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糖原累积病(glycogenstoragedisease,GSD)是一组与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谢有关的某些特定酶的缺失或活力低下,导致糖原在不同组织异常储积而造成的疾病。微量酶法测定红细胞糖原含量,可以代替肝糖原测定,作为GSD患儿的诊断手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凋亡和坏死细胞的DNA含量分析和链缺口标记检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流式细胞术法简便、有效地检测凋亡和坏死细胞。方法 将热处理、喜树碱诱导和紫外线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 细胞分别用碘化丙锭(PI) 摄入试验、亚G1 峰法和DNA 链缺口标记法(TdT) 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细胞进行比较,观察三种方法在凋亡和坏死细胞检测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PI摄入试验显示,死细胞可大量摄取染料,DNA 含量直方图上其相对荧光强度明显较活细胞高;凋亡细胞在经磷酸柠檬酸盐缓冲液(PC) 处理后,G1 期峰前出现一额外亚G1峰而被识别,未经PC 处理的细胞难检测到凋亡;TdT 标记时,坏死细胞平均荧光强度约为对照的3倍,而凋亡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增加。结论 将PI摄入试验、亚G1 峰法和TdT 法结合起来,可有效检测凋亡和坏死细胞。  相似文献   
23.
流式细胞术的亚G_1峰法分析细胞凋亡的重新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重新评价亚G1峰 (Sub G1)在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应用 ,解决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Sub G1法荧光参数线性放大和对数放大法对 3种具有不同细胞周期特异性的细胞凋亡模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3种不同周期特异性细胞凋亡模式在经培养 3、6h的对数放大法分析 ,Sub G1峰均出现在 10 2 荧光道数处 ,且 6h较 3h明显增高。荧光参数对数放大法可避免Sub G1法中Sub G1峰与碎片峰两峰重叠 ,当TdT法清楚地显示凋亡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时相位置时 ,PC缓冲液的应用则可避免Sub G1峰与G1期峰重叠。结论流式细胞术分析典型细胞凋亡时 ,Sub G1法作定量分析应与对数放大法同步进行 ,才能有效地避免碎片峰与Sub G1峰重叠 ,而PC缓冲液的应用则避免Sub G1峰与G1峰重叠 ,更有效分析细胞凋亡。Sub G1峰应为对称的“高氏分布”图形 ,而不应为“针”形的均一倍性峰。  相似文献   
24.
HBV前C区基因变异可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为探讨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病毒复制及肝脏炎症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相结合,对深圳地区30例HBV感染者进行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30例慢性HBV感染者系1996年6月~1997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男性20例,女性10例,其中无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rhPDGF)-BB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增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PDLC,应用甲噻唑四唑氮(MTT)比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rh-PDGF-BB和rh-bFGF单独及联合作用下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增殖指数。结果rhPDGF-BB和rh-bFGF联合作用后,PDLC增殖能力提高,活性增强。其中,10μg·L^-1的rhPDGF—BB加10μg·L^-1的bFGF为最佳显效质量浓度,第3天为最佳显效时间。结论PDGF—BB和bFGF联合能更显著促进人PDLC的增殖并且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6.
白介素36(IL-36)是IL-1家族成员,由3个生物学功能相似的分子IL-36α、IL-36β及IL-36γ成,曾称为IL-1F6、IL-1F8、IL-1F9,2010年由Dinarello等人统一将其更改为现在的名称。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达斡尔族IL-36Ra缺陷病(DITRA)一家系中IL36RN的突变情况。方法:2例患者分别为48岁和51岁同胞兄弟,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以168例健康汉族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例患者及其4例健康家族成员IL36RN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例1系婴儿期发病,发病时皮疹泛发全身,病情重;例2系50岁发病,皮疹局限于躯干,病情较轻。2例患者均发生了IL36RN c.1 15+6TC纯合突变,4例健康家族成员该位点发生了杂合突变,168例对照组中有7例该位点发生杂合突变。结论:IL36RN c.115+6TC纯合突变可能是2例患者发生DITRA的原因。.  相似文献   
28.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30例慢性HBV感染者系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0例,女10例,其中无症状HBsAg携带者9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12例 CHB组);慢性重型肝炎9例(CHF组),平均年龄36.4岁(13~5岁)。21例行肝活检。肝炎分级分期按1995年北京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定标准。所选病例全部为HBsAg(+)抗-HBe(+)、及抗-HBc(+)。 2.血清HBV标志物:采用微粒酶联免疫法系统及试剂盒(Abbott,USA)。 3. RFLP分析参照文献[1]进行。将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病人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对17例CSH患者及19例正常健康者CD4+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CD4+Th1、 Th2细胞在CSH组分别为7.2%—26.3%(平均15%)和0、l%—10.9%(平均2.0%),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2.2%—11.9%(平均5.9%)和0.4%—3.9%(平均2.2%);CD4+Th1细胞百分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H组中13例HBV DNA阳性,其HBV DNA的含量与IFN-γ表达细胞百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Th1细胞与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相关,IFN-γ的表达对HBV复制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应用毛细管柱(DB-1)气相色谱法,对临床上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意义的59种标准有机酸的亚甲基单位值(MU)进行了测算,并与填充柱(5%OV-1、4%OV-17)进行了比较,且通过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正常和异常儿童尿液有机酸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优于填充柱,作者认为:该法可作为国内有机酸尿症化学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