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患者 2 8岁 ,住院号 372 834。孕 2产 1,因停经 34周 ,突发性腹痛 2 2小时入院。末次月经 1998年 8月 15日 ,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 ,停经 4月余自觉胎动 ,胎动良好 ,未进行正规产前检查 ,孕 6月曾患“胰腺炎” ,经治疗后好转 ,孕 7月时曾在所属地段医院行产前检查 ,诊为臀位 ,嘱其膝胸卧位矫正胎位。于 1999年 4月 9日晚 11时突感剧烈腹痛 ,以中上腹部为著 ,呈持续性痛 ,不能平卧 ,但无阴道流血。于 4月10日上午 11时来我院外科就诊 ,查淀粉酶正常。血常规 :Hb 5 4g/L ,WBC 14 9× 10 9/L。因其妊娠 34周 ,疤痕子宫 ,故转产科就诊。…  相似文献   
22.
朱瑜  蒋瑾瑾 《人民军医》2010,(5):342-342
1病例报告患者女,12岁。因间断发热24天、咳嗽7天入院。近1年有反复咳嗽病史,外院曾按哮喘治疗,效果不佳。查体:吸气三凹征(一),左侧呼吸动度减弱,左下肺叩诊浊音,双肺呼吸音不对称,左上肺呼吸音低,左下肺呼吸音消失。胸部X线片示:左肺不张伴胸腔积液。胸部CT示:左侧主支气管受压阻塞,左肺呈实变影,气管左移,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儿中,原发性10例、继发性19例,其中11例发生于感染后。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黄疸、尿色加深及肝脾肿大,21例Coombs试验阳性。29例患儿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22例;治疗效果不佳7例,在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首选药物为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对儿童缓解期哮喘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缓解期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组予孟鲁司特钠加玉屏风颗粒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随访6个月期间咳喘发作、发热及下呼吸道感染人次,比较外周血嗜酸性细胞绝对计数(EOS)、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炎症细胞因子(IFN-γ、IL-13、IL-17、IL-9、IL-5)等的变化。结果 (1)随访6个月期间组间比较,治疗组因发生反复咳喘、发热、下呼吸道感染而就诊的患儿人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EOS水平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总Ig E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组间治疗后比较,IL-13、IL-17、IL-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治疗儿童缓解期哮喘,可显著延长临床缓解期,减少咳喘复发与继发感染,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调节T细胞亚群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5.
临床资料 :本文系 1997年 10月至1998年 10月我院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 2 0 7例。以同期入院的非感染性患儿 2 5例作对照组 ,同时进行检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的诊断的诊断标准均参阅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标准。方法 :患儿入院第 2~ 4天内抽静脉血同时检测CVB Ag、CVB IgM抗体、CMV IgM (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盒 )、EBV IgM (意大利Sorin生物技术公司试剂盒 ) ,均以ELISA法检测 ,按试剂盒步骤进行 ,实验诊断科专人负责。统计学分析为卡方检验。结果 :见表 1。由表 1可见 ,上呼吸道…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急性期免疫功能状况,分析EB病毒(EBV)合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IM急性期患儿34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抗原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30例比较;进一步分析HCMV阳性IM患儿与阴性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表达率的差异。结果: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8^+较对照组显著升高,CD4^+、CD19^+显著降低(P〈0.01)。HCMV阳性组CD3’、CD8’较HCMV阴性组高(P〈0.05),CD19^+降低(P〈0.05)。结论: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显著异常,EBV合并HCMV感染可加重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观察有柯萨奇B组病毒(CVB)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小儿尿白三烯(LTs)水平的变化,探讨上感诱发哮喘的机制.【方法】本组31例,其中CVB阳性上感组9例,CVB阴性上感组12例,健康对照组10例.用ELISA法定量分析尿液LTs的含量.【结果】①上感儿(CVB阴性组和CVB阳性组)的LT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儿(t1=2.74,P<0.05,t2=6.25,P<0.01);CVB阳性组尿LTs水平高于CVB阴性组(t=2.106,P<0.05).②CVB阳性上感儿晨间尿LTs水平明显高于CVB阴性的上感儿(t=2.17,P<0.05),傍晚尿LTs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上感时患儿LTs增加,当有CVB感染,LTs水平会更高,更易诱发哮喘.  相似文献   
29.
对100例正常人的手指末梢全血测定,经过7~8个月临床应用,证实方法简便,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经过检查没有发现任何疾病的正常男女青年(18~25岁)各50例。用微量吸管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不同痛原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及其意义,以及免疫干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紊乱的改善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柯萨奇B组病毒抗原(CVB—Ag)、IgM抗体(CVB—IgM)、EB病毒VCAIgM抗体(EBV~IgM)、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浓度。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①EB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浓度与EBV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EB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组CD4^+T比例、CDC+/CD8^+比值较其他病毒感染组降低(P〈0.05)。EB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组IgG、IgM浓度较其他病毒感染组升高(F〈0.05)。EBV感染组外周血CD4^+/CD8^+比值较其他病毒感染组降低(P〈0.05)。②免疫干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儿CD4^+T细胞比例、CD4^+/CD8+升高(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免疫干预治疗后患儿CD4^+T细胞比例、CD4^+/CD8^+、CD19^+细胞比例升高,CD3^+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EBV感染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细胞免疫紊乱的重要原因。免疫干预治疗有助于尽快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