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CR胸片支气管成像及其与左心房增大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胸片支气管走行角度变化对判断左心房增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测量94例CR胸片心脏重度增大病例的气管隆突角及左主支气管(与体轴)夹角,分别计算气管隆突角与超声左心房前后径、左主支气管(与体轴)夹角与左心房前后径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气管隆突角与左心房前后径及左主支气管(与体轴)夹角与左心房前后径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和0.51。结论:胸片气管隆突角及左主支气管(与体轴)夹角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左心房增大。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经腹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围术期的酸碱状态与调控。方法 选择 10例择期肝脏切除患者 ,在肝血流阻断前补液以林格液与血定安按 3∶1的比例充分扩容 ,并在围麻醉期使用多巴胺 3~ 5 μg·kg-1·min-1,分别于切皮、进腹探查时、肝血流阻断前、阻断后 5min、阻断后 10min、肝血流开放后 5min及术毕各时点采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 碱剩余 (BE)在肝血流开放后 5min与阻断前相比较有所下降 (P <0 0 5 ) ,而 pH、实际碳酸氢根浓度 (AB)、二氧化碳结合力 (TCO2 )、标准碳酸氢根浓度 (SB)、血氧饱和度 (SaO2 )等在阻断前后变化不大。结论 经腹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中只要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与充分的内脏灌注 ,无须常规补充碱性药物 ,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3.
新型X线机控制电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经完全改变了继电器控制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单片机技术进行全面控制,特别是中高频X线机的控制电路完全采用单片机或微机控制。这些X线机的全部指令和数据均通过输出输入接口(I/O)传送。因此掌握了接口电路的测试技术就能快速查出故障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先后维修过岛津系列X线机110A-150D等多种机型,总结了一些规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进一步提高X线平片对主动脉窦瘤破裂的诊断。方法 3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例,右冠窦瘤破裂29例,无冠窦瘤破裂10例。全部病例均摄心脏远达片及左前斜位或吞钡左侧位片。分析其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主要X线表现为心脏普遍增大,破入右房病例的心脏增大较破入右室者明显。心型多为普大型和二尖瓣型。多数病例出现不同程度肺淤血,部分病例肺淤血并肺充血。结论 X线平片心脏增大和肺血增多,结合临床胸痛、典型心脏杂音等体征,可提示主动脉窦瘤破裂诊断。  相似文献   
25.
我们自1991年1月~1996年6月收治脊髓锐器伤7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三种大鼠蛛网膜下腔给药途径的优缺点。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3 组,分别作如下处理:重复穿刺 (1 次/d),椎板切除置管以及经皮置管。设空白对照组。记录操作前后大鼠体质量变化;评估其一般行为及神经生物学行为; Rota-Rod跑步行为学测试,检查运动平衡与协调功能变化;痛敏刺激测试其对伤害的感受性反应。HE染色评价局部炎症反应, 并行甲苯胺蓝染色试验评价不同方法的给药精度。结果重复穿刺组成功率较低,并且引起较多并发症:包括异常的神经行为 学表现以及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痛觉过敏、脊髓背侧严重的局部炎症反应。留置导管可以方便进行后续给药,适合长期的药 理学及行为学研究。经椎板切除置管创伤大,严重影响动物的生理功能,并且容易引起脊髓额外损伤(P=0.03)。经皮置管具有 最高的手术成功率,且创伤小,仅引起轻度的脑脊液漏、微弱的感觉运动障碍以及脊髓背侧极轻微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给药精度 高(P=0.002)。结论3种方法相比,经皮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精确的重复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制备多索茶碱胶囊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多索茶碱为主要成份制备胶囊剂,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采用全粉末填充工艺成功制备出多索茶碱胶囊,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主药进样浓度在10.2~81.6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30151C+59420(R=0.9999),平均回收率100.6%,RSD=1.1%。测定的精密度良好,样品溶液在24h内稳定(RSD=0.5%),色谱条件和处理方法耐用性良好。结论该胶囊的制备方法可行,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可用于多索茶碱胶囊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8.
烧伤瘢痕挛缩致踝关节完全性前脱位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男 ,8岁 ,右足背烧伤致背屈畸形 7年余 ,于 1 994年 1 1月 2 9日入院。出生后 3个月右足背 ,踝部、小腿烧伤 ,换药愈合后瘢痕挛缩。查体 :右足跟后侧着地 ,跟骨结节特重跛行 ,足背屈 90°与小腿平行 ,足背与胫前皮肤瘢痕粘连 ,足底正对前方 ,右下肢长度较健侧短 1 0cm ,X线片示 :踝关节向前方完全性脱位 ,足骨与胫骨平行发育正常。诊断 :右下肢皮肤瘢痕挛缩并踝关节完全性前脱位。治疗  1 994年 1 2月 9日在全麻下行右小腿踝部瘢痕切除松解 ,见趾伸肌腱短缩 ,被动将足踝复位困难 ,将诸伸趾肌腱Z形延长 3cm ,距骨复纳踝关节呈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