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患者,男,75岁,因"上腹部饱胀感15 d,加重伴发热9d"入院.查体:急性病容,腹部平坦,未见胃型及蠕动波,右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血常规WBC:12.34×109/L,N:0.75.彩超检查显示右上腹部囊性肿物.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结果显示:左侧上腹部可见1个12.5 cm×13.5 cm×15.0 cm囊袋样影像,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下方,囊内可见宽大液气平面,并可见黏膜征象,立位时可见气、液、钡分层征象(图1).诊断为十二指肠水平段巨大憩室合并感染.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在横结肠系膜处可见1个肿物,大小为12.0 cm×12.0 cm×11.0 cm,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将肿物切开予以减压,吸出含有食物残渣及血性浑浊液体200 ml.暴露整个"憩室"囊壁,基底部较宽,有1个小孔,直径约为1.0 cm,与肠腔相通,囊壁水肿,质地硬(图2).术中诊断:十二指肠憩室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62.
文题释义: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为临床上常用的骨科植入材料,具有很大的抗压能力,抗压缩能力为97 MPa,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1987年Galibert等首次报道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来治疗椎体血管瘤,并将此技术称之为经皮椎体成形。1970年Buchholz首次应用载抗生素骨水泥控制关节感染,目前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作为抗生素的缓释载体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骨髓炎的治疗。 转化生长因子β1: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多肽,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之一,大量存在于骨组织与血小板中,可以刺激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并抑制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也促进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诱导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试图通过改变植入材料的种类和形貌、改良诱导膜厚度、光滑程度等机械化学性能来促进植骨生长。 目的:比较大鼠股骨骨缺损处不同表面粗糙程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形成的诱导膜在膜内血管化程度和部分成骨因子表达的差异。 方法:取48只雄性SD大鼠(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建立大鼠临界尺寸股骨缺损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分别在股骨骨缺损处植入表面粗糙度<1.5 µm、1.5-2.0 µm、5.0-7.0 µm、14.0-20.0 µ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占位器。植入6周大鼠体内诱导膜形成后取出骨水泥周围的诱导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诱导膜病理组织形态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印迹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诱导膜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实验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1101006。 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4种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骨水泥均可以形成较为规则的诱导膜,4组诱导膜之间血管化程度和细胞的数量大体相似;②Western Blot印迹检测显示,各组诱导膜内骨形态发生蛋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平均含量基本相似(P > 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组诱导膜内骨形态发生蛋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阳性表达基本相似(P > 0.05);④结果表明,骨水泥表面粗糙程度改变对诱导膜的组织形态结构和骨形态发生蛋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在6周时无明显影响。 ORCID: 0000-0003-1405-0765(李树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效果。方法 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CSP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排除手术禁忌,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CSP妊娠物清除+瘢痕修补术。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期间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情况、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治疗成功率及预后随访指标(血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术后妊娠例数等)。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清除CSP妊娠物,并同时行子宫切口瘢痕修补,围手术期无手术并发症出现,术后β-HCG下降80%以上。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CSP微创术中手术效果确切,可完整切除妊娠病灶并行瘢痕处修复,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2-脱氧葡萄糖(DG)对直肠癌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2-DG(0、0.3、1、4、18 mmol/L)对常氧及厌氧状态下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直肠癌细胞在常氧及厌氧状态下HIF-1α表达情况及不同浓度2-DG(0、0.3、1、4、18 mmol/L)作用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已糖激酶(HK)-Ⅱ的表达情况。使用ATP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2-DG(0、0.3、1、4、18 mmol/L)作用下常氧及厌氧环境中直肠癌细胞ATP的生成情况。结果常氧及厌氧条件下,2-DG(4、18 mmol/L)对直肠癌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生存率分别为:常氧58.9%、32.1%;厌氧42.7%、30.3%;ATP的生成量亦明显减少,分别为:常氧60.7%、35.6%;厌氧43.6%、33.5%。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4 mmol/L 2-DG明显抑制HIF-1α、HK-Ⅱ合成。结论 2-DG通过抑制直肠癌细胞葡萄糖酵解,降低ATP生成量,而抑制细胞增殖,可能成为直肠癌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野生型直肠癌细胞系HT-29(Wt-HT-29)及转染HIF-1α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的转染型HT-29细胞系(Si-HT-29)分别在常氧及缺氧状态下培养,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在常氧及缺氧状态下HIF-1α和己糖激酶Ⅱ(HK-Ⅱ)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存率,采用ATP试剂盒检测细胞ATP生成量。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缺氧状态下野生型HT-29细胞中HIF-1α和HK-Ⅱ表达量高于转染型细胞。以常氧状态下野生型HT-29细胞的ATP生成量及细胞数量分别作为ATP及MTT数据的100%,将常氧状态下转染型HT-29细胞、缺氧状态下野生型及转染型HT-29细胞的ATP生成量及细胞数量与常氧状态下野生型HT-29细胞比值的百分数作为各组的ATP生成量及细胞生存率。常氧状态下转染型HT-29细胞的ATP生成量及细胞生存率分别为93.6%和92.0%,与野生型HT-29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氧状态下野生型及转染型HT-29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85.0%和61.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缺氧状态下野生型及转染型HT-29细胞ATP生成量分别为81.2%和4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能诱导直肠癌细胞表达HK-Ⅱ,增加ATP生成,从而发挥促增殖作用,HIF-1α可能成为直肠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在宫颈鳞癌细胞中筛选出ΔNp63α显著调控的miRNAs,并探讨其对宫颈癌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通过miRNA芯片技术筛选出ΔNp63α过表达的SiHa细胞株(SiHa/p63)中差异明显的miRNAs,并进行qRT-PCR验证;通过qRT-PCR在沉默ΔNp63α的ME-180细胞株(ME-180/Shp63)中检测差异表达的miRNAs,并选择差异较显著的hsa-let-7b-3p作为研究对象;向SiHa细胞中转染hsa-let-7b-3p 刺激剂,通过生长曲线、Western blot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hsa-let-7b-3p对SiH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结果 (1)在ΔNp63α过表达的SiHa细胞株中,筛选出10个变化较显著的miRNAs;(2)在ΔNp63α沉默的ME-180细胞中,筛选出5个与上述变化趋势一致的miRNAs;(3)hsa-let-7b-3p过表达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4)hsa-let-7b-3p过表达促进SiHa细胞的凋亡。结论 宫颈癌细胞株中,miRNA hsalet-7b-3p的表达与ΔNp63α的表达呈正相关,且可以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促进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67.
血管生成与骨生成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和维持骨量平衡不可或缺的部分,二者之间的耦联作用贯穿骨发育和重塑的整个过程,在新骨生成、骨折愈合、骨缺损修复以及骨质疏松症防治等方面的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成分是成血管-成骨耦联中的关键部分,尤其是近些年特异性H型血管的发现丰富了成血管-成骨耦联内容,加深了对二者耦联作用的了解。血管与骨联系密切而又相互作用,血管对于骨骼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为骨生长和修复发挥转输氧气、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及代谢废物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分泌因子、信号传递、功能调控等方面,而成骨细胞能够分泌或促进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对血管生成具有调节作用。故笔者就成血管-成骨耦联相关因子、细胞及机制在骨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8.
患者男,84岁,因“间断左下腹隐痛1年,加重1周”于2018年1月4日入院。病程中无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明显不适,12年前于当地医院行左侧腹股沟斜疝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查体: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左下腹腹股沟区见长约5 cm斜行手术瘢痕。肠镜(图1)示:距肛门20~22 cm乙状结肠见黄褐色团状异物堵塞,可见细网状改变,异物嵌顿处可见椭圆形异常开口,直径约1 cm,周边可见肉芽隆起,可疑异物嵌入肠腔,伴结肠瘘。腹部CT(图2)示:乙状结肠腔内见高密度影,待除外异物或粪石。初步诊断:乙状结肠瘘、结肠内异物,考虑与既往左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健步虎潜丸联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健步虎潜丸治疗,治疗组采用健步虎潜丸联合小针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equesne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步虎潜丸联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