPP(法尼酯焦磷酸10-5mol/L)组;(9)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5mol/L)+GGPP(焦磷酸牛儿基牛儿酯10-5mol/L)组。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GK1、CTGF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含量。结果:Ald呈剂量依赖性上调SGK1和CTGF蛋白表达(P0.05)。醛固酮刺激6h即可增加SGK1蛋白表达(P0.05),12h达高峰,CTGF蛋白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安体舒通和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可阻断Ald对SGK1的激活作用(P0.01)。氟伐他汀可呈剂量依赖性下调Ald诱导的系膜细胞内SGK1和CTGF蛋白表达,以及其下游趋化因子MCP-1和ICAM-1表达(P0.05)。甲羟戊酸和GGPP可逆转氟伐他汀的作用(P0.05)。结论:醛固酮可通过抑制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PI3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内SGK1和CTGF蛋白的表达,氟伐他汀可通过SGK1信号转导通路缓解Ald的致纤维化作用。甲羟戊酸可部分逆转氟伐他汀的作用,可能与甲羟戊酸通路中的Rho蛋白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糖尿病大鼠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Wiste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高脂饮食组、糖尿病高脂饮食+TSG小剂量(10 mg/kg)干预组、糖尿病高脂饮食+TSG大剂量(20 mg/kg)干预组。实验末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LVSP、LVEDP、dp/dtmax、-dp/dtmax),检测血清和心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巯基(SH)、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TSG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血流动力学,明显降低DM大鼠血清和心脏MDA,提高TAC、SH、NO含量。结论 TSG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其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05.
蔡飞 《吉林医学》2015,(3):505-506
目的:探讨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非甾体类药物所致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非甾体类药物治疗的66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3例。研究组在非甾体类药物治疗期间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未采取预防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概率为6.06%(2/3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3.33%(1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预防非甾体类药物所致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滋肾丸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的质量浓度,并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液相色谱分离采用ZorbaxSB—C18柱,以乙腈-质量分数0.3%甲酸溶液(体积比35:65)为流动相,样品分析周期为3.5min。质谱检测采用ESI离子源、MRM正离子模式。SD大鼠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复制前列腺增生模型,灌胃给予滋肾丸提取物1.94g·kg^-1,于不同时间点取前列腺组织,测定药物质量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前列腺组织中1h即达到较高的药物质量浓度,表现出双峰现象,2者的tmax分别为8.00h与8.67h,t1/2分别为5.48h与8.95h,Cmax分别为24.6ng·g^-1。与27.8ng·g^-1,AUC0-t分别为302ng·h·g^-1与271ng·h·g^-1,MRr0^t分别为9.50h与9.37h,前列腺组织药物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相同给药剂量下血浆药物质量浓度。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质量浓度,并应用于体内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骨外科临床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骨外科临床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跟踪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60例患者中出现了9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结论:骨外科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较多,需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并积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管理措施,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改善医患管理,提升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8.
我科从1994年始引进GFOT型瘫痪肌肉反馈治疗仪对36例中风后偏瘫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9例脑血管患者均为1994年2月至1996年2月我科收位病人。根据症状、体征,结合CT或/和MRI诊断急性脑血管意外。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3岁。其中脑梗塞20例脑出血16例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20例均为大脑前、中动脉系统病变,瘫痪肢体肌力见附表。对照组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6岁脑梗塞18例脑出血15例左侧偏瘫15例,右侧偏辞18例偏瘫肢体肌力见附…  相似文献   
109.
自1965年Bangham等人发现脂质体(1iposome),特别是1971年英国Rahman等人将其用作药物载体以来,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在医药领域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脂质体是一种不溶性的极性磷脂质组成的双层蝶状结晶分子,在水中可形成一个或数个同心脂质双分子层。它既可包蔽水溶性药物,也可将脂溶性药物结合在双分子层的脂质部分。脂质体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运用的原理 ,适应证以及起搏模式的选择。方法 患者 6例 ,男性 4例 ,女性 2例 ,诊断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间传导阻滞。置入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器。左心房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 2 188电极导线 ,左右心房电极导线通过 Y形转接器与双腔起搏器连接。结果 双心房同步起搏后 ,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明显减少。结论 初步临床应用提示 ,右心室三腔起搏器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