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制备人源脑红蛋白(human neuroglobin,hNgb)转基因线虫,初步探讨外源性hNgb对线虫寿命和产卵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制备hNgb转基因线虫,使用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定.使用野生型N2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线虫作为对照组,测量转基因线虫的寿命和产卵率.结果 成功获得hNgb转基因株系线虫,其寿命和产卵率与野生型N2和EGFP转基因线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源性hNgb转基因不影响线虫的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可用于Ngb功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改善全中枢放疗整体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全中枢放射治疗患者,分别采用常规适形技术(CRT)和调强射野叠加逆向优化技术进行计划设计.对比2种方法靶区、正常组织剂量分布和衔接区域剂量均匀性差异.结果调强组的靶区整体剂量覆盖和剂量均匀度均得到显著改善.靶区体积各项指标D98%、D2%、V95%、V110%分别为IMRT(95.2%、113.8%、98.1%、11.9%),优于常规组(89.7%、124.1%、88.6%、25.4%),脊髓剂量均匀性由57.7% ~118.5%提高到96.5% ~108.8%,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mm的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引起衔接区域脊髓中轴剂量变化范围从常规组的160% ~35% 降低到110% ~95%.结论采用调强射野叠加优化技术可明显改善靶区剂量适形度和均匀性,并能有效减小摆位误差对衔接区域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物理剂量的影响。方法对6例鼻咽癌患者,应用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实时采集CBCT图像,治疗前行CT扫描取得实际图像,将CBCT图像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靶中心匹配。采用瓦里安专用的分析软件计算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偏移误差,并通过Eclipse 8.6 Version治疗计划系统研究误差在鼻咽癌放疗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系统误差(均差mean)±随机误差(标准差stdev)在x、y、z方向分别为(-0.52±1.2)mm、(-0.22±2.54)mm、(-0.53±1.21)mm,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总剂量分布变化为0.32%~12.34%,鼻咽原发肿瘤(GTVnx)剂量变化为-0.25%~0.32%,左晶体剂量变化为-12.45%~0.13%,右晶体剂量变化为-17.87%~-0.08%,脊髓剂量变化为-0.18%~8.20%,脑干剂量变化为-5.40%~6.55%。结论鼻咽癌IMRT摆位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应用OBI-CBCT系统,进行实时摆位误差校正,尽可能减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提高摆位精度,使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剂量分布准确,为临床放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一种乳腺癌根治术后计划设计方案,既可使相邻野易于衔接,不产生剂量冷热点;又易于在常规模拟机下复位,为临床乳腺癌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Eclipse计划系统,设计锁上野与乳腺切线野衔接,即锁上野(Y1=0)下界与乳腺切线野上界在SSD=100 cm处共线衔接,评价其剂量学特点。结果:5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计划肿瘤靶区的最大剂量点为(56.03±1.23)Gy,平均剂量为(49.50±0.85)Gy。锁上野(Y1=0,SSD=100 cm)下界与乳腺切线野上界共线衔接,再加上其他辅助野,能很好地消除衔接处剂量冷热点,并且易于在常规模拟机下复位。结论:这一设计方案能很好地满足临床要求,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通过拍摄射野验证片来实施质量控制和分析误差产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双曝光照相技术拍摄验证片,将验证片上标记点的影像("+"字金属点)连成参考坐标系,与计划片对比,测量和分析验证片与计划片之间的误差.结果 等中心处位移矢量,偏转角度.射野内解剖骨性结构及周围危及器官(OAR)射野形态变化大于3 mm的位移或绕射束中心旋转轴的变化大于3度.不予治疗查找原因.判断出是放射治疗时摆位误差,抑或是挡块制作时形状和位置的误差,加以针对性纠正.结论 拍摄验证片是较有效的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方法,同时可验证患者个体化射野不规则挡块的位置和形变.具有"+"连接注入五个铅金属点的有机玻璃刻度板的使用,使射野验证片参考标记点可量化到具体数据.对分析误差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初步探讨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剂量验证意义。方法 选取 12例癌症患者的VMAT计划,在多插孔圆柱形体模内插入2个0.125 cm3的电离室探头进行点剂量测量。采用平面二维矩阵电离室及其组合体模,分别在冠状面和矢状面摆位方式下进行γ通过率的剂量验证。结果 在高剂量区域(>最大剂量的80%)和低剂量区域(≤最大剂量的80%)内,点剂量测量与计算结果平均误差分别为1.5%和1.7%。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下二维电离室矩阵中心探头测量的点剂量与计算结果的平均差异为1.7%和1.8%。采用2%/2 mm、3%/3 mm标准的平均通过率分别为93.7%、97.2%。 结论 冠状面和矢状面VMAT剂量验证为临床VMAT计划提供了有意义的数据。  相似文献   
27.
全中枢神经系统射野衔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craniospinal irradiation,CSI)调强射野衔接方法,改善射野衔接处剂量分布的均匀性。方法:6例全中枢放射治疗患者,针对每位患者分别采用常规适形照射技术和调强射野叠加优化技术进行计划设计,比较2种方法衔接处剂量分布的优劣,并分析摆位误差对衔接区域剂量的影响。结果:与传统射野衔接技术相比,新方法衔接区域剂量均匀,胸段脊髓衔接优势更明显。中下段脊髓衔接区Min平均值常规组和调强组分别为63.9%、和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1,P<0.01;Max平均值分别为115.1%和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P<0.01;V95%平均值分别为93.8%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9,P<0.01;V110%平均值分别为28.7%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P=0.01。±5mm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引起的衔接区域脊髓中轴剂量变化由原来的160%~35%降低到110%~95%。Matrixx衔接区域实测剂量与计划系统的剂量分布基本一致,Gamma(3mm、3%)通过率为96.7%。结论:采用调强叠加优化技术进行射野衔接,可有效改善衔接区域的剂量均匀性。  相似文献   
28.
张利文  滕建建  石锦平  谢秋英 《吉林医学》2012,33(25):5431-5433
目的:分析和比较直肠癌术后患者放疗中Rapid Arc和其他三种IMRT治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1]。方法:选取1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做Rapid Arc和三种IMRT计划,分别标识为①为Rapid Arc计划,②为IMRT-7F-180计划,③为IMRT-5F-0计划,④为IMRT-5F-180计划。PTV处方剂量为50 Gy,分25次。危及器官剂量限量参考RTOG0822要求:15%股骨头体积<30 Gy;30%膀胱体积40 Gy;180 cc小肠体积<35 Gy,100 cc小肠体积<40 Gy。在95%体积的PTV达到处方剂量前提下,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DVH)图、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靶区剂量适形度、剂量分布均匀性。结果:四种计划适形度无差异,Rapid Arc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优于其他三者调强计划,且其靶区平均剂量低于其他三种调强计划。三种调强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靶区平均剂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5F-0计划股骨头受照体积最大,平均剂量最高,其他三种计划之间股骨头剂量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计划的膀胱、小肠剂量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肠癌术后患者,Rapid Arc技术在靶区平均剂量和靶区均匀性比IMRT技术有其更多的优势,而且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了患者移动的可能性,同时增加了治疗靶区的准确性。在其他正常组织上,Rapid Arc技术没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回顾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鼻腔副鼻窦复发的特点,探讨局控失败原因和治疗建议.方法 对初治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鼻腔副鼻窦复发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单腔窦复发11例,多腔窦复发15例;原位复发46.2%,邻近部位复发42.3%,远隔部位复发11.5%;在剂量分布上,野内复发11.5%,边缘复发65.4%,野外复发23.1%,复发再治中位生存期仅13个月.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鼻腔副鼻窦复发预后差,死亡率高,生存期短;多腔窦复发的颅内侵犯,远地转移及颈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单腔窦复发,预后更差.放射剂量分布欠合理是局控失败的主要因素.建议采用鼻前面颈联合野加双侧面颈联合野的三野照射技术,可明显改善鼻腔及副鼻窦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