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 在海岛、航海和陆地 3种环境下观察神经毒预防、急救药物对沙林中毒的防治效价。方法 试验场所为某海岛码头、航海中的登陆舰和陆地。在登陆舰的前甲板、尾舱、机舱及陆地条件下各设预防组和急救组。预防组兔在中毒前 2h喂服神经毒预防药 ,沙林 82 .5 μg·kg- 1im中毒 ;急救组兔沙林 2 4 7.5 μg·kg- 1im中毒 ,当兔出现惊厥时 ,肌注急救药。观察 2 4h中毒症状发展和存活率。结果神经毒预防药在海岛、航海和陆地 3种条件下 ,对82 .5 μg·kg- 1沙林中毒的预防效价分别为 78% ,6 7%和 75 % ;急救药对 2 4 7.5 μg·kg- 1中毒的急救效价分别为 80 % ,5 7%和 78%。海岛和陆地的防、急救效价相近 ,航海条件下的预防、急救效价略低 ,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结论 使用神经毒急救和预防药物必须注意航海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背景与目的 肝细胞癌(HCC)在我国属于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但是术后复发仍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微血管侵犯(MVI)被认为是HC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因此,本研究探讨HCC患者MVI的危险因素及MVI对根治术术后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指标。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202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50例行H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检查证实42例有MVI,108例无MVI,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MVI的影响因素,通过随访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结果 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术前甲胎蛋白(AFP)、术前血小板(PLT)与HCC患者MVI发生有关(均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术前AFP(≥400 μg/L)、术前PLT(>200×109/L)也是HCC患者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1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范围12~48个月,中位时间为26个月。与无MVI患者比较,有MVI患者术后1、2年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76.19% vs. 91.67%,P<0.05;47.20% vs. 78.70%,P<0.05),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23个月 vs. 34个月,P<0.05)。结论 肿瘤较大、术前AFP与PLT水平较高的HCC患者发生MVI的风险升高,对于此类患者应进行严格的术后随访,以便一旦出现复发征象及时进行后续治疗,改善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83.
正反义人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目的构建正义和反义端粒酶RNA组分((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s,hT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MluⅠ和SalⅠ从pGRN83质粒上切下约579bp的hTR cDNA片段,分别定向连入pcl-neo的Mlu Ⅰ/Sal Ⅰ和MluⅠ/Xho Ⅰ酶切位点上,即构建成了hTR的正反义表达载体,并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明,所构建的正反义hTR真核表达载体与设计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人端粒酶RNA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正反义hTR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端粒酶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应用EST及LC两镜联合治疗胆囊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联合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网篮取石治疗胆囊肝外胆管结石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构建p27^kip1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基因转染,研究其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将人p27^kip1 cNDA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lneo的No1 1酶切位点中,然后应用DOTAP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胆管癌QBC939细胞中,用G418筛选抗性细胞克隆,采用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外源性目的基因在靶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及表达,以及转基因细胞对裸鼠致瘤性能力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p27^kip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QBC939细胞中。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p27^kip1基因的细胞株,p27^kip1基因转染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并出现分化的迹象,其裸鼠致瘤性能力明显降低。结论:p27^kip1基因具有抑癌基因的作用,在未来胆管癌的基因治疗中可能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该疾病起病较为隐匿、多无明显症状,早期诊断率较低,根治性切除仍是其可能获得痊愈的唯一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已多发转移、剩余肝储备不足、患者一般情况不能耐受手术等原因,其根治性切除率较低。因此,本研究探讨阳性淋巴结个数与IC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以期为ICC手术预后评价提供参考,为术后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2020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150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阳性淋巴结个数(N0:无淋巴结转移;N1: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N2: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患者术后生存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糖类抗原19-9 (CA19-9)水平、术前甲胎蛋白水平、切缘状态、淋巴结阳性个数与ICC患者术后生存明显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切缘状态(P=0.003)、术前CA19-9水平(P=0.008)、阳性淋巴结个数(P<0.001)是影响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150例ICC患者术后1...  相似文献   
87.
胆囊癌(GBC)是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相关研究在不断深入,GBC患者预后仍多不良。手术是唯一有治愈GBC可能的治疗,辅助疗法结合手术的多学科疗法是晚期GBC患者提升生存期的希望。笔者将对近年来关于GBC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88.
89.
8例肠系膜上静脉水平胰颈部完全性横断伤行胰胃吻合术治疗,同时行合并伤的处理,术后治愈7例,死亡1例,发生胰瘘2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术后出血1例。胰胃吻合术能有效地保护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避免术后糖尿病的发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0.
刘洪  田志强  罗昆仑  方征  夏咸军 《肝脏》2020,(2):186-18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严重肝外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19例采用DCS理念指导下手术救治的严重肝外伤患者设为DCS组,回顾2012年之前61例经手术救治的严重肝外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处理方法;统计检测术后第1、8天患者TBil、ALT、AST、WBC、CRP、Hb、Alb指标,观察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等,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两组相比较,DCS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肝功能(TBil、ALT、AST、ALP)、炎症反应(WBC、CRP)及营养(RBC、Hb、Alb)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DCS组的TBil、ALT、AST、AKP、WBC及CRP等指标较传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S在严重肝外伤处理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可提高严重肝外伤的救治成功率。对于符合DCS手术指征的严重肝外伤患者要尽早、尽快地实施D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