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大出血是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常见的原因之一,正确辨识胆囊动脉与胆囊管及肝外胆管的腹腔镜应用解剖关系,妥善处理胆囊动脉,必然有助于减少出血,避免术中在慌乱中盲目止血造成胆管损伤[1-5]。20多年来,笔者坚持不中转开腹,通过逾万例腹腔镜手术无一例胆管损伤的切身经验,逐步加深了对胆囊动脉各种形态的认识,高度重视术中出血的预防,根据胆囊动脉的多态性和供血来源,细化为8种分型,针对性采取适宜的处理措施,从而建立了有效避免胆管损伤的手术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22.
病人,女性,15岁,因间断性上腹部不适伴腰背部疼痛1周,于2005年10月24日收入院。查体:上腹部压痛,可触及一5cm×6cm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度较差。B超示:胰尾区实性略强回声团块。CT示(图1):胰尾区可见截面大小约6.5cm×8.8cm卵圆形软组织样密度影,与胰尾分界不清,内密度不均匀,平均CT值57Hu。血生化检查无异常。手术见肿瘤位于胰尾部(图2),大小约7cm×7cm×10cm,质韧,囊实性,包膜完整,与脾蒂粘连较紧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纤维胆道镜结合iMES-I-B型微电极碎石仪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采用微电极碎石技术治疗取石困难的胆道结石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微电极碎石效果以及胆道损伤等并发症,记录取石时间,统计结石取净率。结果 21例患者微电极碎石后通过生理盐水冲洗自行排出,其余29例进一步应用网篮套取结石,从开始碎石到取净结石的时间为20~65 min,平均(41. 5±11. 2) min,结石取净率为100%(50/50)。术中胆管壁出血3例,术后胆漏2例,术后住院时间为7~14 d,平均(10. 2±2. 1) d,无患者中转开腹或胆道穿孔。术后4~6周造影无异常拔除T管。结论在腹腔镜下经纤维胆道镜结合iMES-I-B型体内微电极碎石仪治疗取石困难的胆道结石是一种安全、可靠、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1999年4月~2008年10月,我们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分类处理胆囊管结石17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患者男,以右上腹部不适3d入往我院消化内科,腹部超声检查示胆囊多发结石,脂肪肝,肝囊肿,肝外胆管腔内星点状回声,考虑炎性产物,血尿淀粉酶未见异常。转我院普通外科拟手术治疗,因患者有胰腺炎病史,行MRCP检查排除肝外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CD44v6和nm23H1表达与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HCC组织中CD44v6和nm23H1表达.结果 99例HCC中CD44v6和nm23H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4%和76.8%.CD44v6表达与nm23H1表达呈负相关.CD44v6和nm23H1表达均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和预后相关.结论 检测CD44v6和nm23H1表达可以作为HCC侵袭转移和预后判断的病理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记忆金属支架与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中人氟安)联合治疗直肠癌伴梗阻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对直肠癌伴梗阻14例,首先经肛门置入肠道支架治疗梗阻,再经支架网眼穿刺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局部化疗。结果:成功置入支架后即解除梗阻。1例因严重体液失调导致神志不清,治疗1周后才恢复饮食,其他患者1~3 d后即逐渐恢复饮食。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1例在置入支架后94 d随大便脱出,并于脱落后22 d因梗阻复发再次置入支架。现已死亡10例,生存期101~720 d,平均(352±221)d;其余4例已存活3~13个月,未再发生肠梗阻。结论:利用记忆金属支架能有效解除直肠癌伴梗阻,可对晚期直肠癌以及具有高危手术因素的患者施行永久性姑息治疗,避免结肠造口;置入支架后经支架网眼穿刺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局部化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9.
1999年5月-2008年1月,我们共对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14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西咪替丁预防大肠癌复发转移临床疗效以及与唾液酸化LewisX(SLe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链霉菌素-生物素(微波-LSAB)法检N80例大肠癌SLeX蛋白表达水平。将阳性表达的73例随机分为两组:西咪替丁治疗组43例,对照组30例。手术后第3周开始,对Duke’sA期和B期患者,治疗组每天口服氟尿嘧啶200mg和西咪替丁800mg;对照组仅每天口服氟尿嘧啶200mg。对Duke’sC期患者,两组均采用LFP方案化疗,同时,分别采取上述方法对照治疗。服药时间均为1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0.4±2.6)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7%和50.0%,Duke’sC期生存率分别为84.6%和22.2%,SLeX蛋白表达Ⅲ级生存率分别为92.3%和29.4%,肝脏转移率分别为20.9%和53.3%,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Duke’sA+B期生存率分别为82.4%和91.7%,SLeX蛋白表达Ⅱ级生存率分别为70.6%和76.9%,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5.6%和43.3%,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咪替丁对SLeX蛋白高水平表达的中晚期大肠癌有一定的抗转移治疗作用,有助于降低转移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