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2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265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570篇
预防医学   332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318篇
  5篇
中国医学   215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脊髓性肌萎缩(SMA)是一种高发生率并严重影响儿童生命健康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SMA的表型异质性高、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性也不同, 因此迫切需要寻找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对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展及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 为患者制定完善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和多学科管理策略。近年来SMA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本文就生物标志物在SMA疾病进展、预后、治疗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2.
93.
摘要:目的:研究北京市2017年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医疗费用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从全军合理用药监测网数据库中提取位于北京市的军队三级甲等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医疗中产生的全部就诊和费用数据,计算就诊人次和费用并将费用划分为药品、诊疗、材料和其他等四类,采用成分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对2017年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前后医疗费用及其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医药分开改革使样本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降低了44.7和414.9元,但对次均医疗费用的变化趋势没有显著影响。医疗总费用中药占比下降了5.8%,相应的诊疗收入占比上升了6.1%。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中药占比分别下降4.8%和5.8%,诊疗费用占比则分别上升了3.9%和6.4%。医院药品收入损失主要由诊疗收入补偿。医药分开改革对医疗费用结构的变化趋势影响不显著,材料和其他费用的占比在改革实施后均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结论: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基本实现了以医事服务费补充药品收入损失的目标,但医疗收入中药占比仍然很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降低药品费用占比。  相似文献   
94.
摘要:目的:基于人趋化因子Fractalkine (CX3CL1)/人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受体(CX3CR1)轴探讨槲皮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设VSMC细胞组、西拉普利组(100.0μg·ml-1)、槲皮素低、高剂量组(槲皮素终浓度分别为100.0,200.0μg·ml-1);各组每孔设6个平行样,培养72 h。培养结束后,CCK-8溶液试剂测定细胞增殖水平,结晶紫染色测定单克隆形成数目,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水平,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CX3CL1、CX3CR1基因和蛋白水平。结果:与VSMC细胞组比较,西拉普利组、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吸光度(A)值、存活率、单克隆形成数目、CX3CL1、CX3CR 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凋亡率升高(P<0.05)。与西拉普利组比较,槲皮素低剂量组A值、存活率、单克隆形成数目、CX3CL1、CX3C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凋亡率降低(P<0.05);槲皮素高剂量组A值、存活率、单克隆形成数目、CX3CL1、CX3C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凋亡率升高(P<0.05);且槲皮素高剂量组A值、存活率水平、单克隆形成数目、CX3CL1、CX3C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槲皮素低剂量组,而凋亡率高于槲皮素低剂量组(P<0.05)。结论:在100.0~200.0μg·ml-1的范围内,槲皮素能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槲皮素能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CX3CL1、CX3C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而抑制CX3CL1/CX3CR1轴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5.
在化学创新药的研发过程中,低能量放射性核素(主要为14C)示踪技术可用于开展人体物质平衡研究,以明确用药后一定时间内药物及其代谢物的主要排泄途径(尿液还是粪便)及排泄回收率(需>90%)。该技术在创新药人体吸收、代谢及排泄研究中仍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日本及欧美制药工业界已被广泛应用多年。本文简述放射性核素示踪的基本原理,回顾2018年以来在美国批准的新分子实体新药中应用该技术的情况,阐述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人体物质平衡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在我国创新药研发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的双循环(肺循环及体循环)灌注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及预判提供指导。方法对58例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容积灌注扫描,最后经病理证实腺癌22例,鳞癌16例,小细胞癌9例,良性者11例;其中病理得到分化程度31例。采用双入口模式对其进行后处理分析分别得到病灶的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及血流灌注指数[PI=PF/(PF+BF)]。采用LSD两两比较考察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各灌注值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肺癌的分化程度与各灌注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腺癌与鳞癌之间的灌注值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值PF、B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腺癌与小细胞癌,鳞癌与小细胞癌之间灌注值PF、BF及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灌注值PI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50,P<0.05),即随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灌注值PI呈增高趋势。灌注值PF及BF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肺腺癌与肺鳞癌的P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PI值高于鳞癌;肺癌的分化程度与其灌注PI值呈负相关。双入口灌注技术对肺癌的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的临床预判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索将绘画测验用于评估青少年抑郁的价值。方法运用整群抽样法对755名初中生进行儿童抑郁量表测验和房树人绘画测验,选取儿童抑郁量表得分阳性者148人为抑郁组,同等数量正常者的房树人图画为正常组,对两组绘画特征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儿童抑郁量表得分主要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抑郁组和正常组间共有31项房树人绘画特征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其中有20项特征差异特别显著(P均<0.01)。对儿童抑郁量表得分主要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有11项绘画特征纳入方程,分别为:房树人描绘简单、三者有距离、台阶和通道、房子小、颤抖型屋顶、树木左倾、树冠压扁、没有人、人小、人物位于底端、人物背面。模型检验结果显示,χ2=251.402,P=0.000,表明模型有效,阳性一致率为86.5%,阴性一致率为87.8%,总体正确率为87.2%。并且Nagelkerke R2=0.763,拟合度良好。其中"颤抖型屋顶"的OR值小于1,该特征不能作为解释抑郁的有效凭证。结论房树人绘画测验用于青少年抑郁的评估和鉴别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99.
100.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在纵隔及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CT提示肺占位或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TBNA检查,再以毛刷在穿刺点处刷检,如果可见局部黏膜增厚或充血水肿需另行活检,取得的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比较TBNA与活检、刷检组的诊断阳性率,评价TBN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68例患者中阳性56例,诊断阳性率为82.4%,高于常规检查组(51.5%)(P<0.05)。隆突下淋巴结组阳性率高于非隆突下淋巴结(96.0%比63.2%)(P<0.05),淋巴结直径≥2 cm组阳性率高于淋巴结直径<2 cm组(92.6%比60.7%)(P<0.05)。22例少量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TBNA对纵隔及肺部疾病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