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81.
白钰 《气功》2010,(6):484-488
夏季,天气炎热而多雨,是所谓天暑下迫、地湿蒸腾的暑湿主令季节。初夏特别在我国南方地区黄梅季节,细雨纷纷,气候潮湿;盛夏骄阳似火,酷暑炙人。夏季是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大地一片葱绿,所以《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我们人体也适应于自然界,产生了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2.
白钰 《气功》2010,(11):1006-1007
我们的祖先在《黄帝内经》中说:“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就是说要保持心情愉快,知足常乐。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以开朗豪放的情怀处理世事,从而保持心情和顺畅快。这就是养生之机理。  相似文献   
83.
白钰 《气功》2009,(12):1064-1068
早晨起床和夜晚睡前的时间在我们看来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在古代养生家眼里却是比较重要的养生保健时段,他们大多主张晨起防寒须锻炼,暮夜保养勿劳作。一般清晨气温比较低、户外常有湿露,晨起阳气初生,要注意防止受凉,可配合一些保健活动使人体的阳气生而发之,唤醒人体的防御机能。傍晚,随着夕阳西下,人体的阳气亦逐渐潜伏于内。此时,体表空虚,需要谨慎护养,  相似文献   
84.
中风急性期脑水肿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病理机制研究、治法方药的临床研究、动物实验与药理研究等方面,对中风急性期脑水肿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了系统回顾,并就中医药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提出了个人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85.
近10余年来由于抗结核药物相继问世,结核病在治疗方面,有了飞跃的进展。关于抗结核药物的使用问题,国内外文献报告颇多,抗痨药剂滴入空洞内的局部治疗亦有报告。为缩短病程和提高结核病的治癒率,自1958年以来,我院有10例非空洞型肺结核,进行了病灶滴入的局部治疗,经初步观察收到了良好効果,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痴呆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全面性的精神功能紊乱,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等功能的减退和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一般没有意识障碍.主要包括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型痴呆.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滋肾柔经汤改善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脂联素(APN),尿酸(U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0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片治疗,首次用量为1片/次,ti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采取滋肾柔经汤治疗,qd,常规水煎2次,分早晚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12周。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uest)评分,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析两组疗后12周的疗效;检测两组血清APN,UA,TNF-α,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04%,对照组为68.5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NMSQuest,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D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12周,治疗组患者血清APN和UA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而TNF-α,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滋肾柔经汤改善帕金森非运动症状肝肾阴虚证可显著改善中医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上调血清APN,UA水平,下调TNF-α,IL-6水平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整理研究薛雪《扫叶庄医案》中所载泄泻医案,并结合《湿热病篇》《医经原旨》中相关论述以佐证,总结薛氏治疗泄泻的经验:薛氏治疗泄泻实证时多从湿邪论治,又细分为湿热泄、暑湿泄和寒湿泄。湿热治以分消走泄法,清热祛湿,淡渗导下;暑湿治以清暑化湿,行气导滞;寒湿治以温阳散寒,运脾除湿。治疗泄泻虚证时多从阴阳论治,并细分为阳虚泄、阴虚泄和阴阳两虚泄。脾肾阳虚者治以建中助运,温阳补肾;脾肾阴虚者治以育阴止泻;阴阳两虚者治以从阴引阳,阴阳同调而收功。另外,薛氏在泄泻医案的论述中谨守病机,夹叙夹议,且辨证准确,用药精炼,其经验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9.
白钰 《新中医》2018,50(5):240-241
正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一般将病程超过2个月的泄泻称为慢性泄泻或久泻。慢性泄泻多由急性泄泻(暴泻)延误传变而来,或持续便多,或反复发作,传统思路多从脾虚湿盛、肝气乘脾、肾阳虚衰等入手治疗,一般取效良好,但仍有些患者疗效不甚理想,或病情易反复。笔者每遇此类患者,细询病史,探问诱因,发现其发病大多与饮食失调有关,存在饮食积滞之因,治疗过程中,灵活运用消食导滞之法,获效颇佳。现从食滞角度  相似文献   
90.
《神农本草经》言大黄"荡涤胃肠,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自古多有阐释,于通下之法每获良效,然而历代医家却少有关注"安和五脏"谓何意。刘铁军遵从中医五脏六腑之气皆为一元的"气一元论"基本原理,认为大黄"荡涤胃肠""通利水谷"顺应"六腑以通为用",去有形无形之邪达到"推陈致新"之用,又以脏腑相表里的关系,发挥"安和五脏"之意。较往昔"邪去正安"更深层次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