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64篇
  2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91.
目的:研究Ⅰ类整合子在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结构及其在介导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整合酶基因,对其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4种抗生素对试验菌株的敏感性。结果:在其中38株肺炎克雷伯菌DNA上检测到I类整合,阳性率43.2%。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绝大多数为aadA2和dfr17,整合子阳性组耐药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目前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强,并广泛存在I类整合子。菌株携带基因盒和耐药表型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基因盒介导了细菌耐药性。耐药基因盒是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2.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的存在及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临床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A、B、C、D等4类β-内酰胺酶24种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出TEM、CTX-M-1群和OXA-1群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5.0%、40.0%和10.0%,其余21种基因均未检出;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测到19株占95.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C,经测序比对除11号株外,其余18株占90.0%均存在突变.结论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为产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变异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493.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胞外体(EXO)二肽基肽酶Ⅳ(DPPⅣ,CD26)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8水平在CMV感染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收治的53例CMV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CMV组,选择同期入院的42例非CMV感染新生儿(CMV IgM呈阴性,血、尿中CMV-DNA< 103拷贝/mL)纳入对照组.采用ELASA法检测EXO-DPPⅣ活性及血清IL-6,-8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年龄及胎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CMV组新生儿EXO-DPPⅣ活性及血清IL-6,-8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感染后,体内免疫平衡被打破,出现酶类及细胞因子分泌异常.EXO-DPPⅣ活性及IL-6,-8水平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4.
实习护生角色转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 ,是护生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阶段。护生尽快适应角色转变是顺利完成临床实习的第一步[1] 。但是 ,由于学校和医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合 ,对于护生来讲 ,从思想单纯的学生到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病人 ,角色递进的跨度大 ,因此 ,刚进医院实习的护生往往出现角色定型差 ,理论与实践脱节 ,应急能力、沟通能力较低等现象。在我院以往的实习检查中 ,各医院的反映也证实了这一点 ,尤其是护生在临床的最初1周~ 4周 ,出现手足无措 ,动作迟疑等 ,即所谓的“呆滞期”现象 ,…  相似文献   
495.
目的:探讨如何在实践中提高临床护士的职业能力.方法:通过逐级考核与实地操作的方法,从人人参与健康教育,让年轻护士轮转科室,打破多年的专科护理制度、考核等,对全院各科护士进行考核排名.结果:经过考核后护士有了紧迫感,大大提高了工作热情和护理质量.结论:通过临床实践中的培养,激发了年轻护士的学习热情,增长了专业知识,开拓了视野.  相似文献   
496.
目的:探讨患者瓣膜置换术后高血糖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7-01-2018-02行瓣膜置换手术的3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筛选所有患者的新发房颤高危因素,并对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同时分别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28例患者中,有118例出现了房颤,发生率为35.9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BMI、术后白细胞计数(WBC)、平均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BMI、术后WBC及平均血糖值是发生术后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平均血糖水平均为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97.
规范操作前解释 强化整体护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强化护生的整体护理观,我们要求护生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前对患者进行有效地解释。为此,我们规范了解释内容如首先应礼貌地称呼患者;其次讲明操作内容和目的。询问患者需求,解答患者疑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对于强化护生的整体护理观,培养和提高护生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98.
目的: 通过ZnCl2和膜渗透性特异锌螯合剂(TPEN)处理人肺癌细胞株A-549,观察高锌和低锌条件下锌转运体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方法: 0、50、100、150、200 μmol/L ZnCl2 以及0、5、10、15、20 μmol/L TPEN分别处理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12 h,细胞存活率用MTT(噻唑蓝)方法检测;zinquin(荧光锌离子探针)检测细胞内锌离子含量;RT-PCR方法检测锌转运体mRNA的表达。结果: ZnCl2浓度为150 μmol/L和200 μmol/L以及TPEN对A-549细胞均有明显抑制生长作用;ZnCl2处理后的A-549细胞内锌离子含量显著升高,TPEN处理的A-549细胞内锌离子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ZnCl2处理的细胞ZnT-1(锌转运体)mRNA表达量普遍升高;TPEN处理的细胞ZnT-1mRNA表达水平依次降低;ZIP-1(锌铁调控样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随ZnCl2浓度增加而依次降低,随TPEN浓度的增加而依次升高;ZIP-10 mRNA的表达水平随ZnCl2浓度增加而依次降低,TPEN处理后普遍增加。结论: 高锌促进人肺癌A-549细胞ZnT-1mRNA的表达,抑制ZIP-1 和ZIP-10 mRNA的表达;低锌促进人肺癌A-549细胞ZIP-1 和ZIP-10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99.
目的:构建含有不同长度的乙肝病毒(HBV)截短型中蛋白的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反式激活作用。方法:设计引物扩增两条不同长度的HBV截短型中蛋白基因片段,分别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S2与pcTS。重组子经HindⅢ单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将测序正确的重组子与报告质粒pGL3-control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检测荧光素酶表达强度。结果:构建了两种HBV截短型中蛋白基因的表达质粒pcS2与pcTS,通过共转染证明均具有反式激活作用,且pcS2反式激活作用强于pcTS(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重组表达载体,并证明HBV截短型中蛋白发挥反式激活作用的关键区段在前S2区。  相似文献   
500.
目的:观察头针与MOTOmed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52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予单纯MOTOmed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头针(取穴瘫痪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百会、四神聪)联合MOTOmed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量表中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及上肢、手Brunnstrom分期的改变。结果: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后,2组Fugl-Meyer、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上肢、手Brunnstrom分期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头针联合MOTOmed训练的康复治疗对中风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疗效颇佳,并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