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91.
目的 观察无创通气对心脏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心脏术后在气管插管拔除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48例实施无创通气治疗.记录无创通气前(T0)、无创通气30 min(T1)、1 h(T2)、2 h(T3)、4 h(T4)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O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右心射血分数(RVEF)、右室舒张末容积(RVEDV)、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结果 与T0比较,HR、MAP、CVP、RVEDV在T1、T2、T3、T4时均无明显变化(P>0.05) ;MPAP在T4时明显降低(P<0.05);PVRI在T3、T4时明显降低(P<0.05);CI、RVEF在T3、T4时明显升高(P<0.05);SpO2和OI在T2、T3、T4时明显上升(P<0.05).结论 心脏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时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前列环素及血栓素B2水平在体外循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3例发生体外循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心脏手术患者(VS组),以及未发生体外循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心脏手术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非VS组),分别于CPB前、CPB后30 min、1、2、4、8、16、24 h测定血PGI2、TXA2的代谢产物6-Keto-PGF1α、TXB2的浓度,并记录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术后6-Keto-PGF1α在VS组较非VS组明显升高,TXB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中的高排低阻可能与6-Keto-PGF1α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3.
持续气道正压按需气流 (CPAP DF)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旁流 (CPAP FB)通气均是自主呼吸通气模式 ,常在机械通气脱机过程中应用。但在临床脱机过程中应用CPAP DF时 ,一些病人不能耐受该模式。为了解这两种通气模式对病人呼吸机做功的影响 ,对行机械通气患者脱机  相似文献   
94.
单纯冠状动脉搭桥作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麻醉、心肌保护、外科手术技术和术后监护水平的提高,围术期病死率已降至2.4%,但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报告较少,围术期病死率也明显高于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病死率可高达11.63%~17.00%[1-2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在监护病房(ICU)的管理措施。方法 对120 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90% 的患者术后8 h 内能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早期下床活动,无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并发严重低心排3例,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24 h 好转。12 例因出(渗)血行2 次开胸止血,清除血块。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在ICU 保持心肌氧供(氧需)的平衡,减少氧耗;保持足够的心排血量,维持循环平稳;预防心律失常;减少术后渗(出)血是病人得以顺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智能全闭环控制通气模式在心脏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4~10月非急诊心脏手术术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分别接受 Intellivent-ASV 和 ASV 通气模式。记录两组入 ICU 时(T0)、1 h 末(T1)、2 h 末(T2)、SBT 前(T3)的呼吸机设置参数,呼吸机监测(潮气量、肺顺应性、通气支持程度等)等指标;观察比较两组 T0,T1,T2,T3、停用呼吸机后1 h (T4)的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82例, Intellivent-ASV 组患者43例(52.4%),ASV 组患者39例(47.6%)。①呼吸机参数设置:两组在吸氧浓度(FiO 2)、呼气末正压(PEEP)、MinVol 后期设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在Intellivent-ASV 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血气分析指标:两组 T1点 PaCO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tellivent-ASV 组组内 PaO 2/FiO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Intellivent-ASV 组内 PetCO 2与PaCO 2之间呈正相关(R2=0.607,P <0.05)。结论 Intellivent-ASV 通气模式在成人择期心脏术后患者中使用具有安全性。应用 PetCO 2可以连续、及时的监测呼吸指标变化,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通气支持。  相似文献   
97.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ICU临床路径的变异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ICU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管理的变异情况及如何持续改进。方法连续观察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择期冠脉搭桥术后在ICU监护治疗的患者100例。在临床路径表单标记每日目标完成情况,对于偏离路径的情况在变异记录单上记录并说明原因。结果按变异原因分析,发生医护相关性变异(45%)、患者相关性变异(28%)、系统相关性变异(5%);接变异种类分析,发生负性变异(20%)、正性变异(30%)、可控性变异(15%)。结论通过对冠状动脉搭桥病人术后ICU临床路径变异情况的记录与分析,有利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并为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肺动脉灌注在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中未行肺动脉灌注;灌注组: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即行肺动脉灌注氧合血。于不同时点分别抽取两组血样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Pa O2/Fi O2);并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病死率。结果: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死于右心功能不全,病死率8.3%;灌注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注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肺动脉灌注应用于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减轻了患者肺损伤,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A型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筛选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阻断时间(P0.01)、体外循环时间(P0.05)、术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P0.05)、术后最低氧合指数(P0.01)、有创通气时间(P0.01)、是否应用吗啡(P0.05)在谵妄与非谵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的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术后最低氧合指数(P0.05)、有创通气时间(P0.05)均是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谵妄延长住ICU时间,但对住院时间无影响。结论加强心理疏导,减少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改善术后氧合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